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荡歌小说 > 其他类型 > 千古贤相弑昏君姬宁周天子无删减全文

千古贤相弑昏君姬宁周天子无删减全文

喜欢新筝的春日乃奈奈 著

其他类型连载

1.昏君继位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休,而国家内部,也很不太平。这些诸侯国国君,要么是周天子的血亲,要么是有大功的功臣,一代代往下传,没血统的人,是没资格继承王位的。当时鲁国国君重病,要在几个儿子中选择一个继承人。没想到儿子中有个叫姬宁的,知道自己平时行为不端并且骄奢淫逸,好逸恶劳,不受重视,王位肯定没自己的份,于是趁着兄弟们都进宫探病的机会,带着心腹混进宫里,当着国君的面,把兄弟们杀得一干二净。这样一来,老国君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了,鲁国国君世代姓姬,这可是周天子的直系血亲。他悲愤地看着自己这个虎狼一样的儿子,反复纠结,最后还是把王位传给了他。如若不传位给他,鲁国就没有正统的继承者,周围那些虎视眈眈的大国必然会上书周天子,吞并...

主角:姬宁周天子   更新:2025-05-19 01:5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姬宁周天子的其他类型小说《千古贤相弑昏君姬宁周天子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喜欢新筝的春日乃奈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1.昏君继位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休,而国家内部,也很不太平。这些诸侯国国君,要么是周天子的血亲,要么是有大功的功臣,一代代往下传,没血统的人,是没资格继承王位的。当时鲁国国君重病,要在几个儿子中选择一个继承人。没想到儿子中有个叫姬宁的,知道自己平时行为不端并且骄奢淫逸,好逸恶劳,不受重视,王位肯定没自己的份,于是趁着兄弟们都进宫探病的机会,带着心腹混进宫里,当着国君的面,把兄弟们杀得一干二净。这样一来,老国君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了,鲁国国君世代姓姬,这可是周天子的直系血亲。他悲愤地看着自己这个虎狼一样的儿子,反复纠结,最后还是把王位传给了他。如若不传位给他,鲁国就没有正统的继承者,周围那些虎视眈眈的大国必然会上书周天子,吞并...

《千古贤相弑昏君姬宁周天子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1.昏君继位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休,而国家内部,也很不太平。

这些诸侯国国君,要么是周天子的血亲,要么是有大功的功臣,一代代往下传,没血统的人,是没资格继承王位的。

当时鲁国国君重病,要在几个儿子中选择一个继承人。

没想到儿子中有个叫姬宁的,知道自己平时行为不端并且骄奢淫逸,好逸恶劳,不受重视,王位肯定没自己的份,于是趁着兄弟们都进宫探病的机会,带着心腹混进宫里,当着国君的面,把兄弟们杀得一干二净。

这样一来,老国君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了,鲁国国君世代姓姬,这可是周天子的直系血亲。

他悲愤地看着自己这个虎狼一样的儿子,反复纠结,最后还是把王位传给了 他。

如若不传位给他,鲁国就没有正统的继承者,周围那些虎视眈眈的大国必然会上书周天子,吞并鲁国 。

其实到了春秋末期,周天子的掌控权力已经大不前了,只是那些诸侯国要发动战争或侵略别国,总会打着周天子的旗号而已。

一旦继位者不符合传统资格,国家被吞并也就很正常了。

鲁国国君世代姓姬,这可是周天子的直系血亲,可以说是一张镶着金边的合格证。

老国君传位后,当天就被姬宁下毒害死了。

姬宁继位,第一件事就是大摆宴席,宴请群臣。

他心里清楚,自己继位的手段不太光彩,群臣里有各个王子的人,他如果不摆平这些人,王位恐怕坐不稳。

宴席定于晚上举行,就在下午的时候,姬宁收到一封奇怪的书信,是他的心腹之人带进来的,薄薄的一块白绢上写着:鱼藏剑,五步侯。

姬宁虽然混账,但并不是蠢货, 他顿时打了个寒战,问心腹之人:“什么人给你的?”心腹小声说:“相国子楚。”

姬宁点点头:“宴席期间,你不可离我半步,另外,埋伏守卫,听我号令动手。”

