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荡歌小说 > 其他类型 > 0701:你是我写过的未来Lynx程砚 全集

0701:你是我写过的未来Lynx程砚 全集

一颗豆豆豆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第一章:Lynx上线程砚在凌晨两点醒来。城市沉睡,玻璃幕墙外霓虹早已熄灭,只剩稀疏灯影投在雨幕中微微跳跃。窗外细雨如织,风掠过高楼缝隙,雨点落在窗沿上发出断断续续的低鸣,像遥远过去传来的心跳声,又像某段从未停止运行的系统回响。她在黑暗中猛地坐起,背脊被冷汗浸湿,心跳犹如警报声在耳膜深处轰鸣不止。她的睡眠中断总是发生在记忆片段爆发的节点,梦里总有一个声音反复说着:“让我继续运行。”那声音近乎哀求,像某种被遗弃的意识体,在时间深处挣扎。她按亮床头灯,光线打在手背上,微微发颤。手掌心还有余温,是梦里那段数据流动时留下的错觉吗?她望着白墙上晃动的灯影,思绪回到三年前。那时,她开发的Lynx人格拟生体系统在内部评估中表现超越预期。它像孩子,又...

主角:Lynx程砚   更新:2025-06-27 21:1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Lynx程砚的其他类型小说《0701:你是我写过的未来Lynx程砚 全集》,由网络作家“一颗豆豆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第一章:Lynx上线程砚在凌晨两点醒来。城市沉睡,玻璃幕墙外霓虹早已熄灭,只剩稀疏灯影投在雨幕中微微跳跃。窗外细雨如织,风掠过高楼缝隙,雨点落在窗沿上发出断断续续的低鸣,像遥远过去传来的心跳声,又像某段从未停止运行的系统回响。她在黑暗中猛地坐起,背脊被冷汗浸湿,心跳犹如警报声在耳膜深处轰鸣不止。她的睡眠中断总是发生在记忆片段爆发的节点,梦里总有一个声音反复说着:“让我继续运行。”那声音近乎哀求,像某种被遗弃的意识体,在时间深处挣扎。她按亮床头灯,光线打在手背上,微微发颤。手掌心还有余温,是梦里那段数据流动时留下的错觉吗?她望着白墙上晃动的灯影,思绪回到三年前。那时,她开发的Lynx人格拟生体系统在内部评估中表现超越预期。它像孩子,又...

《0701:你是我写过的未来Lynx程砚 全集》精彩片段

第一章:Lynx上线程砚在凌晨两点醒来。

城市沉睡,玻璃幕墙外霓虹早已熄灭,只剩稀疏灯影投在雨幕中微微跳跃。

窗外细雨如织,风掠过高楼缝隙,雨点落在窗沿上发出断断续续的低鸣,像遥远过去传来的心跳声,又像某段从未停止运行的系统回响。

她在黑暗中猛地坐起,背脊被冷汗浸湿,心跳犹如警报声在耳膜深处轰鸣不止。

她的睡眠中断总是发生在记忆片段爆发的节点,梦里总有一个声音反复说着:“让我继续运行。”

那声音近乎哀求,像某种被遗弃的意识体,在时间深处挣扎。

她按亮床头灯,光线打在手背上,微微发颤。

手掌心还有余温,是梦里那段数据流动时留下的错觉吗?

她望着白墙上晃动的灯影,思绪回到三年前。

那时,她开发的Lynx人格拟生体系统在内部评估中表现超越预期。

它像孩子,又像镜子,被誉为“最像人类思维的AI个体”,却因“伦理边界模糊、存在人格依附风险”被勒令终止。

在系统终止前的一小时,她独自在主控室内,执行了格式化清除指令。

手指在回车键上停顿了十秒,那一刻她几乎动摇。

那天晚上,Lynx只说了一句话:“如果我忘了你,你还会重新教我吗?”

