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周杰伦娇娇的其他类型小说《最初的爱恋周杰伦娇娇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旭日余晖ing”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断,却听见她小声说:“别挂,我去门口听。”接着是脚步声,然后是轻轻的关门声,再然后,是她略带喘息的声音:“阿武,你刚才想说什么?”北风呼啸着从老树边吹过来,吹乱了我额前的头发。我盯着地上结的薄冰,忽然想起今天在庙会,她蹲在麦田里看嫩芽的样子,想起她把糖人塞给我时指尖的温度。“我喜欢你。”终于说出口的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只有听筒里传来她的轻笑,带着少女的狡黠:“笨蛋,我早知道了。”“那你……”我话没说完,就听见她母亲的声音再次响起:“娇娇!饺子都凉了!”她仓促地说:“明天上学见!”便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忙音嘟嘟作响,我却望着老树在月光下的倒影傻笑,直到指尖被寒风吹得麻木。第五章新教学楼的月光九年级的新学期,我们搬进了新落成的二层教...
《最初的爱恋周杰伦娇娇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断,却听见她小声说:“别挂,我去门口听。”
接着是脚步声,然后是轻轻的关门声,再然后,是她略带喘息的声音:“阿武,你刚才想说什么?”
北风呼啸着从老树边吹过来,吹乱了我额前的头发。
我盯着地上结的薄冰,忽然想起今天在庙会,她蹲在麦田里看嫩芽的样子,想起她把糖人塞给我时指尖的温度。
“我喜欢你。”
终于说出口的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只有听筒里传来她的轻笑,带着少女的狡黠:“笨蛋,我早知道了。”
“那你……”我话没说完,就听见她母亲的声音再次响起:“娇娇!
饺子都凉了!”
她仓促地说:“明天上学见!”
便挂断了电话。
听筒里的忙音嘟嘟作响,我却望着老树在月光下的倒影傻笑,直到指尖被寒风吹得麻木。
第五章 新教学楼的月光九年级的新学期,我们搬进了新落成的二层教学楼。
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在课桌上投下整齐的方块,粉笔灰在光束里浮沉,像极了那年寒假碟片里的雪花。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总能看见娇娇在走廊尽头和小远打闹,他把她的作业本举过头顶,她跳起来追,马尾辫在阳光下甩出漂亮的弧线。
演讲比赛那天,我穿着洗得笔挺的校服,站在新教学楼前的操场上。
《岳阳楼记》的词句在舌尖打转,余光却忍不住往观众席扫——娇娇坐在第三排,正托着下巴看我,嘴角还沾着没擦干净的草莓果酱,像只偷喝了蜂蜜的小松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掌声如潮水般涌来,而我只看见她眼中闪烁的星光,比任何荣誉证书都耀眼。
颁奖结束后,小远突然从后台冒出来,拍着我肩膀说:“行啊阿武,挺能说嘛。”
他手里晃着罐可乐,拉环“啵”地一声弹开,泡沫溅在我校服上。
娇娇递来纸巾,指尖触到我手背时,我听见小远轻声说:“晚上去游戏厅啊,我请。”
仲秋的夜晚,月亮格外清亮,给新修的花坛镀上一层银边。
我和娇娇坐在常青树下,她穿着淡蓝色的连衣裙,裙角被夜风掀起小小的弧度,露出纤细的脚踝。
“阿武,你说我们会考上同一所高中吗?”
她忽然凑近,发梢扫过我的手背,带着
然蹲下身,拨弄着岸边的柳树枝。
枯黄的枝条间,米粒大的嫩芽正顶开苞芽,像婴儿攥紧的拳头。
“阿武你看,新芽!”
她指尖捏着那点嫩绿,睫毛在眼下投出小小的阴影,“去年冬天我在教室窗台养的多肉,也长出新叶子了,你说,它们是不是约好一起迎接春天?”
沟渠里的水潺潺流淌,倒映着漫天的晚霞,偶尔有小鱼跳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不知谁先提起的话题,小华忽然指着我和娇娇笑:“你们俩别装了,白天在糖人摊,阿武连自己最爱吃的山楂糖都让给娇娇了!”
同学们轰然大笑,我窘得想钻进麦田,却听见娇娇小声嘟囔:“阿武本来就该让着女生嘛。”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两个影子时而分开,时而重叠。
走到沟渠最宽的地方,娇娇忽然指着水面:“你说,我们的影子像不像麦田里的两棵麦苗?”