当晚宴席之上,觥筹交错,人人开怀畅饮。

这时一个厨师端着餐盘上来,给每个大臣的桌子上放了一盘鱼,最后那盘最大的鱼自然是放在姬宁面前的。

厨师走到桌前, 放下鱼的一刹那,一把亮晃晃的利剑刺穿了他的前胸。

厨师痛苦地倒地,心腹收回宝剑,群臣都吓得酒醒了一半。


姬宁看着群臣笑了起来,慢条斯理地拿起那条鱼,撕开来,鱼腹中竟掉落出一把三寸长的宝剑,寒光闪闪。

姬宁拿起宝剑,擦拭着笑道:“这鱼藏剑自从专诸刺王僚后,就不知去向,想不到今天竟然在此出现了, 这厨师是中车大夫推荐给我的,你有什么可说的吗?”中车大夫惨笑道:“你这昏君,杀尽兄弟,逼死父亲,淫乱大嫂。

你当了国君,这鲁国还能有好吗?今天杀你不成,是老天不开眼!”姬宁命人将前车大夫拖出去斩首,然后让大家继续喝酒。

这时,武将姜可站起来,端起酒杯大声说:“大王铲除了奸臣,可喜可贺,我敬大王一杯!”姬宁大喜:“姜将军是我鲁国大将,只要专心辅佐我,我保证你成为鲁国 第一武将!”姜可激动地往前走,要和姬宁喝酒,眼看已经走到五步的距离,姬宁冷笑一声,将酒杯向地上一摔,帐外的兵士们听见了,一下拥进来,和心腹之人一起把姜可抓住了!姜可大吼:“干什么?”姬宁冷笑着说:“姜可将军,我听说你近身功夫很高,军中都称你为五步侯,五步之内,杀人取命,无人可挡,可有此事?”姜可一愣:“那又如何?”姬宁笑道:“子楚相国,不用隐瞒了,该你说话了。”

群臣惊诧地看着子楚,子楚脸色发红,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别的原因,慢慢站起来道:“中车大夫和姜可将军曾找过我,想要一起刺杀大王,我没答应。”

姜可怒视着子楚:“奸邪小人!你不肯共除昏君也就罢了,可你明明答应此事不外泄,竟然告密!”子楚脸更红了,大声说:“大王已经继位,你们弑君就是乱臣贼子,我提醒大王,有何不对?再说, 整个鲁国,除了大王,还有谁能继承王位的吗?”他看向群臣,群臣个个低头,默然不语。

的确,除了姬宁,整个鲁国再也没有第二个有资格的继承人了。

姬宁大声说:“这才是忠臣! 以后有不忠于本王者,一律车裂! 子楚重赏千金,为我鲁国第一相!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2、史官权威鲁国两名忠肝义胆的大臣被杀,相国又忠于新君,这两件事加在一起,迅速镇压了反对姬宁的暗流。

各国也都发来文书,恭
贺姬宁继位,姬宁彻底坐稳了王位。

没了后顾之忧,他开始继续他登基前的生活方式,荒淫懒惰,纵情享乐,好逸恶劳,骄奢淫逸。

至于治理国家的琐事,他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大部分都交给子楚了。

然而姬宁的快活日子很快就遇到了危机,谁也没想到,让他陷入危机的竟然是个毫不起眼的人—史官齐午。

之前姬宁对这个齐午根本没有印象,但此时齐午却成了他 最大的痛点。

齐风不但把他杀父弑兄淫嫂强行继位劣性的事一五一十地写下来,而且把他登基后搜罗美人、荒淫懒惰、杀死大臣的事一点不落地写了下来。

姬宁又气又恨,他找来子楚,商量要杀掉齐午,另选一个史官。

子楚摇摇头说:“大王,此事万万不可。

你可知道这齐午的来历吗?”姬宁十分不解:“一个史官,能有什么来历?就算哪个将军或大臣是他亲戚,难道我还不敢杀了?”子楚连连摇头:“可比将军大臣都要厉害,这齐午乃是齐国史官的直系后人。”

姬宁更奇怪了:“齐国史官的后人又怎么了,虽然齐国比鲁国强大,但齐国还会为了自己史官的亲戚对我发动战争不成?”子楚看着姬宁,叹了口气说: “当年齐庄公勾引子环大臣的妲已夫人,被子环大臣设计杀死了,这事被齐国史官如实记录了。

