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组织处理老城区土地纠纷一事。
这份名单,你拿回去过目。”
他递给我一份红头文件,第一页是我的名字。
2 迷局渐深“我?”
我盯着那纸,“为什么是我?”
“你不是做得挺扎实吗?
稳定、干净、话少,适合这种工作。”
他笑着说完,转身就走,没等我回应。
我手里捏着那份文件,感觉像握了一团未燃的火药。
回到办公室,桌面上多了一封未署名的信,白色信封,没有邮戳,也没有抬头。
我四下看了看,没人注意这边。
我打开信,里面是一张打印纸,上面只有一句话:“永鸿的问题,从来不在地,在人。”
我反复看了三遍,纸张轻微泛黄,似乎压在抽屉底下太久才被翻出来。
字迹打印,却刻意选了最普通的字体,像是想隐藏什么,又似乎根本不怕我知道。
永鸿,是本地最大的房地产集团之一。
手握多个旧城改造项目,背景深厚,来头不小。
我记得几年前,市里还专门为永鸿单独开过协调会,那会儿我还只是办公室的笔头。
我不信巧合,尤其是在这种时候。
我把纸折好,藏进公文包,拿着那份调研任命文件走出办公室。
刚进电梯,手机又震了一下,是李知南的信息:“永鸿那边,早上召开闭门会议。
他们提前知道你会牵头。”
我盯着屏幕,没动。
直到电梯“叮”一声停在一楼。
走出大楼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
脚下的影子斜斜地拉长,像一条谁也说不清终点的线。
我突然意识到,这封信不是来帮我澄清什么的,而是在告诉我:我已经不在局外了。
从单位出来,我没急着回家,而是绕去老城区走了一圈。
这片区域是永鸿手里重点项目的起点,几十栋老楼,楼道里满是晾衣杆、电瓶车,还有小孩子乱涂乱画的墙面。
每一扇门后面都藏着几十年积攒下来的问题,产权、户籍、债务,还有最难缠的——感情。
我没穿制服,也没带牌子,只是随便走走。
但街口还是有人注意到了我,三十多岁,西装笔挺,一个人,没动静就像个来查事的。
有个老太太坐在小卖部门口,端着茶杯打量我,眼神里没有敌意,也没有欢迎。
我点头示意:“这片地段最近是不是闹得挺凶?”
她抿了一口茶,冷不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