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将一些与“城市之光”项目相关的“疑问”植入到了他的脑海里。
现在,剩下的就是等待。
等待瞿骁完成“投毒”,等待那些“疑问”在王老师脑子里发酵,等待他那“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驱使他去寻找答案。
如果他开始查,那将是突破口。
从审批部门大楼离开,我走在大连的街头。
夜色降临,华灯初上。
远处的“城市之光”项目工地灯火通明,像一只巨大的怪兽,吞噬着光明和正直。
我知道,我正在一步步接近它,也越来越深入那些危险的暗影。
但为了那些被背叛的梦想,为了那些被玷污的原则,我没有退路。
致命的缺陷,就在眼前了。
第八章:总攻设计图日子像上了发条,快得惊人。
文创园区的小项目顺利启动了。
虽然只是个不起眼的旧改,但能让我重新以设计师的身份站起来,有地方接收快递,有理由合法地租用设备,有基础的资金流动。
那些灰色投资人对我的方案很满意,他们的钱像一股暗流,悄无声息地注入,没引起任何涟漪。
我按照约定,给了他们一部分项目权益,但核心的设计权和决策权牢牢抓在我手里。
同时,我与王老师保持着若有若无的联系。
我会偶尔给他送去一些养鸟的心得或者书法比赛的消息,他有时会回个电话,跟我聊聊家常或者最近的天气。
我没有再提任何与“城市之光”相关的技术问题,只是耐心地等待。
等待王老师脑子里的“疑问”发酵。
瞿骁那边,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好消息,珈羽。”
瞿骁发来消息,语气里带着一丝兴奋,“我成功了。
王老师电脑里的‘疑问’,已经植入。
而且,我设计了一个触发机制。
只要他在特定的时间段,打开特定的档案,或者进行特定的关键词搜索,那些疑问就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出现在他的眼前。”
“比如?”
我问。
“比如,他在查某个相似的审批文件时,一个看似无关的批注会闪烁一下;或者他在整理旧档案时,一段关于材料采购的异常记录会‘恰好’夹杂在他正在看的文件的相邻位置。”
瞿骁说,“这些都像是病毒,会感染他的好奇心和职业本能。”
“他会上钩吗?”
我问。
“王老师这种人,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