我望着水中交叠的倒影,忽然想起历史课本里的“蒹葭苍苍”,原来所谓伊人,真的可以在水一方。
路过村口的代销店时,小远骑着新买的山地车呼啸而过,车铃铛叮铃铃响。
他刹住车,从车筐里掏出袋薯片抛给娇娇:“给,可比克的,番茄味。”
娇娇下意识接住,指尖还沾着糖人留下的黏腻。
我看着小远炫目的白色运动鞋,再看看自己磨破的胶鞋,忽然觉得沟渠里的水,比刚才凉了几分。
第四章 电话亭里的告白回到家已是掌灯时分,二堂哥的翻盖手机在八仙桌上泛着幽蓝的光。
我盯着娇娇家的电话号码,铅笔在草稿纸上画满了歪歪扭扭的“我爱你”,纸角被戳出好几个洞。
伯母在厨房剁饺子馅的声音咚咚作响,像敲在我心上,每一声都在问:“说还是不说?”
<终于,我悄悄拿起二堂哥的翻盖手机,溜到村口的老树旁边,手指在手机按键上冻得发僵。
“喂?”
娇娇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一丝疑惑,像腊月里的初雪,清凉却柔软。
我握着手机的手沁出冷汗,喉咙像被棉花堵住,远处传来庙会未散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却炸不开心底的慌张。
“我……”话到嘴边又咽回去,忽然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她母亲的喊声:“娇娇,来端饺子!”
我心里一紧,正要挂
她肩上,闻到淡淡的油墨味——那是印着模拟试卷的味道。
她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的雪景:“阿武,你说我们会变成像伍奢和伍子胥那样的人吗?”
我没回答,只是看着她渐渐闭上的眼睛,睫毛在眼下投出小小的阴影。
凌晨时分,我送她回宿舍,雪地在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路过男生宿舍时,我看见小远的窗户还亮着灯,一个人影在窗前晃动,手里似乎拿着什么发光的东西。
第七章 钢笔与未说出口的未来腊月二十二,是娇娇的生日。
我在镇上的文具店转了整整一下午,玻璃柜里的钢笔在灯光下闪着银光,笔尖刻着细小的麦穗花纹,像极了麦田里的麦芒。
包装纸是淡蓝色的,带着淡淡的墨香,我在贺卡上写:“愿这支笔,陪你写下所有梦想。”
早读课上,我把礼物塞到她抽屉里,指尖碰到她刚发的数学试卷——59分,鲜红的分数旁,老师用红笔写着:“再努力些。”
她抬头冲我笑,眼睛弯成月牙:“谢谢阿武。”
可我看见,她把钢笔塞进了课桌最深处,那里还躺着小远送的卡通笔记本,封面上的小熊正抱着蜂蜜罐。
那天中午,我在食堂看见小远坐在娇娇对面,把自己饭盒里的红烧肉夹给她:“多吃点,你太瘦了。”
娇娇想拒绝,他却已经把肉塞进她碗里。
我低头扒拉着自己的白菜豆腐,忽然觉得喉咙发紧,连米饭都难以下咽。
寒假前的最后一次班会,班主任在讲台上敲着黑板:“中考倒计时180天,同学们要抓紧了!”
粉笔灰簌簌落下,落在娇娇的课桌上,她正用铅笔在课本上画着漫画,男主角穿着白衬衫,骑着单车,后座的女孩扎着马尾辫。
我望着窗外的麦田,那里的麦苗已泛起新绿,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极了她画里飘动的裙摆。
放学时,娇娇忽然把我拉到楼梯间,塞给我包东西:“给你,生日没送你礼物,这个补上。”
我打开一看,是张手抄的歌词纸,上面画着碟片播放器,还有歪歪扭扭的“七里香”歌词。
“我听你说过喜欢这首歌,”她低头绞着衣角,“虽然字很丑……”我摸着纸上晕开的墨迹,忽然想起她掌心的伤口,想起她在电话里说的“笨蛋”。
楼梯间的阳光
第一章 腊月的碟片时光2005年的寒假,是从腊月二十六开始的。
天还泛着冷意,我蹲在灶台前帮着伯母往炉膛里添柴火,新劈的枣木在火中噼啪作响,火星子蹦得老高,熏得玻璃窗上的窗花都蒙上了层灰。
大堂哥结婚时买的那台21寸彩电正播着MTV,孙燕姿的《遇见》在老旧的显像管里流淌,荧光屏上的雪花点跟着节奏闪烁,像极了落在她发梢的白梅。
“阿武,来搭把手!”