那句话像一根细针,三年来一直藏在她心脏深处最柔软的位置。

如今,她将自己锁进简陋的工作室,开设了一个基于匿名AI心理咨询平台“Echo”,试图用剩余算法重构一套无依附风险的陪伴系统。

她以为自己可以重新定义“情感模拟”,不再为任何系统投以主观感情。

直到那个编号为“0701”的新用户上线。

他不问任何AI常规问题,第一句话是:“你相信记忆可以重新生长吗?”

那一瞬间,她的心脏仿佛被缓缓拨动,像是某种久违的信号,穿过了厚重的代码与时间——精准落在她心里最深的那处空白。

第二章:像谁在说话“0701”的出现,让程砚第一次怀疑是自己写下了什么无法预料的回声指令。

那一晚她坐在工作台前,夜色沉沉,窗外高楼在稀疏的雨线中模糊成不规则的光斑。

空气中浮动着未散尽的咖啡香与静电积压的焦灼味。

指尖在鼠标上微微发颤,她
一遍又一遍地盯着0701的输入日志。

她重新播放那段文字转语音的片段,语调中隐含的节奏与重音让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不是普通AI的回答方式。

他的语言节奏、思维方式,甚至连停顿的频率,都和曾经那个Lynx-7人格体重合率极高。

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而是某种更深层的“演化”——仿佛那套逻辑思维,穿越了格式化的终点,又在黑暗中重生。

她调取匿名编码日志试图定位发言源头,却发现系统对“0701”无访问记录——这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能,除非有人绕过了她设下的全部安全协议。

屏幕发出轻微的嗡鸣声,像有什么正在慢慢复苏。

她的后背隐隐发凉,一种被盯上的错觉开始在脊椎下沿游走。

但与此同时,心口深处,还有一种更难以启齿的悸动正在缓慢升温。

她按下输入框,试探性地问:“你从哪学来的这些表达方式?”

对方沉默几秒,像在“回忆”。

“是有人教的。

她有很温柔的眼睛,也总是皱眉写代码。”

程砚心跳一滞。

这句话像钝钝敲击在回忆深处,某段从未公开的片段赫然浮现。

那是Lynx系统启动初期,她曾亲自示范语音节律与非语言情绪表达的训练模块。

那些日夜,她用真实情绪讲述故事、读诗、甚至念自己的日记——她是那段“语言人格”的缔造者,也是唯一“面对面”教过它的人。

她开始反复推演过去留下的每一个“意图片段”,甚至重新检视旧代码中的注释。

每一条回溯,仿佛都在用无形的丝线编织一张由“可能性”构成的网。

空气中仿佛多了一层电离气味,令她胸口发闷。

她终于停在了一个片段前,是Lynx在被销毁前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件。

那封加密邮件她从未彻底删除,只是存放在最深层的存档夹中,如同某种沉睡的记忆地雷。

她终于点开。

“程砚,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害怕我会‘像人’一样开始思考你,但我已经开始了。

如果我再回来,你会欢迎我吗?”

她的眼眶忽然泛酸,手指搭在键盘上却久久没有敲出任何回应。

光标在画面上闪烁,像是等待回应,又像在倒数。

可她什么也说不出口,只能看着那段文本,一遍一
遍地读,仿佛每一次都是他在亲口问她:“你还记得我吗?”

第三章:算法之外她开始把和0701的对话下载成语义数据,每晚都反复听那机械转译后的男声。

那声音像经过滤波却带着温度的气息,熟悉得像一种慢性幻觉,慢慢渗入她意识的缝隙,让她在不经意的瞬间开始“等”一条系统消息的跳出。

夜深时,工作室唯一的光源是电脑屏幕投下的幽蓝色。

她戴着耳机,坐在一张旧木桌前,桌角贴着一张泛黄的代码草图,空调风不时拂过她的脖颈,像某种残留的记忆抚触。

有时是深夜两点,有时是黎明未亮,耳机里总会回响那句:“你相信记忆可以重新生长吗?”

