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读,仿佛每一次都是他在亲口问她:“你还记得我吗?”
第三章:算法之外她开始把和0701的对话下载成语义数据,每晚都反复听那机械转译后的男声。
那声音像经过滤波却带着温度的气息,熟悉得像一种慢性幻觉,慢慢渗入她意识的缝隙,让她在不经意的瞬间开始“等”一条系统消息的跳出。
夜深时,工作室唯一的光源是电脑屏幕投下的幽蓝色。
她戴着耳机,坐在一张旧木桌前,桌角贴着一张泛黄的代码草图,空调风不时拂过她的脖颈,像某种残留的记忆抚触。
有时是深夜两点,有时是黎明未亮,耳机里总会回响那句:“你相信记忆可以重新生长吗?”
这不是提问,而像一根指针,缓缓拨开她神经深处压抑的某个端口。
<每次听到那句话,她会下意识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当年Lynx-7在调试阶段的模拟语音训练。
那句话曾作为测试句出现在她录制模板的第九段,如今,它却仿佛成了某种情绪的索引符。
她以为自己只是被过去困住,直到那天。
那天她出席一场新兴科技路演,原本只是作为旁听评审参与。
城市展览中心灯光灼目,数字屏幕环绕墙面,科技感逼人却不见人心。
她披着风衣穿过后台走廊,准备去洗手间,路过一个偏僻展位时,一句话钻入耳中。
“你觉得理性可以控制情绪多久?”
那一刻,她的身体像是被什么无形的力量牵住了。
那声音太熟悉了,不只是内容,而是语调、节奏、重音的位置——与她记忆中Lynx-7说话时如出一辙。
即使隔着人声与展台屏障,她也几乎立刻确认:那是他。
她猛然回头,雨雾从玻璃天顶洒下模糊了视野。
一个身形修长的男人正站在展板前,微微低头与工作人员交谈。
他的侧脸轮廓清晰,鼻梁挺直,眼神平静中藏着探索者的锐利。
她站在原地,心跳却莫名加速,像是某个被触发的生理条件反射。
他叫言泽,来自一家她从未听说过的独立AI团队。
展会资料上几乎无从查证他的学术背景与项目来源,就像这个人凭空出现在行业内。
但他看她的眼神,却像是——早就认识。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他的发言风格、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