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荡歌小说 > 其他类型 > 临安烟雨录苏棠苏砚全局

临安烟雨录苏棠苏砚全局

深邃人生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第一章:寒门惊变南宋淳熙年间,临安城(今杭州)外的余杭县,有个名为沈溪的小村庄。村头住着一户姓苏的人家,家中父母早亡,仅留下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兄长苏砚年方弱冠,自幼聪慧好学,白日里在私塾帮先生授课,夜间则挑灯苦读,立志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妹妹苏棠年十四,生得清秀温婉,每日操持家务,农忙时还会下田劳作,省吃俭用供兄长读书。这日清晨,苏棠如往常般去溪边浣衣。晨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她刚蹲下身子,便见上游漂来一个油纸包裹。好奇之下,苏棠将包裹捞起,打开一看,竟是几锭白花花的银子和一封书信。书信字迹潦草,隐约可辨“莫要声张,保命要紧”几字。苏棠吓得脸色煞白,她深知这绝非寻常之物,匆忙将包裹藏进衣襟,慌慌张张跑回家中。苏砚见妹妹神色有异,...

主角:苏棠苏砚   更新:2025-05-22 15:0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苏棠苏砚的其他类型小说《临安烟雨录苏棠苏砚全局》,由网络作家“深邃人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第一章:寒门惊变南宋淳熙年间,临安城(今杭州)外的余杭县,有个名为沈溪的小村庄。村头住着一户姓苏的人家,家中父母早亡,仅留下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兄长苏砚年方弱冠,自幼聪慧好学,白日里在私塾帮先生授课,夜间则挑灯苦读,立志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妹妹苏棠年十四,生得清秀温婉,每日操持家务,农忙时还会下田劳作,省吃俭用供兄长读书。这日清晨,苏棠如往常般去溪边浣衣。晨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她刚蹲下身子,便见上游漂来一个油纸包裹。好奇之下,苏棠将包裹捞起,打开一看,竟是几锭白花花的银子和一封书信。书信字迹潦草,隐约可辨“莫要声张,保命要紧”几字。苏棠吓得脸色煞白,她深知这绝非寻常之物,匆忙将包裹藏进衣襟,慌慌张张跑回家中。苏砚见妹妹神色有异,...

《临安烟雨录苏棠苏砚全局》精彩片段

第一章:寒门惊变南宋淳熙年间,临安城(今杭州)外的余杭县,有个名为沈溪的小村庄。

村头住着一户姓苏的人家,家中父母早亡,仅留下兄妹二人相依为命。

兄长苏砚年方弱冠,自幼聪慧好学,白日里在私塾帮先生授课,夜间则挑灯苦读,立志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妹妹苏棠年十四,生得清秀温婉,每日操持家务,农忙时还会下田劳作,省吃俭用供兄长读书。

这日清晨,苏棠如往常般去溪边浣衣。

晨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

她刚蹲下身子,便见上游漂来一个油纸包裹。

好奇之下,苏棠将包裹捞起,打开一看,竟是几锭白花花的银子和一封书信。

书信字迹潦草,隐约可辨“莫要声张,保命要紧”几字。

苏棠吓得脸色煞白,她深知这绝非寻常之物,匆忙将包裹藏进衣襟,慌慌张张跑回家中。

苏砚见妹妹神色有异,忙问缘由。

苏棠将事情经过和盘托出。

苏砚展开书信反复研读,越看越心惊。

他虽不知这银子和书信从何而来,但敏锐察觉到其中必有隐情。

就在兄妹俩商议如何处置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骤然响起。

来者是县衙的捕快,为首的刘捕头一脸凶相,称有人报案丢失财物,怀疑与苏家有关。

苏砚据理力争,可刘捕头根本不听解释,强行带人进屋搜查。

很快,他们便从苏棠藏包裹的柜子里搜出了那几锭银子。

苏砚兄妹百口莫辩,被当成盗贼押往县衙。

第二章:牢狱迷云余杭县衙内,昏暗的牢房弥漫着腐臭气息。

苏砚和苏棠被分别关押。

苏砚心中焦急,他明白自己和妹妹是被人陷害,可苦于没有证据。

隔壁牢房传来阵阵哀嚎,原来是个老者因交不起赋税被打得遍体鳞伤。

苏砚上前询问,才得知这老者是同村人,平日里为人老实本分。

正当苏砚思索如何自救时,一个身着华服的年轻人出现在牢门前。

此人自称是临安城赵家的公子赵元修,他饶有兴致地看着苏砚,说道:“听闻苏公子才学出众,若愿为我所用,我可保你和令妹平安。”

