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嫂子,小宝这是……发财了?那车……”有人迫不及待地问。
“嗨!”宋老娘摆摆手,脸上的得意劲儿藏都藏不住,“孩子自个儿在外头瞎折腾,跟着人学了点种蘑菇的手艺,跟人合伙弄了个小场子,挣了点辛苦钱!这不,惦记着家里,非要买辆车开回来,说方便!还非给我跟他爹买这老些东西!”她指着屋里堆成小山的新衣服、点心匣子、熏鸡。
“合伙?跟谁合伙?就那漂亮闺女?”有人脑子反应快,指着屋里炕沿边坐着的林小珊问。
“可不就是嘛!”宋老娘的声音更亮了,带着无比的亲热,“那是我家宝的合伙人,杭州来的小珊姑娘!人家可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懂技术!能干着呢!要不是小珊帮衬着,我家宝哪能有今天!这车,这年货,都是他们俩一起挣下的!”
她特意强调了“一起”,那语气,俨然已经把林小珊当成了自家人。
乡亲们顿时炸开了锅,羡慕惊叹之声不绝于耳:
“我的老天爷!小宝真出息了!一年不见,开上小汽车,还领回个天仙般的城里媳妇!”
“瞧瞧人家小珊姑娘,长得跟明星似的,还会挣钱!小宝真是好福气!”
“老宋家这是要发达了啊!十九万八?我滴个乖乖,想都不敢想!”
“宋大哥,宋大嫂,你们可享福了!等着抱大胖孙子吧!”
宋老爹也走了出来,站在老伴身边,黝黑的脸上满是红光,平时沉默寡言的他,此刻也忍不住咧着嘴笑,对着相熟的乡亲点头:“托大家的福,托大家的福!孩子争气,遇上贵人了!”他说着“贵人”,目光却总往屋里林小珊那边瞟。
宋老娘被夸得心花怒放,看着挤在门口黑压压的人头,大手一挥:“宝他爹!别愣着了!赶紧去村头老张家小铺!割十斤最好的五花肉!再买两条大鲤鱼!还有,豆腐、粉条、大白菜,挑好的买!今儿高兴,咱家管饭!让乡亲们都沾沾喜气!”
“哎!好嘞!”宋老爹响亮地应了一声,声音都洪亮了几分,仿佛年轻了十岁。他挤开人群,脚步生风地就往村头小店跑,逢人便扯着嗓子喊:“老张!割肉!最好的!十斤!我家宝回来了!还领媳妇回来了!今晚家里管饭!”
“小宝领媳妇回来了!宋家管饭啦!”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小小的村庄。宋家小小的土坯院,成了全村最热闹的中心。
堂屋里,宋小宝和林小珊相视一笑。窗外是鼎沸的人声和浓浓的烟火气,屋里是昏黄温暖的灯光和堆满的年货。
一年的艰辛、地道的阴冷、市场的博弈,仿佛都在这喧嚣而温暖的归家时刻,化作了沉甸甸的幸福和无比清晰的未来。
宋小宝悄悄伸出手,在炕桌下握住了林小珊微凉的手指。林小珊没有挣脱,只是脸更红了,手指却轻轻地、坚定地回握了一下。
雪亮的车灯在暮色中安静地亮着,映照着雪地上两道新鲜的车辙,也映照着这个黄河边上小小村庄里,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开始。
宋家小院的热闹喧嚣,如同黄河开春的凌汛,足足汹涌了三天三夜。
头一天,门槛几乎被踏破。左邻右舍,沾亲带故的,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乡亲,都揣着好奇与艳羡涌进来。
人们围着那辆银光闪闪、停在院里像个小堡垒似的五菱之光啧啧称奇,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摸一下冰凉的车身,又像被烫着似的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