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阿坤苏野的其他类型小说《湄公河没有黎明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是名为心”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等他们以为已经安全的时候,再收网。”而在中国边境的某处小站,一位穿制服的男人正坐在台灯下整理文件。他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有一枚小小的U盘,还有一张手写纸条:“我们来自江上,不想再漂。”男人笑了笑,把U盘插入电脑。屏幕亮起,一排排文件名开始滚动。7一年后,湄公河畔。雨季已过,河水退去,露出褐黄色的滩涂。偶尔有三五只白鹭在水边踱步,阳光从山后投下,落在旧村的芭蕉叶上,风带着潮湿与青草味,一如从前。阿坤的那艘“坤号”船还在。它停在老码头边,船体斑驳,帆布脱色,桅杆上缠着一根旧缆绳。有人说他后来去了上游,也有人说他死在山里。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阿坤从未真正离开这条河——他只是回到了水的怀抱。村里流传着一句话:“凡是从坤号下船的人,命都还在。”...
《湄公河没有黎明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等他们以为已经安全的时候,再收网。”
而在中国边境的某处小站,一位穿制服的男人正坐在台灯下整理文件。
他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有一枚小小的U盘,还有一张手写纸条:“我们来自江上,不想再漂。”
男人笑了笑,把U盘插入电脑。
屏幕亮起,一排排文件名开始滚动。
7一年后,湄公河畔。
雨季已过,河水退去,露出褐黄色的滩涂。
偶尔有三五只白鹭在水边踱步,阳光从山后投下,落在旧村的芭蕉叶上,风带着潮湿与青草味,一如从前。
阿坤的那艘“坤号”船还在。
它停在老码头边,船体斑驳,帆布脱色,桅杆上缠着一根旧缆绳。
有人说他后来去了上游,也有人说他死在山里。
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阿坤从未真正离开这条河——他只是回到了水的怀抱。
村里流传着一句话:“凡是从坤号下船的人,命都还在。”
而在中国云南南部的一座小镇边界村,一间砖瓦新砌的屋子坐落在河岸边。
屋外有块水田,种着稻子;屋里墙上挂着一幅照片——两个兄弟肩并肩站在坤号船头,笑容里有光。
阿瓦现在是那镇上一所小学的助教。
他改了名字,不再叫“阿瓦”,改叫“林海”。
孩子们说他温和、有耐心,还会讲奇怪的“边境故事”。
他不讲冷面昆,也不讲枪声,只讲“河的颜色”和“星星在水里游的样子”。
有时,他会一个人站在河边发呆,像是在等什么。
等的不是人,而是一种确认:他真的走出来了,真的活下来了。
苏野则常年在山后开垦。
他不喜欢被打扰,也不常说话。
有人说他曾是走线客,也有人说他是哪个港口流放出来的人,但没有人敢多问。
他在地里种水稻,也种辣椒,还在屋后修了个小木码头,说是“留着以后钓鱼”。
只有他知道,那是为“坤叔”留的。
万一有一天,坤号真的回来,他想请他喝一碗黄米酒。
USB的事,最终不了了之。
那些数据被某个部门静默处理,一些边境商人“出国避风”,一些口岸换了人,但整个系统依然如故。
没人感激兄弟俩。
也没人知道,有两个本该消失在河雾中的名字,悄无声息地撬动过一张沉默的网。
但他们自己知道:他们赢了。
不是赢得
坤没有回头,只是看着前方河面,慢慢说道:“你们记住,江湖不是传说。
它是人,是河,是规则,是你愿意为谁冒险,又愿意为谁收手。”
“你们这一次,是走出来了。
但要活下去,还得问这条河,愿不愿放你们一马。”
他们沉默。
夜退得很慢,太阳迟迟不肯冒头,仿佛整个湄公河仍在沉思。
那一夜,他们活了下来。
但他们都知道——湄公河,没有真正的黎明。
6<清晨五点,坤号老船悄悄停靠在一处废弃码头。
雨停了,河雾渐浓,像是一张旧地图上尚未展开的卷边。
三人下船后,阿坤将船桨轻轻搭好,像是对老伙计的告别,又像是再约下一次奔逃。
“接下来你们别走水了,走山。”
他看着苏野和阿瓦,低声说,“我不跟了。”
苏野一怔:“你不走?”
