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对自身技能价值的笃定和对分享的热忱,像一道强光,猛地刺穿了李伟眼前沉闷的迷雾。
一个念头,如同蛰伏已久的种子,在贫瘠的心田里骤然破土而出,带着尖锐的疼痛和灼热的渴望:我懂市场策略,懂数据分析,懂客户心理,懂那么多实战中摸爬滚打出的东西,为什么只能锁在这方寸工位里?
为什么不能把它变成有价值的知识,去帮助那些渴望成长、渴望改变的人?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燎原之火,再也无法扑灭。
无数个夜晚,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一面是安稳但日渐腐朽的现状,像一具华丽的枷锁;另一面是充满未知、风险重重却闪烁着诱人光芒的创业之路,尤其是以自己最熟悉、也最富积累的知识付费为起点。
恐惧如影随形:万一失败了呢?
积蓄耗尽,房贷怎么办?
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年迈的父母怎么办?
同事们会怎么看?
会不会觉得他异想天开,不知天高地厚?
三十五岁,早已不是可以任性试错的年纪了。
挣扎如同两股力量在体内疯狂撕扯。
他翻出存折,计算着那点可怜的积蓄;他偷偷在招聘网站上浏览,发现自己这个年纪、这种经验的市场经理,薪资竟已隐隐触到了天花板。
巨大的失落感之后,一股破釜沉舟的狠劲反而升腾起来。
难道就这样认命,等着变成下一个“老张”?
妻子王芸察觉了他的异样。
那个周末,当他又一次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创业计划书草案发呆时,王芸默默递过来一杯温热的牛奶,轻声说:“老李,你最近魂不守舍的。
如果……如果外面有你想做的事,家里还有我。”
妻子的眼神平静而坚定,没有质问,只有无声的托底。
这杯牛奶的温度,像一股暖流,瞬间融化了李伟心中最后一块犹豫的坚冰。
周一,当晨光再次照进那间熟悉的办公室,李伟将一份简洁的辞职信,轻轻放在了部门总监的桌面上。
信纸很薄,却仿佛承载了他三十五年来最沉重的决定和最滚烫的期待。
走出公司大楼,初春微凉的风扑面而来,带着自由的气息,也带着对未知深渊的凛冽寒意。
他深吸一口气,抬头望向被高楼切割的天空——那条安逸却注定通往枯萎的路,他终究是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