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和细节有强迫症。”
瞿骁说,“你设计的那些‘疑问’都很专业,而且和他日常工作强相关。
一旦他注意到这些异常,以他的性格,很难忽略。
不过,什么时候能触发,触发后他会有什么反应,都不确定。
这就像下棋,我们只负责落子,他怎么走,看他自己。”
“风险呢?”
我问。
“我这次的技术操作非常小心,用了很多跳板和伪装。”
瞿骁说,“但并不是百分之百安全。
那个‘M’的后台很硬,他那边有顶级的网络安全专家。
一旦他们发现网络被渗透,或者发现王老师电脑里的异常,他们就会立刻清洗痕迹,甚至反向追查。”
“他们追查到你怎么办?”
我问。
“我随时准备着撤退。”
瞿骁说,“我有好几个备用方案。
不过,最好是在他们发现之前,我们就完成总攻。”
“总攻?”
我心里一跳。
“是的。”
瞿骁说,“我们手里的证据已经够多了。
你的U盘日志,里面的篡改记录和资金流向;连工打听到的关于‘M’和‘K’的背景和关系;以及现在,一旦王老师被触发,他可能会发现的,关于审批流程和安全隐患的官方记录。
这些证据互相印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是时候制定总攻计划了。”
瞿骁说。
“怎么总攻?”
我问。
“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时间和地点,将所有证据一次性公开,造成最大的轰动效应,让他们无法压制,无法反驳,也无法逃脱。”
瞿骁说,“这个场合必须足够重要,关注度足够高。”
我开始回想大连建筑圈近期的大事件。
最重要的,无疑是“城市之光”项目的启动仪式。
“‘城市之光’项目的启动仪式。”
我说,“那是他们最风光的时候,也是最脆弱的时候。”
“启动仪式?”
瞿骁似乎有些意外,“你确定?
那个场合,他们肯定会严密防范,特别是对你。
你可能连现场都进不去。”
“我知道。”
我说,“我不需要亲自出现在那里。
但我的‘声音’,必须在那个时刻,以最响亮的方式出现。”
“声音…”瞿骁若有所思,“你是说,技术上的公开?
比如,入侵他们的发布会系统,或者在现场制造一个无法忽视的技术事件?”
“可以考虑。”
我说,“但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