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洪流冲击着我的感官,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倒计时”终点让我去“等”。
茫然和无措像冰冷的潮水涌上来。
“我…我感觉不到。”
我有些沮丧地对着麦克风说,“这太乱了…完全没有头绪。”
“不要试图‘理解’它,林工。”
赵启明的声音带着安抚,“忘掉物理公式,忘掉概率计算。
试着清空你的思维,让你的直觉去‘听’。
就像…就像你在无数个直播间里,本能地知道该在哪个‘瞬间’点下去一样。
把你的注意力,想象成一道纯粹的光束,扫过这片星图。”
我闭上眼睛,深深呼吸,努力摒弃杂念。
指尖悬在感应平台上方,微微颤抖。
放空…放空…不要去分析那些闪烁的光点代表什么…渐渐地,一种奇异的、难以言喻的感觉开始浮现。
不是视觉上的聚焦,更像是一种…听觉?
或者说,一种来自身体深处的微弱共鸣?
那浩瀚的星图在我“感知”中,并非一片死寂。
无数细微的、无形的“弦”在振动,发出各自不同的、几乎无法捕捉的“声音”或“韵律”。
大部分是嘈杂的、无序的背景噪音。
但就在这无尽的噪音深处,似乎有某个地方…不一样。
那里传来的“韵律”更稳定,更清晰,带着一种奇异的、和谐的回响,像深海中的鲸歌,微弱却独特。
我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被它牵引。
“那里…”我几乎是下意识地低语,眼睛依然闭着,指尖却缓缓移向感应平台的某个区域。
屏幕上的星图随着我的意念聚焦,局部区域被迅速放大、高亮。
那个区域的“噪音”在感知中骤然减弱,那缕清晰的“韵律”变得更强了。
“锁定!”
赵启明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
紧接着,屏幕上代表超级计算机算力的光束,如同被无形的巨手引导,精准地轰击在我“感知”到的那个点上!
嗡——!
整个锚定舱的灯光微微闪烁了一下。
巨大的弧形屏幕上,那片被锁定的区域骤然爆发出璀璨的、结构化的光芒!
原本混沌无序的光点迅速重组,形成一个缓慢旋转、稳定而优美的螺旋结构——正是预设的“稳定涡旋”模型!
“成功!
一次成功!”
通讯频道里传来项目组成员压抑不住的欢呼。
赵启明的声音也明显激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