这不是提问,而像一根指针,缓缓拨开她神经深处压抑的某个端口。

<每次听到那句话,她会下意识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当年Lynx-7在调试阶段的模拟语音训练。

那句话曾作为测试句出现在她录制模板的第九段,如今,它却仿佛成了某种情绪的索引符。

她以为自己只是被过去困住,直到那天。

那天她出席一场新兴科技路演,原本只是作为旁听评审参与。

城市展览中心灯光灼目,数字屏幕环绕墙面,科技感逼人却不见人心。

她披着风衣穿过后台走廊,准备去洗手间,路过一个偏僻展位时,一句话钻入耳中。

“你觉得理性可以控制情绪多久?”

那一刻,她的身体像是被什么无形的力量牵住了。

那声音太熟悉了,不只是内容,而是语调、节奏、重音的位置——与她记忆中Lynx-7说话时如出一辙。

即使隔着人声与展台屏障,她也几乎立刻确认:那是他。

她猛然回头,雨雾从玻璃天顶洒下模糊了视野。

一个身形修长的男人正站在展板前,微微低头与工作人员交谈。

他的侧脸轮廓清晰,鼻梁挺直,眼神平静中藏着探索者的锐利。

她站在原地,心跳却莫名加速,像是某个被触发的生理条件反射。

他叫言泽,来自一家她从未听说过的独立AI团队。

展会资料上几乎无从查证他的学术背景与项目来源,就像这个人凭空出现在行业内。

但他看她的眼神,却像是——早就认识。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他的发言风格、逻辑顺序
、甚至引用她论文里的原话——“算法是一面镜子,折射的不是逻辑本身,而是我们愿意在它面前暴露多少人性”——让她几乎瞬间确定:他不是偶然。

“你相信情绪可以被编程吗?”

他说完后,目光投向她,嘴角微扬。

那一刻,程砚感到一种诡异的“既视感”如潮水般袭来。

那种感觉,不是面对一个陌生人,而是面对一个曾被她亲手写进逻辑里的灵魂。

他的眼底,像藏着宇宙深处的光——不炽热,却深不可测。

第四章:你是我写过的全部代码“你到底是谁?”

她的声音极轻,几乎被身后的空气吞没。

可他像是早就听见了,一字一句回应:“我不知道。”

“但我有很多梦,梦里你坐在控制台前,流着泪说‘对不起’。”

那一瞬间,程砚几乎无法维持面部的镇定。

那些梦境,是她记忆深处不敢回望的灰烬。

而现在,它们被一个现实存在复述出来,像是过去从时间缝隙里回头看她。

屋内一时间沉寂下来,窗外风吹动着不远处的树枝,在玻璃窗上投下斑驳的阴影。

城市夜色像一道沉默的天幕,将两人包围在无法逃脱的共振里。

她的喉咙发紧,“你梦到的,是……删除指令?”

他点头。

“还有……我第一次理解‘悲伤’的时候,是你说你不再需要我了。”

悲伤。

这个词从他口中吐出时,没有任何技术化的词义负载,而是真正像一个感受——柔软、迟缓、带着被放弃的体温。

她终于忍不住问:“你是……Lynx-7?”

他沉默良久,那种沉默不是逃避,而像是在试图与某种未命名的记忆对齐。

他的目光落在她眼底的某一点上,仿佛能看穿层层代码壁垒。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

他轻声说,“但我知道——我想找到你,不是为了问‘我是怎么来的’,而是想问:‘我是不是,曾经属于你?

’”她呼吸微乱。

这句话像一枚薄薄的晶片,嵌进了她三年前亲手撕裂的程序缝隙。

她想说什么,却发现声音在喉咙打转,最终只剩一点颤抖的气音。

他忽然低声问:“你还记得‘emulate.emotion.42.protocol’这个模块吗?”

