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砚燕云的其他类型小说《墨卷山河志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深邃人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第一章:书院惊变庆历四年春,汴梁城的柳絮如飞雪般漫天飘荡。应天书院内,十七岁的苏砚正伏在案前临摹《清明上河图》,笔尖在宣纸上勾勒出汴河上的商船,忽听得窗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同窗赵文远面色苍白地撞开房门:“苏砚,不好了!王夫子被御史台的人带走了!”苏砚手中的笔瞬间滑落,墨汁在画纸上晕染开来。王夫子是书院最德高望重的先生,平日里治学严谨,待人宽厚,怎会突然被御史台盯上?他抓起外袍冲出门去,只见书院正门前停着两辆马车,王夫子被两名官差押着,白发凌乱,却仍昂首挺胸。“夫子!究竟发生何事?”苏砚挤过围观的人群。王夫子见到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却只是沉声道:“照顾好师弟师妹们,莫要轻信传言。”马车疾驰而去,扬起的尘土模糊了苏砚的视线。回到书房,...
《墨卷山河志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第一章:书院惊变庆历四年春,汴梁城的柳絮如飞雪般漫天飘荡。
应天书院内,十七岁的苏砚正伏在案前临摹《清明上河图》,笔尖在宣纸上勾勒出汴河上的商船,忽听得窗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同窗赵文远面色苍白地撞开房门:“苏砚,不好了!
王夫子被御史台的人带走了!”
苏砚手中的笔瞬间滑落,墨汁在画纸上晕染开来。
王夫子是书院最德高望重的先生,平日里治学严谨,待人宽厚,怎会突然被御史台盯上?
他抓起外袍冲出门去,只见书院正门前停着两辆马车,王夫子被两名官差押着,白发凌乱,却仍昂首挺胸。
“夫子!
究竟发生何事?”
苏砚挤过围观的人群。
王夫子见到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却只是沉声道:“照顾好师弟师妹们,莫要轻信传言。”
马车疾驰而去,扬起的尘土模糊了苏砚的视线。
回到书房,苏砚在夫子的案头发现一封未写完的信,字迹潦草却力透纸背:“近日查得《太平寰宇记》中记载有误,事关燕云十六州地理……”他心中一惊,燕云十六州乃大宋边境要地,如今辽人虎视眈眈,任何舆图差错都可能引发大祸。
入夜,苏砚翻窗潜入夫子的寝室,在暗格里找到一本泛黄的舆图册。
扉页上写着“山河志”三字,翻开后,里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地山川地势、关隘布防,还有不少用朱笔批注的修改痕迹。
正看得入神,窗外突然传来异响,他急忙吹灭烛火,躲在屏风后。
“搜!
王肃之定是藏了什么违禁之物。”
为首的黑衣人举着火把闯入,靴底踩在木板上发出吱呀声。
苏砚屏住呼吸,看着他们翻箱倒柜,将书籍撕得粉碎。
当黑衣人即将发现舆图册时,远处突然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惊起一阵乌鸦。
黑衣人咒骂一声,匆匆离去。
苏砚从屏风后走出,双手紧紧抱住舆图册。
月光透过残破的窗纸洒在脸上,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查出真相,还王夫子清白。
第二日,他找到赵文远,两人乔装成书商,来到御史台附近的茶楼打探消息。
“听说王肃之私通辽国,绘制假舆图!”
邻桌的茶客压低声音,“御史台在他书房搜出了与辽人的密信!”
苏砚握茶杯的手微微发抖,密信?
夫子书房
明明……他突然想起黑衣人离开时,袖口隐约露出的金线绣纹,与前日在书院外看到的御史台马车装饰如出一辙。
“我们去夫子老家看看。”
赵文远提议,“或许能找到证据。”
两人雇了辆马车,日夜兼程赶到洛阳。
王夫子的老宅早已被查封,苏砚翻墙而入,在柴房的夹层里发现了一个铁盒,里面是几封旧信,竟是二十年前王夫子与先帝的往来书信,信中讨论的正是修订《太平寰宇记》之事。
“原来夫子是在为先帝遗愿奔波!”
赵文远激动地说。
苏砚却神色凝重,这些信件不仅无法证明夫子清白,反而可能成为某些人眼中的“罪证”。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马蹄声,一队官兵将老宅团团围住。
“苏砚,赵文远,你们私闯钦犯住宅,意图销毁证据,速速束手就擒!”
为首的校尉拔出佩剑。
苏砚将信件藏入怀中,低声道:“待会儿我引开他们,你带着证据回汴梁,交给太子殿下。”
一场混战在老宅展开。
苏砚挥舞着从柴房找到的木棍,与官兵周旋。
赵文远趁机翻墙逃走,却被一支冷箭射中肩头。
苏砚见状,不顾一切地冲过去,背起受伤的同窗,在夜色中狂奔。
身后追兵的喊声越来越近,前方却是一片陌生的荒野……第二章:江湖迷踪夜色如墨,苏砚背着赵文远在山间小路上跌跌撞撞地奔跑。
赵文远的血顺着他的后背往下淌,在月光下泛着暗红。
“放我下来……”赵文远虚弱地挣扎,“不能连累你……闭嘴!”
