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荡歌小说 > 其他类型 > 槐花簌簌落进母亲的擀面杖抖音热门结局+番外小说

槐花簌簌落进母亲的擀面杖抖音热门结局+番外小说

玥亮姐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的,劈头盖脸地往下洒,落在她头上、肩膀上,有的还钻进她领口里。她也不生气,就是用手轻轻拍打掉,或者干脆就那么顶着一头一身的“润白”,继续她的收集大业。“这画面,绝了!”搁现在说,就是既接地气又特别有诗意,就那么死死地刻在了我童年的记忆胶片上。“妈,够了没啊?”我仰着小脸蛋儿问,心里头其实盼着这“收花仪式”赶紧完事儿,因为我门儿清,接下来,就是槐花变成好吃的的前奏了。“快了,再等会儿,让风再给吹吹。”娘的声音总是那么温和,带着一种不着急不上火的耐心。她好像不光是在收吃的,更像是在享受这个跟大自然聊天的过程。终于,笸箩里积了小半筐雪白的花瓣,娘觉得差不多了,这才直起腰,拍了拍身上的土和零星的花瓣,端着那份沉甸甸的甜蜜收获,朝厨房走去。我...

主角:抖音热门   更新:2025-05-06 16:4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槐花簌簌落进母亲的擀面杖抖音热门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玥亮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的,劈头盖脸地往下洒,落在她头上、肩膀上,有的还钻进她领口里。她也不生气,就是用手轻轻拍打掉,或者干脆就那么顶着一头一身的“润白”,继续她的收集大业。“这画面,绝了!”搁现在说,就是既接地气又特别有诗意,就那么死死地刻在了我童年的记忆胶片上。“妈,够了没啊?”我仰着小脸蛋儿问,心里头其实盼着这“收花仪式”赶紧完事儿,因为我门儿清,接下来,就是槐花变成好吃的的前奏了。“快了,再等会儿,让风再给吹吹。”娘的声音总是那么温和,带着一种不着急不上火的耐心。她好像不光是在收吃的,更像是在享受这个跟大自然聊天的过程。终于,笸箩里积了小半筐雪白的花瓣,娘觉得差不多了,这才直起腰,拍了拍身上的土和零星的花瓣,端着那份沉甸甸的甜蜜收获,朝厨房走去。我...

《槐花簌簌落进母亲的擀面杖抖音热门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的,劈头盖脸地往下洒,落在她头上、肩膀上,有的还钻进她领口里。

她也不生气,就是用手轻轻拍打掉,或者干脆就那么顶着一头一身的“润白”,继续她的收集大业。

“这画面,绝了!”

搁现在说,就是既接地气又特别有诗意,就那么死死地刻在了我童年的记忆胶片上。

“妈,够了没啊?”

我仰着小脸蛋儿问,心里头其实盼着这“收花仪式”赶紧完事儿,因为我门儿清,接下来,就是槐花变成好吃的的前奏了。

“快了,再等会儿,让风再给吹吹。”

娘的声音总是那么温和,带着一种不着急不上火的耐心。

她好像不光是在收吃的,更像是在享受这个跟大自然聊天的过程。

终于,笸箩里积了小半筐雪白的花瓣,娘觉得差不多了,这才直起腰,拍了拍身上的土和零星的花瓣,端着那份沉甸甸的甜蜜收获,朝厨房走去。

我呢,就跟个小尾巴似的,一步不落地跟在她屁股后头,心里头全是期待。

水井边的清洌与厨房里的烟火老家的厨房,与其说是正经屋子,不如说是连着堂屋的一个半敞开的地儿。

靠墙是个用砖头和水泥砌的老式灶台,上头嵌着两口大铁锅,锅底和灶墙都被一年年的柴火熏得乌漆麻黑、油光锃亮。

灶台旁边堆着整整齐齐的柴禾——有粗树枝,也有碎麦秆和玉米秆。

另一边是个简单的木头案板,上头放着平时用的油盐酱醋瓶瓶罐罐,还有一个装着白面的大瓦缸。

厨房里光线不算亮堂,甚至有点儿暗,但常年飘着一股子复杂的、说不太清楚的味儿——那是柴火的烟熏味、做饭的油烟味、酱醋发酵的酸味儿,混着院子里泥土和花草的清新气儿,搅和在一块儿,成了一种独属于“家”的、让人心里踏实的味儿。

娘把盛满槐花的笸箩放在灶台边的地上,然后从墙角拎起一个豁了口但还被仔细使着的旧搪瓷盆,舀了一瓢清水,往院子里的水井走去。

那口水井也是老物件了,青石砌的井沿被磨得溜光水滑,上头全是打水绳子勒出来深深浅浅的印子。

井水那叫一个清亮甘甜,冬暖夏凉,是我们全家吃喝拉撒的源头。

娘放下水桶,熟练地把辘轳摇得“吱呀”作响,拴着水桶的粗绳子慢慢往下放


我的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计,目不转睛地盯着锅里那些上下翻滚的白胖饺子,恨不得立马就捞一个出来塞嘴里。

按照“三点三水”的老规矩,娘又点过两次凉水,看着饺子一个个都鼓起了白胖胖的肚皮,完全漂在水面上,就知道火候到了。

“好了,捞饺子!”

