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皇宫,将两方势力圈禁。
同时,拿出惊天的证据。
谢筠,是先太子的遗腹子。
证据是先太子的一封手书,里面说,二十年前,先太子带着太子妃亲率将士出征。可惜,中了敌人埋伏,被羌人擒获。羌人逼降一年未成,反倒在羌国生下一子,其背后有一三角形胎记。
众人皆知,先太子铁骨铮铮,因不肯降最后被杀。先太子妃随他而去。
却不知当时戍守边疆的祖父得了信,潜入羌国偷偷带回了谢筠。
当时先太子被敌人埋伏,有迹象表明是大齐王室所为,祖父生怕谢筠的身份被朝廷里别有用心的人知晓,便瞒了下来。
这十八年,骠骑将军一直调查陷害太子被俘的人,一年前知晓是当今太子母妃所为,只是太子母妃早已故去,无从追究,却查出另一个线索,太子意图通敌卖国。
那日,太子去姜家定亲,谢筠故意试探他。
没想,没多久,他就漏了马脚。
皇帝见谢筠颇有当年太子气度,顿时老泪纵横。
驾崩前,将帝位让给了谢筠。
只是,他终归不想谢家人手足相残,留遗诏保了太子和二皇子一命,只贬为庶人。
听闻此消息的时候,我恍如被人兜头浇下一盆冷水。
祖母在祠堂长跪不起。
“祖父保守秘密,谁承想这谢筠居然是皇家子弟,怪不得祖母。”
我赶过去劝。
祖母长叹作孽,最后晕了过去。
姜家大乱。
被留下戍边的父亲听闻京城变动,惶恐的递了几场打胜仗的折子,可依然没挡住谢筠一道圣旨下到姜家。
满朝大臣像宫里推自己的女儿,他一概拒绝。
说他蒙受姜家18年恩情,这后位,自然该是姜家的人来坐。
这话外人听来是帝王的报恩,可姜家人都知道。
姜家凶多吉少。
为避免激怒他,我按照圣旨上说的时间进了宫。
入宫当晚,我端坐在清韵殿内。
谢筠立于我面前时,一身金丝龙纹的明黄玄衣,恣意风发,无端有些不适应的压抑。
我略微低头,学着宫中的妃子勉强给他行了一礼。
谢筠许是瞧着我别扭,淡笑一声。
“姜大小姐金贵,吃不得苦,就不用做这些礼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