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甚至“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
学成之后,苏秦先游说周显王,因周人轻视他,未能成功;又前往秦国,此时秦孝公已死,秦惠王忌惮“辩士”,拒绝了苏秦“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的建议。
屡遭挫折的苏秦并未放弃,他将目光转向山东六国,决定以“合纵”之策对抗强秦。
公元前334年,苏秦首先来到燕国,对燕文侯说:“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然秦不敢攻燕者,畏赵之蔽其南也。
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
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燕文侯被说服,资助苏秦前往赵国。
在赵国,苏秦向赵肃侯分析:“山东之国,莫强于赵,赵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秦之所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畏韩、魏之议其后也。
今秦攻韩、魏,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传国都而止。
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
秦无韩、魏之规,则祸必中于赵矣。”
他建议赵国联合六国,“六国从亲以摈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
赵肃侯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资助他游说其他四国。
苏秦又相继说服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
公元前333年,六国在洹水之滨会盟,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佩戴六国相印,“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苏秦衣锦还乡时,“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尽显世态炎凉。
第四章:长平血色残阳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将韩国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切断。
韩桓惠王惊恐之下,欲将上党献给秦国求和。
但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他对百姓说:“秦蚕食韩地,韩不能应。
上党去韩远,道绝,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
于是将上党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召集群臣商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