阿坤摇头:“我走得太久,是时候停了。”
阿瓦站在原地,有些愧疚地垂下头:“对不起,连累你了。”
“你没连累我。”
阿坤揉了揉他的头发,“这条河连自己都保不住自己,我们只能自己保自己。”
他说完,转身回船,像是从未上岸。
离开码头后,苏野带着阿瓦沿一条边境小路向北而行。
他们有接应人,那是苏野几年前埋下的伏线——一位居住在山地的小学老师,名叫“林初”。
曾是情报员,后隐姓埋名在老挝山区教学。
林初住的村子离边界不到十公里,但穿过那片区域并不容易。
那一带没有官方口岸,也没有合法路标,有的只是旧时蛇头留下的“暗线”。
路途中,阿瓦终于开口:“你想不想知道,我到底拿了什么?”
苏野看他,点头。
阿瓦从怀中取出一个小铁盒,打开,里面是一枚USB。
“这是我在昆的仓库里无意间找到的。
原本只是想找点钱跑路,结果发现了这个。”
苏野接过,看了眼:“里头什么?”
“是昆跟几个边境高官、港口商人之间的账册和录像。
我不懂所有内容,但我知道,这玩意儿能让他们死。”
苏野皱眉:“你拿它做什么?”
阿瓦低声说:“我不是想做英雄,我只是想证明我不是垃圾。”
苏野眼中闪过复杂情绪:“你不是垃圾,你只是从没机会。”
“我想有一次……能不靠命,也能换个出口。”
艘小艇,顺着支流摸向刀寨后山的断崖。
他们选择的不是正门,而是阿坤曾走过的“旧兵线”——一条废弃的货运通道,已经多年不用,但路基依旧坚固。
行进途中,他们踩着苔藓和石板,几次差点滑下山体,雨水顺着眉角滴进眼中。
苏野一路无话,只紧紧握着阿瓦的那张旧照片。
照片已被雨水模糊,但他依旧记得那张脸,那个背着枪、嘴角带着一丝倔强的弟弟。
他们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在山腰看到寨子。
寨子灯光昏暗,中央那间屋子灯光较亮,窗外站着两名荷枪实弹的守卫。
“他很可能在里面。”
苏野低声说。
“不能硬闯。”
阿坤望着下方地形,指了指侧边,“从那口水井绕进去,后门没上锁。”
两人无声地接近寨子,刚翻过一处矮墙,就听见一声枪响。
砰——子弹打在他们身后不远的树干上,碎木飞溅。
“暴露了!”
阿坤低声喝道。
两人立刻分开掩体,阿坤朝另一边绕去,苏野则冒险翻入后院。
他从窗缝看见了屋子里——那张他找了三年的脸,正靠在墙角,神情麻木。
“阿瓦!”
他低吼一声,捡起地上的砖头砸向窗户。
玻璃碎裂的一刻,屋内一名守卫举枪,苏野反应极快,猛扑上前,用肩膀撞翻了他。
两人扭打成一团,枪支掉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金属声。
阿瓦一瞬间反应过来,抓起落地的木椅砸向另一人,随后挣脱束缚扑向苏野:“哥!”
苏野抱住他,声音哽咽:“我来带你回家!”
另一边,阿坤引开了外围三人,在寨外放了两枚老式烟雾弹——他从未告诉任何人,他当年退役时带出一批“土制退路包”。
浓烟蔓延开来,寨中一片混乱。
“走!
西门集合!”
阿坤用河边土语吼着,声音像极了冷面昆的人。
这招果然有效,大部分守卫朝寨门外奔去,为苏野兄弟争取了最后的时间。
他们三人穿过水井后巷,翻下山道,重新坐上小艇时,天边刚刚透出一点亮。
是黎明,却又不像黎明。
因为每一次逃出生天之后,迎来的不是光明,而是更深的迷雾。
船上,阿瓦裹着毯子坐在中舱,眼神疲惫却安定。
“我以为你不会来了。”
他说。
苏野苦笑:“我也是这么骗自己的,直到我真来了。”
阿
你不用知道。
但我可以保证,只要把人送过去,钱一周内到。”
昆盯着他,沉默了十几秒。
“你是来做生意的,”他说,“可你这生意,像是拿命在赌。”
苏野嘴角弯了一下,“这年头,什么不是赌?”