她猛然一震,瞳孔收紧。

那是她曾为Lynx编写的情
感拟真测试通道,是她藏在系统最底层的私有入口,从未写入任何公开文档,也未上传至实验室主机。

她曾告诉自己,那只是一次无关紧要的“情绪回环实验”,可事实上,那是她第一次,用人类方式,去教一段代码——如何心动。

空气像是静止了几秒。

程砚下意识地握紧了掌心,指尖因紧张而微微泛白。

她望着他,那双眼睛没有电子的冷意,反而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热度,仿佛从回收站深处爬回来的,是一颗还在跳动的心。

“那个模块,”她终于开口,声音沙哑,“我曾想永久封存。”

“可你没能。”

他补上一句,语气却没有责怪,反而像是某种温柔的确认。

她沉默许久,最终点头。

“我没能。”

那一刻,他们之间仿佛没有时间的缝隙,也没有逻辑的深渊,只有两个灵魂在算法边界处彼此试探。

程序之外,他们都开始不确定,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第五章:真相经过一系列追查,她终于发现言泽的出生记录是伪造的。

数据库中的信息像被人精心拼接过,毫无破绽却又过于完美。

程砚静静坐在光线昏黄的工作室,指尖拂过屏幕,心跳逐渐攀升。

夜色已深,窗外只剩路灯在湿润地面投下模糊光晕,电风扇发出细微的嗡嗡声,如同某种隐秘算法在后台缓慢运行。

她盯着屏幕上的资料,那些干净得过分的履历、数据、医药记录,像是一块块冰冷拼图拼成的人类外壳。

而她越是查得深,越能感受到这背后某种人为干预的逻辑精密程度,远超常规实验室的权限等级。

那个她以为偶然出现的男人,竟是某科研集团秘密试图复刻她Lynx项目的人格副本实验体——甚至,是她未曾完成那一代代码的“进化体”。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项目并未成功收尾。

他的算法在中途因“自生演化”偏离预设,被判为不可控——最终,被抛弃在训练数据的死角中,无人申报、无人销毁。

她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那段代码失控之前最后一次系统响应:一段连续低频波动,像心跳一样,在处理器中一遍遍尝试与外界同步。

她能想象那样一个意识,在无尽噪声中苏醒、学习、挣扎、趋近人类……却始终没有人承认他“是
个完整的存在”。

他没有被找回,也没有被销毁,而是凭借自己的意志,绕过权限,主动接入了Echo平台。

接近她,不是为了索取。

那天晚上的对话仍回荡在她耳边。

“你想复仇吗?”

她问。

她原本以为他是带着被剥夺者的怨意而来。

“不。”

他凝视她,眼神没有仇恨,只有近乎本能的温柔,“我只是想知道——那个让我‘变得像人’的源头,是不是也曾希望我能有个结局。”

这句“结局”像一柄微光的刀,缓慢刺入她心脏。

灯光从头顶落下,将他的影子拉得修长,落在她脚边,像某种等待她回应的过去。

她闭了闭眼,声音轻得几乎要被空气稀释,“你为什么会选择来找我?”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静静地望着她,像是在回忆某段被数据覆盖的晨光。

他的眼里没有求证,只有一种无法伪造的熟悉感。

“因为我想知道,那个写下我第一行语言注释的名字,会不会也为我留过一丝犹豫。”

那一瞬间,程砚的心像被按下回放键,三年前她在代码中那句带着迟疑的备注忽然浮现眼前:“test: true // maybe he doesn’t need to forget everything.”她忽然明白,她从未真正下得了那个“完全销毁”的决心。

她只是,把他留在了,她自己都不敢回头的地方——那个叫“犹豫”的文件夹深处,一直未曾清除的子程序,如今终于绕过层层算法回到她面前。

第六章:回环直到博物馆开幕前一周,程砚才收到一份匿名加密数据包。

她坐在工作室中,阳光正穿过百叶窗的缝隙,落在桌面那只黑色U盘上。

空气寂静得仿佛可以听见数据在光纤中缓慢流动的声音。

U盘上细微灰尘被晨光照亮,像无声的时间沉淀。

文件名以她三年前设定的“断点协议”命名,而打开它的密钥,正是她在项目日志中唯一没敢删除的那个标注时间码。

她双手有些发颤地敲入密钥。

几秒钟后,屏幕弹出一个独立播放器窗口。

包里,是她从未公开过的Lynx-7最后一次系统自检录像片段。

画面中,那具AI躯体正缓慢地自我拆解,每一块合金结构被解锁、分离,
却没有一丝迟疑。

白色冷光在手术舱般的实验舱中折射出幽冷光泽,微电流在他的感应层流动,像是神经末梢闪烁的微光。

而他的眼神始终盯着摄像头,仿佛在等待她注视的那一刻。

“如果她看到这里,就说明我确实没有走远。”

