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后面小河涨水的味道……食堂的菜好辣,不过我发现了一家小面馆,汤头很鲜……我参加了设计社,认识了一个学姐,人很好…………折了只蓝色的鹤,用您给的那种带细金箔的纸,在灯下会发光,像星星。
希望您喜欢。”
琐碎的日常,点滴的心情,如同细流,通过笔尖流淌到纸上。
最后,她总会问:“福利院一切都好吗?
孩子们都乖吗?
您身体好吗?
不要太累了。”
封好信,贴上邮票,第二天一早投入邮筒。
寄出的不只是一封信和一只纸鹤,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跨越千山万水的牵挂。
回信总是如期而至。
林婉的字迹端正清秀,带着一种岁月沉淀的温润。
信不长,总是报喜不报忧。
“晚晚,信和纸鹤都收到了,蓝色的那只真美,像把夜空剪下了一角。
我把它放在办公室窗台上了,阳光一照,金闪闪的,孩子们都围着看……院里都好,新来的小豆丁很淘气,但也很可爱,总让我想起你小时候……入秋了,早晚凉,你在学校记得加衣,别贪凉……功课再忙也要按时吃饭,身体是根本……钱够用吗?
不够一定要跟林妈妈说……”信纸的末尾,常常会夹着一两片福利院老槐树掉落的、被压得平平整整的叶子。
或者,是一小朵晒干的、不知名的野花。
带着故乡泥土和阳光的气息。
苏晚把每一封回信都仔细收好,和那些她寄出的、未能装进铁盒的纸鹤放在一起。
它们是她异乡生活中,最温暖的慰藉和最坚固的锚点。
大学四年,时光在画板、图纸、通宵的灯光和一封封“鹤书”中飞逝而过。
苏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凭借着扎实的功底和独特的灵气,很快在设计界崭露头角。
她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办公室坐落在城市中心的高层,落地窗外是繁华璀璨的都市夜景。
她的设计作品开始出现在时尚杂志和高端展厅。
那些曾被她用来折纸鹤的、带着金箔的彩色纸张,如今变成了价值不菲的设计草图。
她成功了,拥有了曾经在福利院想都不敢想的财富和名声。
那个装着纸鹤的饼干铁盒,被她郑重地放在新家书房最醒目的位置。
旁边,是一个崭新的、更大的玻璃罐。
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