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君赵豹认为:“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也。
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
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
此甚天下之祸也,不如勿受。”
而平原君赵胜却主张接受:“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也。
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此大利也。”
赵孝成王最终采纳赵胜的建议,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接收上党。
秦国得知消息后,大怒,派左庶长王龁率军攻打上党。
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廉颇在长平收容难民,并构筑防线抵御秦军。
秦军多次进攻,赵军坚守不出,双方陷入长达三年的对峙。
赵孝成王因战事久拖不决,又不满廉颇“坚壁不出”的策略,再加上秦国使用反间计,散布“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的谣言,于是不顾蔺相如“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的劝阻,以赵括取代廉颇为主将。
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但缺乏实战经验。
他到任后,改变廉颇的作战部署,主动出击。
秦国则暗中启用白起为上将军,指挥秦军。
白起佯装败退,引诱赵括追击,然后派两万五千奇兵切断赵军后路,又以五千骑兵分割赵军主力与辎重部队。
赵军被围困在长平,断粮四十六日,士兵相互残杀为食。
赵括组织四支突围部队,亲自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军大败,四十万降卒被白起坑杀于长平,“流血成川,沸声若雷”,赵国从此元气大伤,山东六国再无力单独对抗秦国。
第五章:荆轲刺秦悲歌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燕国危在旦夕。
燕太子丹曾在秦国做人质,受尽屈辱,他深知秦国“贪戾无厌,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于是决心招募勇士刺杀秦王嬴政,以挽救燕国。
经田光推荐,太子丹结识了荆轲。
荆轲本是卫国人,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仗义。
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