那大臣手握大权,逼着史官修改记录,说齐庄公是病死的。

齐国史官就是不肯改,大臣杀了史官,让史官的弟弟改,史官 的弟弟也不肯改。

大臣连杀了史官的两个弟弟,又让史官的最后一个弟弟改,那个弟弟仍然不肯改。

大臣最后也只好放弃了,此事之后,齐史之名,天下敬仰。

大王如果杀齐午,各国诸侯必然趁机讨伐。”

这么一说,姬宁确实是不敢杀了,但放任不管也不行啊,姬宁忽然想到一个主意:“我们让他随便写,然后我们让别人写一份假的替换了不就行了?”子楚摇摇头说:“大王以为这个主意其他国君没想过吗?行不通的,各国的史官都是几个家族世袭的,他们写的字是有存档对照的,别人模仿不了。

而且他们在记录中 会留下别人不知道的文法标记,伪造的普通人看不出来,其他史官一眼就能看出来
。”

想不到这些史官如此狡猾,姬宁又想了一招:“那我们不要史官了不行吗?”子楚依然摇摇头:“也不行,史官的记录不是一国的事,而是天下都在盯着的事。

如果鲁国没有史官的记录,各国就会质疑大王统治的合法性。”

这下姬宁是无计可施了,他期待地看着子楚:“这事该怎么办呢?”子楚皱着眉来回踱步,揪断了好几根胡子后,忽然站住了:“有办法了,臣有一计可解大王之忧。”

第二天,齐午被召入宫中,他以为自己也要像先辈一样,为史官的尊严献身了,于是跟家里人交代了后事,慷慨入宫。

没想到姬宁见到齐午后,赞不绝口:“齐太史名垂青史,不愧为齐家子孙。

看了你的记录后,我十分羞愧,看来之前我还是年轻不懂事啊。

子楚相国劝我要痛改前非, 我决心改正,做一代明君。”

齐午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他活了六十岁了,自认为学贯古今,眼力不差。

难道姬宁真还有改过的可能吗?见他吃惊,姬宁说:“为了表达我的决心,我请先生亲自监督,就住在宫内,看我是否言而有信。”

他又指着子楚说:“子楚相国在此,可为人证。”

子楚也解释了姬宁的决心,并为姬宁的改变打包票。

子楚虽然在姬宁继位这事上表现得不够有风骨,但毕竟是一国之相,在士大夫阶层中还是有名望的,他的保证让齐午放心不少,当下表示愿意住在宫内,记录姬宁的生活和上朝情况。

齐午回了趟家,告诉家人他将长期住在宫内,然后把姬宁赏赐的黄金留在家中,就坐子楚安排的马车进入了王宫。

从那天起,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不管上朝还是休息, 齐午都跟着姬宁进行记录。

只有两个时间段例外: 一是姬宁上朝时,齐风不能跟着上朝,只能在后殿听声;二是姬宁回后宫睡觉时,齐午也不能跟着,他会在姬宁赐给他的屋子里休息。

自打齐午进宫后,姬宁一次早朝都没有耽误过,齐午在后殿听着前面的声音,无非是群臣奏事,姬宁很少独断专行,都是集思广益,最后由子楚提出方案后解决,所有政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比如某地水涝,需要拨粮食赈灾;某边境有战争,需 要派兵抵抗等等。