苏砚心中一惊,他虽不知赵元修的目的,但断然拒绝:“在下虽为寒门子弟,却也知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绝不会为了脱罪而丧失气节。”

赵元修碰了钉子
,脸色一沉,冷笑道:“苏公子莫要后悔。”

说罢便转身离去。

此后几日,苏砚和苏棠在狱中受尽折磨,县令收了好处,执意要定他们的罪。

就在绝望之际,一位神秘人悄悄给苏砚递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明日巳时,城西破庙见。”

第三章:神秘相助第二日巳时,在神秘人的安排下,苏砚设法从牢中脱身,来到城西破庙。

破庙内蛛网密布,灰尘飞扬,一个蒙着面的女子早已等候在此。

女子自称“青鸾”,是江湖上一个正义组织的成员。

她告诉苏砚,那封书信和银子,极有可能与临安城近日发生的一桩贪污大案有关。

原来,临安知府勾结富商,贪污赈灾钱粮,而那封书信很可能是某个知情者留下的证据。

赵元修的父亲正是涉案富商之一,他们发现证据丢失后,便嫁祸给苏砚兄妹,企图掩盖罪行。

青鸾表示,她的组织一直在暗中调查此案,希望苏砚能与他们合作,揭露真相。

苏砚思索片刻后答应下来,他深知这是为自己和妹妹洗刷冤屈的唯一机会。

青鸾交给苏砚一个玉佩,称凭此玉佩可在关键时刻联系到她。

回到牢房后,苏砚开始暗中收集线索。

他发现,狱卒们最近频繁与赵元修的人往来,且县衙内的师爷也鬼鬼祟祟。

第四章:暗流涌动为了获取更多证据,苏砚决定冒险越狱。

在青鸾组织的帮助下,他和苏棠成功逃出牢房,躲进了临安城的一处隐秘据点。

据点内,青鸾向苏砚介绍了其他成员,其中有擅长打探消息的市井混混,也有精通医术的江湖郎中。

众人商议后,决定兵分几路展开调查。

苏砚和一位名叫阿七的混混负责跟踪赵元修,试图找到他与知府勾结的证据;青鸾则带着郎中潜入知府衙门,查看受灾百姓的病历,看是否能发现贪污的蛛丝马迹。

跟踪过程中,苏砚发现赵元修经常出入一家名为“悦来客栈”的地方。

一天夜里,他和阿七悄悄潜入客栈,在一间密室里,看到赵元修正与知府的师爷分赃。

桌上堆满了金银珠宝,师爷手中还拿着一本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贪污的数目。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却被赵元修的手下发现。

一场激烈的追逐战在临安城的街巷中展开。

苏砚和阿七凭
借着对地形的熟悉,东躲西藏,好不容易才甩掉追兵。

可当他们回到据点时,却发现据点已被官兵包围。

第五章:绝境突围原来,组织里出了叛徒,将他们的行踪泄露给了官府。

苏砚等人被困在据点内,外面官兵层层包围,喊杀声震天。

青鸾冷静地指挥众人抵抗,她让擅长暗器的成员守住门窗,其他人则准备突围。

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死伤惨重。

苏砚挥舞着从厨房找来的菜刀,与官兵搏斗。

混乱中,苏棠不慎被流箭射中,倒在血泊中。

苏砚心急如焚,不顾一切地冲到妹妹身边,抱起她准备突围。

关键时刻,青鸾的师父“玄风居士”赶到。

玄风居士武功高强,他手持长剑,如入无人之境,瞬间斩杀数名官兵。

在他的掩护下,众人终于突出重围。

苏棠伤势严重,郎中全力施救,但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苏砚看着昏迷不醒的妹妹,心中充满仇恨。