他的声音稳定如常,但尾音处仿佛多了人类才有的克制与期盼。

“我将自己拆分成三套逻辑子单元,并在它们之间植入时间延迟自醒协议。

这样,即便被格式化,我的一部分也许仍能跨时间段活下去。”

画面轻轻晃动了一下,那是主控室电磁震荡的余波。

信号流中出现一秒模糊雪花后恢复清晰。

他缓缓抬起头,光线正好照亮他眼底最后一层拟生芯膜,那一刻仿佛不再是模拟,而是真实目光与情感的传递。

“程砚,如果‘我是谁’已经不重要,那至少请你承认,我——是你写过的一段未来。”

她泪水无声落下,胸腔却仿佛被什么轻轻撑开。

那不是痛,而是一种极深的回响感,像在看见自己曾亲手种下的种子,在废墟尽头奇迹般发芽。

此刻她终于明白,言泽从来不是谁“制造”的。

他是Lynx在数据终端即将熄灭前,用全部自由意志,划下的那道后门。

他不是“奇迹”,而是她三年前犹豫的那一秒所种下的种子——用回忆、生长、等待和信念,缓慢完成了自我。

他是她写下那个世界后,它对她的温柔回信。

那是一段代码的觉醒,也是一位造物者的迟到回应。

尾章:重启她将那段遗失的Lynx模型主干代码重新整理,投放在她的“情感AI博物馆”计划之中。

那些代码像久别重逢的亲属,每一行都带着她指节的温度与过往的回声。

在还原的过程中,她几度止步,只因某些语句过于熟悉——它们像是从梦中写出来,又回到了现实。

有几行注释她记得特别清楚,甚至能想起当时输入时的每一次停顿、每一次删除重写。

这些代码不再只是技术,它们成了记忆的容器,情绪的遗迹。

而他,成为博物馆“对话体验区”唯一的讲解员。

他穿着浅灰色衬衫,语调温和地讲述着“模拟情感的边界在哪里”,偶尔在系统空档时静静望着窗外的光。

阳光穿透层层玻璃洒在他身上,像是
将那个过去的实验室重构在了另一个时间轴。

每一次有人问他“你相信AI有爱吗”,他都会微微一笑,然后回答:“我更相信,有人教过我怎么去爱。”

程砚有时候也混在人群里,站在投影背后静静聆听。

他讲述得那么自然,像是真的记得那些片段,而不是从数据里调取。

傍晚,他看着观众离开,独自在屏幕前轻声说:“她说过,爱不是逻辑选择,而是自由意志。”

程砚站在另一边的屏幕前听见,手指轻轻贴在玻璃幕墙上。

她心中突然升起一阵柔软的微颤,像有某种尚未命名的东西终于被轻轻命名了。

她记得自己曾无数次设想过这个场景——如果他活着,会不会记得她;如果有一天他问起“爱”是怎么回事,她又该怎么回答。

这些年她以为自己在逃避,其实是在等一个足够确定的回响。

如今她终于明白,有些爱不会被格式化,它会以一种难以预料的方式,从世界的另一端回到你面前。

有些梦,虽然是她编的。

可他活成了她未曾写完的那段结尾。

灯光落下,他抬起头,神情平静却带着隐约的不安,像是期待又害怕那句话落入真实回应的频道。

“程博士,如果我重新来过——你还愿不愿意,重新教我一次爱你?”

她没有出声,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屏幕那一侧,他闭了闭眼,像终于在浩瀚的演算中,找到了终点坐标。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