昆没再多说,只说了一个字:“行。”
当天夜里,一艘伪装成渔船的快艇悄悄从灰岛出发,朝清盛方向前进。
苏野没有跟船,而是留下继续安排后续路线。
他知道,命不是赌在船上的,而是赌在是否有人敢信他,尤其是在这个连“信”字都不值钱的地方。
而远在河对岸的泰国岸边,一个不起眼的边境哨所里,一位年纪不大的军官正坐在灯下查看一张船只通行记录表。
他戴着黑边眼镜,神色平静,身旁的警用无线电静默地躺着。
突然,桌上的小灯闪了一下。
他抬头望了眼窗外的河道,喃喃自语:“又是哪条船?”
他从抽屉中拿出一张纸条,纸条上用中文写着四个字:“水线异常。”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
有人用图纸换通道,有人用信任赌命运。
湄公河上漂的不只是船,还有计划、谎言、交易、过往与无法追悔的未来。
而阿坤,还在下游等。
他的船仍旧停靠在码头边,抽着老旧的自卷烟。
雾气又起,他望着迷茫的水面,低声说了一句:“今夜,河上不安。”
3凌晨四点,泰国清盛哨所的小灯依旧亮着。
年轻军官叫帕坤·沙拉蓬,出生于曼谷,毕业于皇家警官学校。
调到清盛边境巡逻组,是他主动申请的。
别人说他脑子进水,从繁华都市跳到蚊虫密布的边界线,他却说:“有些事,要在离中央最远的地方才能看清。”
没人知道,他除了是军官,还是一名秘密调查员,隶属于泰国国家安全局边境非法贸易组。
他在边界上盯了两年,每一艘走私船、每一笔暗线交易、每一封匿名举报信,几乎都从他眼前过一遍。
而今天凌晨,他收到了一个特殊信号。
不是电报,不是电话,而是一个老式军用手电筒,三闪一顿、一短一长——这是他们内部留存下来的手势代码,意思是:“有‘熟人’进线。”
帕坤眯着眼看向河面,一艘船正在对岸靠岸,速度极慢,几乎没有引擎声。
它的样子他认得:木壳船体
份不明。
与多方势力存在不清交易,行踪复杂。”
帕坤知道,他不能再只是观察。
他拿起电台,对准上级联络频道,说了一句:“目标已进入区域,申请下一步行动。”
电台那头很快传来低沉的回复:“目标等级尚未确认,继续监控,不得打草惊蛇。”
帕坤默默放下话筒,叹了口气。
他明白,这是一个连上面都不敢轻举妄动的局。
这一夜,湄公河安静得出奇。
但谁都知道,这种安静只是黎明前的凝固。
苏野坐在仓库门口,看着水雾翻涌,脑中浮现出三年前的画面——他带着弟弟从老挝逃到泰国,一路奔波。
那晚他们藏在一艘货船底舱,阿瓦不停地咳嗽,他拿毛巾捂住他嘴巴,轻声说:“再忍忍,马上到了。”
但抵岸时,他们被一队武装分子“带走”了。
他侥幸被放,阿瓦却再没回来。
他用三年时间在寻找,用所有情报、交易、金钱、甚至背叛,换来今晚这一线机会。
“阿瓦,你还活着的话,就撑住。”
他低声说。
风吹过仓库外的旗杆,一面破旧的泰老边境旗帜咔咔作响,像是在回应,又像是在提醒他:这条河,不属于任何人。
但任何人,都可能被它吞没。
4阿坤这几天没出船。
他把木船拴在下游的藤蔓岸边,每天只是擦拭船身、整理舵杆,或者坐在河边抽老烟。
村里人私下说他老了,眼睛有些花,手脚不利索了,可没人敢问他为什么忽然“歇工”。
因为大家知道,阿坤不是普通的船夫。
他从不说自己从哪里来,也从不提年轻时候的事。
但凡是走水路的人,没有一个不认识他,哪怕是像冷面昆这样的蛇头,也曾客气地称他一声“坤叔”。
他对谁都不亲近,唯一例外的,是那个叫“阿瓦”的男孩。
三年前的一场暴雨夜,阿坤驾船准备靠岸,忽听到木板下传来微弱的敲击声。
他打开地板,发现一个瘦小的少年蜷缩在船舱里,满脸是伤,嘴唇咬破了,却始终不肯哭出声。
那便是阿瓦。
那晚,阿坤没有把他交给河岸的武装检查点,而是悄悄带到村边,藏在自己搭的棚屋里。
第二天,他煮了稀饭,递给阿瓦,只问了一句话:“你要去哪儿?”
阿瓦没说话,只用手指着上游,眼神坚定。
阿坤点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