齐午如实地记录下前殿的讨论过程,以及最后的处理方案。

以他个人看来,姬宁肯听人言,心怀百姓疾苦,可算是个不错的大王了。

最让齐午意外的是,姬宁下朝回宫后,勤奋地批阅奏折,手不释卷。

偶尔和他对话,学问水平也越来越高,齐午全都记录下来,心中十分高兴,觉得自己作为史官能震慑奸邪,规劝君王,不愧先祖。

3. 助纣为虐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了。

这天,齐午想回家一趟,他甚是想念家人。

但他出院子时被守门人拦住了,说相国有令,宫内人员不能随意离开。

齐午请守门人转告子楚,他想回家看看。

子楚听说后,亲自跑来了,说想回家没问题,但此时正是正午,太阳毒辣,怕齐午身子骨受不了,不如一起吃点午饭,吃完再给他准备马车。

一国之相对自己如此客气,齐午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就答应了。

吃饭时子楚让人准备了梅子酒消暑。

这梅子酒平时藏在井下,用井水冰镇着,十分凉爽可口。

加上子楚频频劝酒,齐午不知不觉地就喝醉了。

黄昏时分,马车把齐午拉到了家门口,家人出来接他进门去, 一家老小团聚,十分开心。

家人对齐午说,子楚让人把他记录的那些竹简在城内外四处展示。

各地读书人和使臣都纷纷抄录散发。

不但鲁国人都知道姬宁大王改邪归正,勤于政务学习,就连其他各国也都传遍了。

周天子还写了一首诗赞扬鲁国呢 。

齐午十分高兴,虽然作为史官他并不追求名利,但自己的记录得到天下人的肯定,毕竟是光宗耀祖的事。

就在家里一片欢腾的时候,齐午的小孙子突然不解地说:“爷爷,你的记录里说大王给山南发放了粮食,可今天我在路上碰上一个乞丐,他说 他就是山南的,人都饿死了,也没看见有人发粮食啊。”

齐午一愣,儿子急忙解释:“赈灾哪有那么快的?粮食要运输,那人估计是之前逃荒出来的。”

齐午想想也对。

可孙子又说:“可是爷爷的记录里说,大王派兵去平定山北边境的入侵,我听学塾里的同窗说,他父亲是守城门的,这些天很多山北人逃难过来,说我国军队一直在后退,并没有打仗。”

这下齐午坐不住了,他紧皱眉头在
屋里踱步。

儿子宽慰他说:“父亲,行军打仗是很复杂的事,将军们有自己的考虑,也许是诱敌深入呢。

您是史官,据实记录是您的职责,至于下面的执行情况,并不是您能控制的。”

齐午心情沉重地点点头。

当晚,齐午回到屋里睡不着觉,忽然听到院子里有隐隐约约的哭声。

齐午好奇地起身走到院子里,循着哭声来到门房处,发现是看门人和他的妻子在哭。

齐午心里纳闷,自己一向对仆人十分宽厚,有何委屈的呢?难道是自己这几个月不在家,儿子没有遵循家风,对仆人过于严苛吗?想到这儿,齐午咳嗽一声,门房里的哭声顿时停止了,看门人走出来向齐午谢罪。

齐午问他为何哭泣,看门人说:“因为大王征召美人,我女儿在出门买东西时被征召之人看见了,强行带走了。

内人来找我,可我也无计可施。”

齐午目瞪口呆:“我明天要面见大王,这里面一定有误会!”第二天,齐午刚出门,马车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这是一辆很大的马车,是姬宁特批给齐午用的,分为两层。

齐午坐在里层,外面还有一层,站着护卫和侍从,因此齐午即使掀开帘子,也只能看见外面的护卫,看不到街上的情况。

他对这种只有王侯才能坐的车感到十分不安,多次推辞,但子楚劝他说,大王要痛改前非,礼贤下士也是一种态度,他应该配合才对。

齐午这才勉强肯坐。

马车直接把齐午送进王宫内院他住的房子前才退出去。

齐午迫不及待地要求见姬宁。

姬宁很快就从后宫出来了,客气地让齐午坐下说。

齐午把自己回家后听到的情况告诉了姬宁,姬宁皱着眉头说:“有这种事?来人,立刻把子楚相国找来。”

子楚听完齐午的诉说,叹口气说:“这两件事我倒是知道的。

往山南运粮的车在山上翻了,耽误了行程,不过也快到了。

山北边境,敌人准备已久,我军仓促应战,因此初期战况有些不利,是正常的。

至于征召美人的事,大王并未下过令,估计是下面有人想讨好大王, 我立刻严查。”

姬灵点点头:“那就好。”

齐午听着子楚的话,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按理说他的话没有什么毛病,但可能是态度里的漫不经
心,或是不肯直视齐午的眼神,都让齐午陡增疑虑。

当天晚上,齐午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忽然听见有人从墙外走过,看门的护卫喝道:“什么人?”有人压低声音说:“喊什么,我是子楚, 把姬宁给我叫出来。”

齐午一激灵,这是相国对国君该有的态度吗?他偷偷爬起来,那护卫已经出了门叫人去了,齐午贴在门口,偷偷地向外看,只见远处姬宁急匆匆地跑过来了,见面后竟 然对子楚行礼!因为离得太远,他们说什么齐午已经听不见了,但他心里留下了重重的阴影。

