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
他没靠近,只是在等一个回答。
我点点头。
他问:“那现在,能不能换个人发现你了?”
—我本想拒绝。
但不知为什么,那句话卡在喉咙,一句也没说出口。
他接着说:“我不是想靠近你,只是怕你再倒下。”
这话很轻,却像落进三年前那夜——我低烧、出血、术后并发,一边喘一边写病历。
那个夜晚,真的没人记得我。
可今天,他记得。
—回到宿舍,我拉开药柜,重新把急救喷雾放进了包里。
三年了。
这是我第一次,主动把它带在身上。
不是为了怕自己倒下。
而是因为——有人在等我,好好地活下去。
院级新技术评审会。
我提交的课题是《器官功能协同干预》,是全院第一例外科主导模型测试,如今进入答辩环节。
刚上讲台,台下就有人低声开口了:“她不是林修然的……那个谁吗?”
“刚调来医院不到半年,就能入评优项目?”
议论不大,却足够让整个会议厅空气一滞。
我没有回应,只继续翻PPT,讲解术式节点、数据曲线、模型验证。
语气一如既往沉稳。
直到翻到第十三页,台下有人冷笑:“年轻医生有追求是好事,但技术总得靠实力站住。”
我抬眼,看了他一眼:“您对数据部分有质疑?”
他摊手:“不是质疑,是好奇。
您年纪轻、调岗时间短,这个项目,流程都走了吗?”
我语气未变:“我五年前就在这组数据里了。”
“证据呢?”
他笑,“大家都知道你和林医生……关系特殊。”
话音未落,会议厅后门响起。
“打住。”
—所有人望过去。
林修然抱着一沓盖章资料,穿着白大褂,眼神冷静:“我确实和江医生有私人关系。”
“但她在外地带教急诊主治时,我还在轮岗刷理论考核。”
“她拿到双认证那年,我连独立病例数都凑不齐。”
他把那沓文件放在评审桌上,声音不高,却字字落地:“你可以不喜欢她,但你不能拿我抹掉她的努力。”
“她不靠我,也能走到现在。”
—会议厅安静下来,没人再多说一句。
我垂下眼,继续翻页,手指却微微发凉。
这场风,我本来能自己扛过去的。
但他站出来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终于,不再是一个人站在风口了。
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