他发誓,一定要让赵元修等人付出代价,还自己和妹妹一个清白。

青鸾安慰苏砚,称他们已经掌握了关键证据,接下来只需将证据呈递给朝廷,便可扳倒赵元修和知府。

第六章:朝堂博弈青鸾通过特殊渠道,将收集到的证据送到了一位正直的御史手中。

御史得知此事后,震惊不已,立即上奏朝廷。

宋孝宗听闻临安知府竟敢贪污赈灾钱粮,龙颜大怒,下令成立专案组彻查此案。

赵元修等人得知消息后,慌了手脚。

他们四处活动,妄图收买朝中官员,掩盖罪行。

赵元修的父亲更是拿出大量钱财,贿赂宰相王淮。

王淮收受钱财后,在朝堂上百般阻挠专案组的调查,称证据不足,此案可能是有人恶意构陷。

一时间,朝堂上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苏砚和青鸾等人虽心急如焚,却也无可奈何。

他们深知,若不能让真相大白,不仅之前的努力白费,自己和妹妹也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就在此时,一位神秘人物现身。

此人是太上皇赵构的心腹太监,他带来了太上皇的口谕,要求彻查此案。

原来,太上皇听闻此事后,也十分震怒,他不想让南宋朝廷的腐败丑闻继续蔓延。

有了太上皇的支持,专案组的调查得以顺利进行。

<第七章:真相大白在专案组的严查下
,赵元修等人的罪行逐渐浮出水面。

他们不仅贪污赈灾钱粮,还在临安城内外强取豪夺,欺压百姓。

那封被苏棠捡到的书信,正是一位良心未泯的账房先生所留,他在发现贪污真相后,本想将证据送出,却不幸被赵元修的人杀害。

铁证如山,赵元修、临安知府以及涉案官员纷纷被革职查办。

赵元修的父亲被抄家,其财产全部充公,用于救济受灾百姓。

苏砚和苏棠的冤屈终于得以洗清,县令和刘捕头也因滥用职权、草菅人命被治罪。

苏砚因协助破案有功,受到朝廷嘉奖。

宋孝宗听闻他才学出众,特赐他参加科举的资格。

苏棠的伤势也在郎中的精心照料下逐渐好转。

经历了这场风波,兄妹二人更加珍惜彼此。

然而,事情并未完全结束。

赵元修在狱中仍不死心,他暗中联系江湖上的杀手,企图在科举考试期间对苏砚下手,以报灭门之仇。

第八章:科举风云科举考试在即,临安城热闹非凡。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齐聚于此,渴望能一朝高中,改变命运。

苏砚深知此次考试不仅关乎自己的前途,更关系到能否彻底摆脱赵元修的威胁。

他日夜苦读,精心准备。

青鸾等人得知赵元修的阴谋后,暗中保护苏砚。

他们在苏砚居住的客栈周围布下天罗地网,一旦发现杀手踪迹,便立即出击。

考试当日,苏砚早早来到考场,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考场内,考生们奋笔疾书,一片寂静。