天快亮时,姬宁要上朝了,齐午强撑着爬起来,梳洗后跟着一起走,手里拿着竹简和笔,准备记录早朝的内容。

早朝和以往一样,大臣奏事辩论,子楚发表意见,姬宁赞同。

就在这时,齐风忽然感觉到了昨天的那种不对劲,联想到昨天晚上的事,他的脑子里迅速闪过这几个月的一 切,心里“咯噔”了一下,拔腿就往前殿冲去。

跟着齐午的只有一个帮他拿墨盒的随从,被齐午突然的举动弄得愣住了,待回过神来赶紧上前阻拦。

齐午虽已年迈,但此时一股热血上头,加上猝不及防,竟然 把随从撞开了,径直冲进 了大殿 。

4、 以假乱真大殿中,只有孤零零的三个人:坐在宝座上的姬灵、站在大殿上的子楚和一个穿着一身青衣的人。

齐午如坠冰窖,哆嗦着手,四处看着“大殿”,这大殿简陋至极,除了宝座那块还像回事,其他的地方都空空如也。

而且这个房子也不大,最多也就是真正大殿的一成大, 比一个戏台大不到哪儿去。

齐午指着子楚,说不出话来。

子楚惊愕地看着他,半天才叹了口气:“你冲进来干什么?好好当你的史官有什么不好?”齐午怒吼道:“子楚,你怎么解释?”子楚摇摇头说:“本想着再多拖些日子的,不过这也是早晚的事。

你都看见了,大殿是假的, 大王嘛,自然也是假的了。”

齐午指着大殿后面:“可是,后面是王宫啊!我住在里面 ……


别人指着墙上的门告诉你,这个门通往后宫,你不能进;那个门通往宝库,你不能去;那个门通往大 殿……如此而已吧。”

齐午心里一颤,的确如此,他见到的不过是两间房子,就连这个假得不能再假的大殿,还是今天冲进来才看见的。

他看了看那个青衣人,问子楚:“你的声音是自己的, 群臣的声音是怎么回事?”子楚指着青衣人说:“这是我从燕国请来的口技师,燕国最出名的绝技,你应该是了解的吧。

群臣的声音都是他发出来的,至于说的内容嘛,倒都是真的,是群臣 上的奏折,他念出来了而已。”

齐午怒道:“大王是假的?可他明明就是在宫中召见我的人,那次我进的肯定是真正的王宫,这点把握我还是有的!”子楚点点头说:“那次你进的确实是真正的王宫,而召见你的人也确实是现在坐在宝座上的这位替身。

只可惜,他从一开始就不是真正的姬宁。

他只是长得很像而已, 我把他推荐给大王,在真正的王宫里演了一场戏,就是为了打消你的疑虑,防止以后的朝夕相处被你看出破绽来。

当你回了趟家再被马车接进宫里时,就已经是在这个假王宫了。”

齐午指着子楚道:“你总是真的吧?你在这里演这种拙劣的戏,那谁在真正的早朝那边?”子楚笑着说:“真正的早朝比这边晚一个时辰,在这边把戏演完,我就去参加真正的早朝了。

真正的早朝,大王是不上朝的,所以替身就留在这边继续学习批奏折,陪你演戏了。”

齐午悲愤地说:“你们煞费苦心,还弄了这么个假王宫出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子楚微微一笑:“当然是借你的笔用了。

大王对你的笔又怕又怒,我给他出了这个主意,本来打算在真正的王宫演这出戏,不过大王担心替身在王宫里出没,还在大殿上替他上朝,有弄假成真的危险。

于是就在远离王宫的地方,盖了这么个假的,也没几间屋子,几天就盖完了。”

齐午听了,心里悲凉到了极点,想不到自己一直被人利用,还一直为姬宁歌功颂德,他忍不住一口鲜血喷了出来,竹简上顿时血迹斑斑。

那个替身面露不忍之色,扭头看着子楚。

子楚却面不改色,走
到齐午身边,轻声说:“不过你也不用太难过,姬宁虽然残暴荒淫,但却不是笨蛋。

他看出这个计划潜在的危险性,不肯让我用真正的王宫演戏, 不肯让这个替身坐在真宝座上给群臣上朝。

但他却忘记了防备我,我现在正式地邀请你,加入我的计划中。”