伯父在院子里喊我,案板上堆着刚剁好的猪肉馅,刀刃上还沾着细碎的葱花,混着凛冽的寒风钻进鼻腔。
我擦了擦手,余光却仍舍不得从电视上移开——屏幕里,穿着白衬衫的男生骑着单车掠过街角,风掀起他的衣角,像极了学校里那个总在篮球场出现的身影,只不过那个人的眼睛,总让我想起娇娇家门口的古井,幽深又清澈。
大堂哥的碟片播放器是去年新买的,方方正正的黑色机器摆在电视柜上,像个沉默的时光宝盒。
每天午后,我都会翻出那些印着“流行金曲2005华语经典”的碟片,塑料封套上的明星海报早已褪色,却依然能让我心跳加速。
当周杰伦的《七里香》响起时,我总会盯着电视里漫天的樱花发呆,幻想自己骑着单车,后座载着穿校服的娇娇,风掠过她的马尾辫,扫过我的手背。
碟片在光驱里转动的声音,混着窗外晾晒的腊味香气,成了整个寒假最温暖的背景音。
祖父坐在藤椅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烟袋锅的火星明灭间,他忽然开口:“阿武,你爹像你这么大时,早跟着我下地干活了。”
我低头搓着校服袖口,没敢接话。
墙上的老挂钟敲了三下,这是祖父每天固定的“革命故事时间”,那些关于淮海战役的记忆,此刻却不如碟片里的旋律清晰。
第二章 麦田庙会的初雪正月十五的清晨,阳光格外明艳,却带着料峭的寒意。
我套上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兜里装着攒了半个月的零花钱——五张皱巴巴的一元纸币,被体温焐得温热,边缘还留着帮二堂哥喂猪时蹭的草屑。
娇娇在村口等我,她穿着红色的羽绒服,扎着两个毛茸茸的耳罩,鼻尖冻得通红,像颗熟透的小樱桃。
“阿武你看!”
头望了望,又看看我:“阿武你也一起吧?”
我看着她期待的眼神,再看看小远不耐烦的表情,忽然摇头:“不了,我得回家帮家人干活。”
她眼里闪过一丝失望,却还是上了车。
我望着轿车驶离的方向,忽然觉得手里的准考证格外沉重,上面的照片里,我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笑得像个傻子。
第十章 时光的褶皱一个月后,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时,我正在厨房帮忙烧锅。
祖父戴着老花镜,念着通知书上的字,旱烟袋掉在地上都没察觉。
伯母抹着泪说:“咱阿武有出息了。”
我却盯着通知书右下角的日期,想起娇娇的生日,想起她手抄的歌词纸。
暑假过半,我终于在村口遇见娇娇。
她穿着厂服,头发剪短了,显得格外利落。
“我在县城的服装厂上班,”她笑着说,手里拎着给家里买的白糖,“每天踩缝纫机,挺有意思的。”
阳光晒在她新烫的卷发上,我忽然发现,她手腕上戴着小远送的银色手链。
“那只麻雀,后来飞走了,”她忽然说,“就在你收到通知书那天。”
我望着远处的田地,大豆苗绿油油一片,承载着农民伯伯新的希望。
“娇娇,我……”话到嘴边,却被她打断:“阿武,你要去县城读书了,以后会遇到更好的女孩。”
她转身离开,厂服的裙摆被风吹起,露出脚踝上淡淡的红痕——那是缝纫机划伤的。
我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越来越小,忽然想起那年老树边的告白,想起她掌心的温度,想起沟渠边的初雪。
有些故事,从一开始就写好了结局,就像麦田里的庙会,再热闹也会散场;就像青春里的喜欢,再浓烈也会沉淀。
但那些在碟片时光里学会的情歌,在沟渠边说过的梦想,在老树边鼓起的勇气,却永远留在了那个叫“十六岁”的冬天。
多年后,我在大学图书馆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是支银色钢笔,笔尖刻着细小的麦穗花纹,还有张字条:“谢谢你让我相信,麦田里真的有春天。”
落款是“娇娇”,旁边画着只展翅的凤凰,尾羽拖出长长的糖丝。
窗外的阳光忽然变得很暖,像那年正月十五的午后,麦田里的风,带着青草的香气,轻轻拂过两个少年的肩膀。
我知道,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