她拿起一个大大的笊篱,伸进锅里,轻轻一兜,就捞起了满满一笊篱热气腾腾、圆滚滚的饺子。

她把笊篱在锅边轻轻磕了几下,沥掉多余的水分,然后倒进早就准备好的大瓷盘里。

雪白的饺子堆在一起,冒着勾人馋虫的热气,像一座散发着香气的小山。

差不多这时候,爹也从地里或者工地上回来了。

他通常会先在院子里的水龙头底下,哗啦啦地洗掉手脸上的泥土,然后才走进屋里。

当他看到桌上那一大盘冒着热气的槐花饺子时,脸上总会露出那种满足又憨厚的笑。

一家人围着简朴的方桌坐下,桌子正中间就是那盘承载着期待和辛苦的槐花饺子。

娘还会端上她早就调好的蘸料——一般就是蒜泥、酱油、醋和香油的简单组合,但那味儿跟饺子简直是天生一对。

终于可以动筷子了!

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饺子,顾不上烫,蘸了点料汁就往嘴里送。

“慢点吃,小心烫着!”

娘总会嗔怪一句,但眼神里全是疼爱。

牙齿咬破稍微有点韧劲儿的饺子皮,滚烫的汁水一下子在嘴里爆开。

最先尝到的是肉馅的鲜美和醇厚,紧接着,一股特别的、清雅的甜香就弥漫开来,是槐花的香味儿,不像香精那么冲、那么直接,是清新的、淡淡的,带着点草木的芬芳和太阳晒过的气息,正好中和了肉馅的油腻,是那种清爽又有层次的口感。

仔细咀嚼,还能感觉到槐花瓣那软软的、又稍微有点嚼劲儿的特别口感。

手擀的饺子皮,筋道又不失软和,完美地包着鲜美的馅儿料。

再配上那酸、咸、香、辣的蘸料,“我的妈呀,这简直是神仙吃的!”

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感觉身上每一个味蕾都被这好吃的饺子给叫醒了。

爹通常话不多,就是埋头猛吃,但从他微微眯起的眼睛和不停伸向饺子盘的筷子,就能看出他吃得多带劲儿。

娘呢,自己吃得很少,她大多数时候是看着我们
铛铛……”那富有韵律的剁肉声,是我童年厨房里最带劲儿的背景音乐。

娘的刀法那叫一个熟练、有劲儿,刀光闪闪之间,肉块很快就变成了细小的肉末。

她剁得特别细,但又不像机器绞出来的那样,一点嚼头都没有。

她说,手剁的肉馅儿,吃起来才更带劲儿,更香。

剁好的肉末被放进一个大碗里,娘往里头加了切得碎碎的葱末、姜末,淋上不多不少的酱油、香油,撒上点盐和胡椒粉。

她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特有耐心地搅啊搅,一直搅到肉馅变得黏糊糊的,上了劲儿。

最后,她才把晾得半干的槐花加进去。

她可不是一股脑倒进去完事儿,是下手轻轻抓起一把把槐花,松松地放进肉馅里,然后用筷子小心地拌匀。

她尽可能地让槐花保持着原来的模样,让那些润白的小精灵均匀地散落在粉红的肉馅里头,就跟夜空里撒下的星星似的。

“槐花不能放太早,也不能搅太狠,不然就出水了,那股子鲜味儿也没了。”

娘解释着,每一个小细节里头,都藏着她对食材的了解和尊重。

瞅着那盆混着肉香、葱姜香还有槐花清香的馅儿料,我的哈喇子早就在舌头底下偷偷集合完毕了。

擀面杖下的圆舞与灶膛前的守望面醒好了,馅儿调好了,接下来,就是整个过程里最有仪式感,也最能显出娘“手艺”的环节——擀饺子皮。

娘搬来个小矮凳,在案板前坐下。

那张案板,也是老家伙了,厚实的木头面上留下了数不清的刀印子和时间的痕迹,却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泛着一种温润的光泽。