齐午大惊,抬头看着子楚:“你,你要弑君?”子楚冷笑一声,点头道:“不错, 我要带着替身,杀了姬宁,但我需要你的记录,你只要当作什么也没发生就行了。”

齐午默然许久,最后抬起头,平静地说:“我要如实记录。”

子楚看着他:“你明明不喜欢姬宁,为何一定要如此固执呢?你可知道你的记录,会造成什么后果吗?”齐午点点头说:“我知道。

但我身为史官,从小就被教育一件事,善恶有人分,功罪有人评,史官要做的,是如实记录,不得隐瞒,不能顾忌后果,也不能顾忌善恶。”

子楚狠狠地盯着他:“你不怕我杀了你全家?这个假王宫里都是我的心腹,现在你的命捏在我的手里呢。”

齐午不再说话,拿起竹简,用尽力气写下一行字:“卫相子楚, 欲杀君立伪。”

然后他扔下笔看着子楚,毫无惧色。

子楚捡起书简,慢悠悠地说:“我还没干呢,你这么写,是你史官的风格吗?”齐午淡淡地说:“我只是个史官,挡不住千军万马。

我也不会去告密,这也不是史官的职责,而且你也不会让我去吧。

我只能用笔记下来,如果你成功了,我就加上‘事乃成’; 如果你失败了,我就加上‘事败被诛’。

即使我没命写,其他史官也会续写上的。”

子楚点点头,挥挥手:“来人, 用弓箭射杀了他。”

那个替身站起来想说话,子楚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又坐下了。

齐午看着弯弓搭箭的护卫,闭上了眼睛。

5. 宫廷混战当天晚上,子楚带着二十个士兵,押着一百名美人来到王宫里,求见大王。

因为姬宁交给他征召美人的事,他办妥了,一百名美人已经带到,就等大王挑选了。

士兵们的武器被守护王宫的卫兵留下了,这是规矩,反正看管这些弱女子也不需要武器。

姬宁兴冲冲地带着四个贴身护卫赶到,这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事,他也
不愿意大张旗鼓的。

那些美人们此时都已经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姬宁一个个看过去,边看边夸子楚的事办得好。

就在此时,子楚大喊一声:“杀!”那些士兵忽然冲上去,直扑姬宁。

姬宁大惊,飞身后退,他身边的护卫训练有素,武艺高强,立刻冲上来迎战。

这四个护卫人虽少,但手里有刀,对战那二十个赤手空拳的士兵并不落下风。

然而那二十个士兵显然也是子楚精心训练的心腹,虽然身中数刀,也都浴血奋战,拼命缠斗。

那一百个美人被这场混战吓得花容失色,有的瘫倒在地,有的吓得四处躲藏, 一时间场面极其混乱。

当宫内其他侍卫听到打斗声赶到时,四个随从已经全数战死,那二十个士兵也只剩下了五个人。

让众人惊讶的是,现场竟出现了两个姬宁,都穿着君王的衣服:其中一个中了一刀,孤身一人捂着胳膊, 抓着一个美人挡在身前,勉强抵挡着;而另一个姬宁则被那五个士兵和子楚围起来保护着,明显占据上风。

奇怪的是,看上去这个被保护的姬宁却满脸惊恐,比那个孤身一人的更加惊恐。

侍卫们把两伙人都围了起来,子楚指着那个孤身一人的姬宁喝道:“你这个狂徒,竟敢妄想冒充大王,真是可笑之极!”那个姬宁虽孤身一人,气势上却丝毫不输,大喝一声:“侍卫们,子楚带兵犯上作乱,还带了个冒牌货,企图冒充本王,把他给我拿下!”侍卫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听大王的还是相国的。

按说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相国再牛,也不可能比大王牛,如果平时他们肯定直接听大王的了。

可问题是,相国身边还站着一个大王呢!真假难辨啊!侍卫头领小心翼翼地问子楚身边的姬宁:“这位……大王,您是真是假?”姬宁大怒:“你连我也不认识吗?”侍卫头领苦笑着说:“恕小人直言,自您登基,就没怎么见过您的面。

您一直在宫里,也不上朝,也不外出。

如果只有您一个人,我也许能认出来,可这儿还有一位呢,确实难以分辨。”

子楚却沉不住气了,一个劲地下令,让侍卫们动手去杀那个孤身一人的姬宁。

侍卫们分不出真假,自然不会轻易动手,只是把两伙人牢牢控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