突然,一阵喧哗声打破了平静。

原来是有杀手伪装成考生,企图混入考场行刺苏砚。

青鸾等人及时发现,与杀手展开激烈搏斗。

考场外顿时乱作一团,监考官员连忙组织人手维持秩序。

苏砚在考场内听到动静,心中一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继续答题。

在青鸾等人的努力下,杀手被全部制服。

科举考试得以继续进行。

放榜之日,苏砚高中进士,消息传遍临安城。

宋孝宗亲自召见苏砚,对他的才学和勇气赞赏有加,任命他为监察御史,负责弹劾贪官污吏。

苏砚感激涕零,发誓定当恪尽职守,为朝廷效力。

第九章:情丝暗结苏砚成为监察御史后,忙于公务,却也时常想起青鸾。

在共同对抗赵元修的过程中,两人早已暗生情愫。

青鸾的英姿飒
爽、侠肝义胆,让苏砚心动不已;而苏砚的正直善良、才学出众,也让青鸾倾心。

一日,苏砚处理完公务,特意来到青鸾的据点。

此时的据点已不再是秘密基地,而是变成了一个救助贫苦百姓的场所。

青鸾正带着成员们分发粮食和衣物,见到苏砚到来,脸上泛起红晕。

苏砚鼓起勇气,向青鸾表白。

青鸾羞得低下头,轻声答应。

两人的恋情得到了众人的祝福。

然而,他们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

苏砚的身份特殊,身为朝廷官员,与江湖人士相恋,遭到了一些同僚的非议。

更麻烦的是,青鸾的师父玄风居士并不看好这段感情。

他认为,江湖与朝堂本就水火不容,苏砚和青鸾在一起,只会给彼此带来危险。

但苏砚和青鸾心意已决,他们坚信,只要彼此相爱,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第十章:新的危机就在苏砚和青鸾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时,临安城又发生了一件怪事。

城中接连出现少女失踪案,失踪的少女都是贫苦人家的女儿,且失踪前都曾见过一个戴着银色面具的人。

苏砚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调查。

他发现,这些失踪少女的失踪地点都集中在城西的一片区域,而那里正是赵元修父亲生前的一处产业。

苏砚心中起疑,难道此事与赵元修有关?

他决定深入调查。

青鸾得知后,也带着组织成员加入调查。

他们在城西暗中走访,终于从一个乞丐口中得知,曾看到一辆马车经常在深夜出入那处产业,马车上散发着一股奇怪的香味。

苏砚和青鸾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了马车的落脚点——一个废弃的宅院。

当他们潜入宅院时,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只有一些残留的药瓶和锁链。

药瓶上的标签显示,这些药是用来控制人的心智的。

苏砚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失踪的少女很可能被用来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实验。

第十一章:迷雾重重苏砚和青鸾将调查结果上报朝廷,朝廷下令全力追查失踪少女的下落。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此案远比想象中复杂。

在追查过程中,他们遇到了重重阻碍。

一些官员对此案敷衍了事,甚至暗中阻挠调查。

苏砚怀疑,这些官员与幕后黑手有关。

更奇怪的是,每当他们找
到一些线索,线索很快就会中断,相关证人也会离奇死亡。

青鸾通过江湖上的关系,得知此事可能与一个神秘的邪教组织有关。

这个邪教组织名为“幽冥教”,他们崇拜黑暗力量,据说在进行某种邪恶的仪式,需要大量年轻女子作为祭品。

苏砚和青鸾决定从邪教组织入手调查。

他们乔装打扮,混入临安城的一些地下黑市,试图找到与幽冥教有关的线索。

在黑市中,他们结识了一个神秘商人,商人称自己知道幽冥教的一些秘密,但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第十二章:深入虎穴为了获取线索,苏砚和青鸾答应了神秘商人的条件。

商人告诉他们,幽冥教的据点位于临安城外的一座荒山中,那里有一座废弃的寺庙,便是他们的老巢。

苏砚和青鸾带着一队官兵,趁着夜色悄悄靠近荒山。

当他们接近寺庙时,发现寺庙周围戒备森严,有许多教徒把守。

青鸾凭借着高超的轻功,潜入寺庙侦查,发现里面关押着许多少女,她们都被喂了药,神志不清。

苏砚和官兵们发起进攻,与教徒们展开激战。

幽冥教的教徒们十分疯狂,他们手持武器,不要命地冲向官兵。

战斗中,苏砚发现了一个戴着银色面具的人,此人正是失踪案的关键人物。

银色面具人武功高强,苏砚和青鸾联手都难以战胜他。

就在他们陷入困境时,玄风居士突然现身。

玄风居士与银色面具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最终,玄风居士略胜一筹,打败了银色面具人。