苏砚咬着牙,汗水滴落在赵文远手背上,“咱们一起进的书院,就要一起活着出去。”
远处传来犬吠声,他心中一喜,抬眼望去,只见山坳处透出几点微弱的灯火,像是个村落。
跌跌撞撞地跑到村口,一座挂着“悬壶居”牌匾的医馆映入眼帘。
苏砚踹开虚掩的门,大喊:“大夫!
救命!”
屋内传来瓷器碎裂声,一个身着粗布衣裳的少女举着药臼冲出来,看见两人狼狈的模样,愣了一瞬:“快把人放到床上!”
少女名叫林若蘅,是医馆主人林大夫的女儿。
她熟练地为赵文远处理伤口,银针在烛火下泛着寒光:“箭上淬了毒,还好来得及时。”
苏砚这才松了口气,环顾四周,墙上挂着的草
药图谱和案头摆放的《伤寒杂病论》让他心中一动——这医馆似乎不简单。
“你们得罪了什么人?”
林若蘅突然开口,“官兵追着两个书生,可不是常有的事。”
苏砚犹豫片刻,从怀中掏出舆图册:“实不相瞒,我们是为了查清一桩冤案。”
他将王夫子的事和盘托出,林若蘅的神色渐渐凝重。
“我爹或许能帮上忙。”
林若蘅说,“他年轻时在江湖上行走,认识不少奇人异士。
不过他出门采药去了,要明日才能回来。”
话音未落,院外突然传来马蹄声。
苏砚脸色大变,吹灭烛火,将舆图册塞进床底。
“开门!
御史台办案!”
敲门声震得门板嗡嗡作响。
林若蘅镇定地打开门:“官爷们深夜造访,所为何事?”
校尉举着火把扫视屋内:“可有见过两个书生?
一个穿青衫,一个着灰袍。”
“倒是有两个病人,不过都在发高烧说胡话。”
林若蘅侧身让开,屋内弥漫着浓浓的药味,赵文远躺在床上,面色潮红,呼吸粗重。
校尉狐疑地凑近查看,苏砚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哼,最好别耍花样。”
校尉冷哼一声,带人离开。
苏砚瘫坐在地上,冷汗湿透了衣衫。
林若蘅递来一碗凉茶:“他们暂时不会再来,药味能盖住血腥味。
但天亮后必须转移,这地方藏不了太久。”
次日清晨,林大夫回来了。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听完事情经过,从柜中取出一个锦囊:“去嵩山找天机阁,他们或许知道舆图案的真相。
不过天机阁向来神秘,能否见到阁主,就看你们的造化了。”
苏砚和赵文远告别医馆,乔装成樵夫向嵩山进发。
山路崎岖难行,赵文远的伤口还未痊愈,每走一步都疼得脸色发白。
终于在日落时分,他们看到了云雾缭绕中的天机阁,飞檐斗拱,气势恢宏。
“来者何人?”
阁前的守卫拦住去路。
苏砚掏出舆图册:“我们为《山河志》而来,求见阁主。”
守卫神色微变,转身入内通报。
片刻后,一位身着月白长袍的中年男子缓步而出,目光扫过舆图册上的批注,瞳孔骤然收缩:“随我来。”
天机阁内,摆满了各类舆图和古籍。
阁主轻抚着舆图册,长叹一声:“二十年前,先帝命王肃之暗中修订舆图,就是为了收复
燕云十六州。
可惜先帝驾崩后,此事被有心人利用,成了陷害忠良的工具。”
“那我们该如何救王夫子?”
苏砚急切地问。
阁主取出一卷密档:“这里面有当年参与修订舆图的官员名单,还有先帝遗诏的副本。
不过要拿到这些,必须潜入御史台的密室……”苏砚握紧拳头:“为了夫子,刀山火海我也去闯!”
赵文远挣扎着站起来:“算我一个!
我们一起把真相公之于众!”
阁主看着两人坚定的眼神,微微颔首:“今夜子时,我会安排人接应你们。
记住,万事小心。”
夜幕降临,苏砚和赵文远换上夜行衣,跟着天机阁的人悄悄潜入汴梁城。
御史台高墙耸立,戒备森严。
他们趁着巡夜士兵换岗的间隙,翻墙而入。
月光下,密室的铜锁泛着冷光,苏砚深吸一口气,掏出从林大夫那里得来的开锁工具……第三章:朝堂风云御史台密室的铜锁在苏砚手中发出细微的“咔嗒”声,他屏住呼吸,轻轻推开厚重的石门。
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墙上的油灯忽明忽暗,照亮了四周密密麻麻的书架。
赵文远举着火折子,目光扫过书脊上的标签:“刑案卷宗、官员密报……找到了!
舆图档案在这里!”
