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辉煌,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衣着考究的宾客们低声交谈,空气中流淌着优雅的钢琴曲。
当前三道“寒酸”的菜品被侍者端上时,宾客席中不可避免地响起了一阵压抑的惊诧和议论声,甚至有人皱起了眉头。
刘主任坐在角落,面如死灰,拿着手帕不停地擦着冷汗,几乎不敢看主桌贵宾的反应。
然而,当第一口“翡翠冷萃”——那冰镇后口感异常清爽、带着天然瓜果清甜和淡淡薄荷草香的黄瓜卷入口中时,主位上那位满头银发、气质雍容的老夫人,眼睛倏地亮了起来。
紧接着,碧绿如玉、温润细腻、只以盐调味的“青玉羹”(豌豆羹),以及最大限度保留了春笋脆嫩、茄子柔糯、蚕豆清甜的“素烧三春”……每一道都颠覆了他们对“奢华”的认知,却在最朴素的原味中,尝到了久违的、直击灵魂的“鲜”与“净”。
最后,当那盏“雪梨燕窝盏”呈上时,宴会厅已彻底安静下来。
晶莹的燕窝卧在晶莹剔透的梨盅里,汤汁澄澈见底,只飘着几缕金色的桂花和一点深红如宝石的梅膏。
清甜的梨香、淡雅的桂花香与那缕幽深隽永的陈年梅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引人入胜的和谐。
老夫人拿起精致的银勺,小心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
她闭上眼睛,细细品味。
良久,再睁开眼时,那双阅尽千帆的眼眸中,竟隐隐有水光闪动。
她放下勺子,用流利的中文,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寂静的大厅:“这是我此次访华,品尝到的最美妙、最真诚的食物。
它让我想起了母亲花园里清晨的气息。
厨师在哪里?
我想亲自向她表达谢意。”
雷鸣般的掌声,终于在短暂的凝滞后,轰然爆发!
带着敬意与折服。
刘主任瘫在椅子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背的衣服早已湿透。
掌声中,我的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精准地落在了宴会厅侧门入口处。
砚溟站在那里。
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深蓝色中山装,身姿依旧挺拔,只是脸色有些苍白,下巴上带着新冒出的胡茬,左腿似乎还不太敢用力。
但那双深邃的眼睛,正穿越人群,牢牢地锁定我,里面翻涌着劫后余生的庆幸、难以言喻的骄傲,还有浓得化不开的心疼。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