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午如实地记录下前殿的讨论过程,以及最后的处理方案。
以他个人看来,姬宁肯听人言,心怀百姓疾苦,可算是个不错的大王了。
最让齐午意外的是,姬宁下朝回宫后,勤奋地批阅奏折,手不释卷。
偶尔和他对话,学问水平也越来越高,齐午全都记录下来,心中十分高兴,觉得自己作为史官能震慑奸邪,规劝君王,不愧先祖。
3. 助纣为虐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了。
这天,齐午想回家一趟,他甚是想念家人。
但他出院子时被守门人拦住了,说相国有令,宫内人员不能随意离开。
齐午请守门人转告子楚,他想回家看看。
子楚听说后,亲自跑来了,说想回家没问题,但此时正是正午,太阳毒辣,怕齐午身子骨受不了,不如一起吃点午饭,吃完再给他准备马车。
一国之相对自己如此客气,齐午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就答应了。
吃饭时子楚让人准备了梅子酒消暑。
这梅子酒平时藏在井下,用井水冰镇着,十分凉爽可口。
加上子楚频频劝酒,齐午不知不觉地就喝醉了。
黄昏时分,马车把齐午拉到了家门口,家人出来接他进门去, 一家老小团聚,十分开心。
家人对齐午说,子楚让人把他记录的那些竹简在城内外四处展示。
各地读书人和使臣都纷纷抄录散发。
不但鲁国人都知道姬宁大王改邪归正,勤于政务学习,就连其他各国也都传遍了。
周天子还写了一首诗赞扬鲁国呢 。
齐午十分高兴,虽然作为史官他并不追求名利,但自己的记录得到天下人的肯定,毕竟是光宗耀祖的事。
就在家里一片欢腾的时候,齐午的小孙子突然不解地说:“爷爷,你的记录里说大王给山南发放了粮食,可今天我在路上碰上一个乞丐,他说 他就是山南的,人都饿死了,也没看见有人发粮食啊。”
齐午一愣,儿子急忙解释:“赈灾哪有那么快的?粮食要运输,那人估计是之前逃荒出来的。”
齐午想想也对。
可孙子又说:“可是爷爷的记录里说,大王派兵去平定山北边境的入侵,我听学塾里的同窗说,他父亲是守城门的,这些天很多山北人逃难过来,说我国军队一直在后退,并没有打仗。”
这下齐午坐不住了,他紧皱眉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