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轻笑了一下,“我最喜欢他写的那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沈砚愣了愣,心里像被一阵风吹开。
从那以后,他们偶尔会一起走回家。
她住镇东,他住镇西,半路要分开。
每次分岔口他都想多站一会儿,但又怕她看出什么。
她会笑着说“明天见”,然后像只轻盈的猫,转身跳上窄窄的巷口台阶,消失在昏黄的灯光里。
沈砚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喜欢上她的。
也许是某天她给他折了一只纸鹤,也许是她在下雨天递来一包干纸巾;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她一出现,世界就亮了一点。
他开始偷偷写关于她的诗:她是河流倒映我渴望的天空我不能靠近也不能离开可这些诗他没给她看过。
他怕打破那种“只是朋友”的安稳。
他知道自己和她不是一路人。
她要去市中,他可能连镇高都上不了。
他的未来是一片水泥地,而她,是流动的光。
高三那年冬天,小镇下了一场多年未有的大雪。
校园白得刺眼,广播里放着《一剪梅》。
全镇都弥漫着一种即将告别的气息。
那天他约她出来,说是帮她补习。
其实他想送她一样东西——他写的一本手抄诗集,封面用牛皮纸缝成的,里面全是他写的关于她的诗。
他们坐在镇图书馆后面的石凳上。
雪落在她肩上,像静静燃烧的火花。
他迟疑了一下,把那本诗集递给她:“这个……送你。”
她翻开看了几页,笑着说:“你写的?”
他点头,心跳得像鼓点:“你……喜欢吗?”
她没直接回答,只轻声念出其中一段:“你走在雪地里,不回头,但我知道,每一片落雪,都有你的影子。”
她合上诗集,眼角像是闪了一点湿意。
过了一会儿,她低声说:“你写得很好……以后,不要放弃写。”
他没问她喜不喜欢他。
他知道,那时候问出来,就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高考后,他落榜,她考上了市中重点,被推荐去省重点大学的预科班。
镇上贴出榜单那天,他站在人群后,看着苏婉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有人在喊:“苏婉真是我们镇的骄傲!”
也有人在说:“那谁,沈砚,好像落榜了吧?”
他低头走开,没回头。
几天后,他收到她的一封信。
字很工整:“沈砚,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