两人翻开档案,里面果然藏着王夫子的修订稿,还有一份盖着先帝玉玺的遗诏副本。
苏砚正要将东西收好,突然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
“快躲起来!”
赵文远拉着他躲进书架后,只见御史中丞张怀德带着几个黑衣人走了进来。
“那两个书生还没抓到?”
张怀德的声音阴鸷,“王肃之的嘴硬得很,再这样下去,当年的事迟早会败露。”
一个黑衣人躬身道:“大人放心,太子那边已经放出风声,说王肃之通敌叛国证据确凿,明日早朝就要定罪。”
苏砚握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赵文远按住他的肩膀,示意他冷静。
等张怀德等人离开后,两人悄悄溜出御史台,直奔太子东宫。
东宫书房内,太子萧景琰看完密档,神色凝重:“原来如此!
这些年来,张怀德一直与辽国暗通款曲,故意篡改舆图,就是为了削弱大宋边防!”
他站起身,来回踱步:“明日早朝,你们随我一起面圣,当众揭穿他们的阴谋。”
第二日清晨,金銮殿上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
张怀德站在班列之首,嘴角挂着得意的笑。
当太子呈上先帝遗诏和舆图修订稿时,他脸色骤变:“陛下,这分明是太子伪造的!
王肃之私通辽国,证据确凿!”
“是吗?”
苏砚挺身而出,从怀中掏出一封信,“这是张大人与辽人的密信,前日在御史台密室所得!”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张怀德额头上冒出冷汗,强自镇定:“你……你血口喷人!”
正在这时,林大夫带着一群江湖豪杰闯入殿中,为首的竟是天机阁阁主。
“陛下,我等愿为太子和两位书生作证!”
天机阁阁主呈上一卷文书,“这是二十年前参与舆图修订的官员联名书,足以证明王肃之的清白!”
<皇帝看着满殿证据,龙颜大怒:“张怀德,你还有何话说?”
张怀德扑通跪地,瘫倒在地:“陛下饶命……”王夫子被无罪释放那日,应天书院师生夹道相迎。
苏砚和赵文远站在人群最前方,看着夫子步履蹒跚地走来,眼眶不禁湿润。
“你们长大了。”
王夫子抚摸着两人的头,“记住,书生手中的笔,有时比刀剑更有力量。”
经此一役,萧景琰在朝堂上的威望大增。
他重用苏砚和赵文远,命他们主持修订《太平寰宇记》。
苏砚带着测绘队走遍大宋山河,将真实的地理风貌记录在册。
每到一处,他都会想起王夫子的话,笔下的每一道线条,都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三年后,辽军突然南下,直逼雁门关。
苏砚看着手中的舆图,上面详细标注着雁门关的地形和布防。
萧景琰召见他时,目光坚定:“此次出征,就靠你的舆图了。”
苏砚握紧拳头:“臣愿随太子殿下一同出征!”
他换上铠甲,骑上战马,告别了应天书院的同窗和汴梁城的繁华。
在漫天黄沙中,他望着远处的烽火,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手中的笔,守护这万里山河。
雁门关外,辽军的营帐连绵不绝。
苏砚指着舆图,向萧景琰献计:“敌军粮草皆囤积在黑水河畔,若能断其粮道……”萧景琰沉思片刻,点头道:“好!
就依你所言!”
夜色深沉,苏砚带领一支轻骑,沿着舆图上标注的小路,悄悄接近黑水河畔。
当他们点燃敌军粮草的那一刻,冲天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辽军大乱,萧景琰趁机率军出击,杀得辽军丢盔弃甲。
这场战役大获全胜,苏砚因功被封为测绘使,负责绘制全国舆图。
他走遍大江南北,将山川河流、城镇村落一一记录。
在他的努力下,一套完整的《大宋舆图》终于完成,成为守护大宋江山的重要典籍。
而他与赵文远,也从书院学子,成长为了名垂青史的国之栋梁。
第四章:雪域烽烟庆历八年冬,雁门关大捷的捷报尚未冷却,西北边境又传来急讯——吐蕃赞普亲率铁骑,翻越终年积雪的昆仑山,直逼河湟谷地。
寒风裹挟着雪粒拍打在《大宋舆图》上,苏砚望着图中用朱砂标注的青唐城,指腹重重压在险峻的积石山脉:
牦牛阵,待敌军阵脚大乱,再从上游放下火船!
战乱,还能让边境百姓安居乐业。
若非用放大镜,根本无法察觉。
着苏砚的脸庞。
他裹紧羊皮袄,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戈壁滩。
此行他只带了赵文远和十名精锐士兵,乔装成贩马的商人,深入辽国腹地。
腰间藏着的空白舆图册,每一页都等待着鲜血与汗水的浸染。
行至黑水城,城中气氛诡异。
往日热闹的马市冷冷清清,酒馆里的酒客们交头接耳,见到生人便立刻闭口。
苏砚要了壶马奶酒,装作不经意地问掌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