她把醒好的面团拿出来,放在撒了干面粉的案板上,揉搓几下,然后搓成长条,用刀麻利地切成一个个大小差不多的面剂子。

接着,她拿起了那根擀面杖。

那根擀面杖,在我记忆里就是娘的另一个符号。

它是一整根结实的枣木做的,两头稍微细点,中间粗点,因为老用,面儿上已经被磨得特别光滑,是那种又深沉又温润的红褐色。

娘握着它的时候,那擀面杖就跟长在她胳膊上似的,充满了灵气。

她拿起一个小面剂子,用手掌轻轻一按,按成个小圆饼。

然后,左手捏着面饼的边儿,特灵巧地转着圈儿,右手握着擀面杖,特有节奏地在
光;它关系到那根被日子磨得又光又滑的擀面杖,和它在案板上滚出来的、关于爱的节奏;它更关系到那个蹲在灶台前添柴火、心里头全是盼望、被浓浓的母爱包围着的、永远不会褪色的童年。

有些味儿,注定只能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封存在特定的记忆里。

它们就跟陈年的老酒,越是回味,越是醇厚,也越是带着一股无法重来的怅惘。

但我并不因此就觉得彻底没戏了。

因为我知道,那个味儿,那份爱,早就深深地融进了我的生命里,成为我心里最柔软、最暖和的那一部分。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簌簌掉进娘擀面杖下的槐花,和那份裹在时间褶皱里的母爱余温,会永远滋养着我,陪着我向前走。

拿起电话,我拨了那个熟得不能再熟的号码。

电话那头,传来娘有点显老但还是那么温和的声音:“喂?

是凯儿吗?”

“妈,是我。”

我的声音有点哽咽。

“没啥事儿,就是……想您了。

还有,想吃您做的槐花饺子了。”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钟,随即传来娘带着笑意的声音:“傻孩子,想吃就回来呗,妈给你做。”

那一刻,窗外的万家灯火,似乎也温和了一些。

我知道,有些味道,虽然藏在时间的褶皱里,但那份爱,却从来未走远。


面饼上滚来滚去。

“咕噜噜……笃,咕噜噜……笃……”擀面杖落下、滚动的声儿,又清脆又均匀。

那真跟演杂技似的,近乎艺术了。

只见娘手腕子轻轻一抖,擀面杖一会儿往前滚,把面饼擀薄,一会儿又撤回来,憋着劲儿;左手呢,就跟个精准的罗盘似的,控制着面饼转的角度和速度。

每一次滚动,每一次转圈儿,都配合得天衣无缝。

也就一眨眼的工夫,一个圆溜溜、薄厚均匀、中间稍微厚点儿、边儿上薄点儿的饺子皮,就完美地躺在案板上了。

那饺子皮,薄得快透亮了,但又带着刚刚好的韧劲儿,边儿上还有一圈因为擀压形成的、像荷叶边儿似的自然褶皱。

娘擀皮的速度那叫一个快,但始终保持着那份不慌不忙的韵律感。

一个个完美的饺子皮,像雪白的圆月亮,在案板上铺展开来。

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面粉香,混着馅儿料的鲜香和槐花的清甜。

而我呢,就承担起了另一项“艰巨”的任务——烧火。

搬个小板凳,端端正正地坐在灶膛前头。

灶膛里,红色的火苗子呼呼地烧着,舔着大铁锅的锅底。

我按娘的指挥,往灶膛里添柴禾,让火烧得又旺又稳当。

“火小了点儿,加根粗的。”

娘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头都不抬地吩咐。

我赶紧从柴禾堆里抽出一根粗壮的树枝,小心翼翼地塞进灶膛里。

木柴碰到火,发出“噼里啪啦”的爆响,火苗子一下子蹿得老高,映得我脸蛋子红扑扑、热乎乎的。

“水快开了,火稍微小点儿,加点碎柴。”

我又赶紧扒拉出几根烧得正旺的木头,换上一些细碎的麦秆。

火势立马就温柔了不少,不像刚才那么猛了。

守着灶膛,这活儿吧,说没劲儿也挺没劲儿,说有意思也有点意思。

没劲儿是因为得时刻盯着火,不能让它灭了,也不能让它烧得太过火。

有意思是能近距离地看火苗子跳舞——看它们怎么把柴禾吞下去,怎么变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怎么在黑乎乎的灶膛里造出光和热来。

更重要的是,守在灶膛前头,我能清清楚楚地看见娘的影子。

跳动的火光,映在娘那张专注的脸上。

她低着头,手指上下翻飞,包着饺子。

她拿起一张圆圆的饺子皮,摊在左手心里,右手用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