第十三章:幕后黑手银色面具人被打败后,苏砚揭开了他的面具,竟然是赵元修的一个心腹。

原来,赵元修虽被关在狱中,但仍通过心腹与幽冥教勾结,企图利用邪教的力量复仇。

苏砚等人乘胜追击,攻入寺庙内部,救出了所有失踪少女。

在寺庙的密室中,他们发现了幽冥教进行邪恶仪式的证据,以及赵元修与教徒往来的信件。

这些信件详细记录了他们的阴谋,包括如何绑架少女、进行仪式,以及如何利用仪式的力量颠覆朝廷。

苏砚将证据呈递给朝廷,宋孝宗大怒,下令将赵元修从严处置。

赵元修最终被判处死刑,幽冥教也被彻底铲除。

经历了这场风波,苏砚和青鸾的感情更加坚定。


风居士也被他们的真情所打动,不再反对他们的恋情。

第十四章:终成眷属在解决了赵元修和幽冥教的危机后,苏砚和青鸾决定结婚。

他们的婚礼在临安城举行,场面热闹非凡。

朝廷官员、江湖豪杰纷纷前来祝贺。

婚后,苏砚依旧担任监察御史,他秉公执法,弹劾了许多贪官污吏,深受百姓爱戴。

青鸾则继续带领组织救助贫苦百姓,同时也协助苏砚处理一些江湖上的事务。

几年后,苏砚因政绩卓著,被提拔为吏部侍郎。

他和青鸾育有一儿一女,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

每当他们回忆起曾经的经历,都感慨万千。

那些惊心动魄的冒险,不仅让他们收获了爱情,更让他们明白了正义与责任的意义。

第十五章:边疆烽烟岁月静好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南宋绍熙年间,北方的金国蠢蠢欲动,不断在宋金边境挑起事端。

边境守军频频传来战报,多地城池告急。

朝堂之上,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宋光宗赵惇举棋不定,整个朝廷陷入动荡之中。

此时已升任吏部尚书的苏砚,忧心忡忡。

他深知,金国一旦大举南侵,百姓必将生灵涂炭。

青鸾见丈夫整日愁眉不展,便提议利用自己在江湖中的人脉,收集金国的情报。

苏砚眼前一亮,夫妻二人一拍即合。

青鸾以游历为名,带着昔日的江湖伙伴踏上北上之路。

他们乔装成行商、流民,深入金国境内。

在燕山脚下的一个小镇,青鸾结识了一位名叫阿骨朵的金国女子。

阿骨朵虽是金人,但对战争深恶痛绝,她的父亲因反对战争被金国权贵迫害致死。

得知青鸾等人的来意后,阿骨朵决定暗中相助。

通过阿骨朵,青鸾了解到金国正在集结大军,准备兵分三路南下,目标直指临安。

青鸾不敢耽搁,快马加鞭赶回临安,将情报交给苏砚。

苏砚连夜进宫,向宋光宗禀明此事。

宋光宗终于下定决心,任命老将辛弃疾为帅,调集大军抵御金兵。

第十六章:临危受命辛弃疾接到任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士兵,筹备粮草。

苏砚主动请缨,负责后勤粮草的调配与运输。

他深知,粮草是战争的命脉,稍有差错,前线将士便会陷入绝境。

青鸾也没有闲着,她在临安城组织起一支由江
湖人士组成的义军,协助官府维持治安,同时训练士兵。

苏砚和青鸾整日忙碌,虽聚少离多,但心中都怀着保家卫国的信念。

在筹备过程中,苏砚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朝廷的粮草储备远远不足。

原来,部分官员与奸商勾结,私自倒卖军粮,中饱私囊。

苏砚大怒,立即展开调查。

他凭借多年担任监察御史积累的经验,顺藤摸瓜,揪出了幕后黑手——户部侍郎张元。

张元仗着自己是宰相的亲信,肆无忌惮地贪污腐败。

苏砚将证据呈给宋光宗,宋光宗龙颜大怒,下令将张元革职查办,并抄没其家产,所得钱财全部用于购买粮草。

解决了粮草问题,苏砚又面临新的难题。

运送粮草的路线上有多处关卡,关卡守将向运送粮草的队伍索要贿赂,否则便故意刁难。

苏砚亲自前往关卡,严惩了那些贪婪的守将,并颁布法令:凡敢阻挠粮草运输者,一律军法处置。

第十七章:前线烽火辛弃疾率领大军抵达边境后,与金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起初,宋军因准备充分,士气高昂,接连打了几场胜仗。

但随着战事的推进,金兵调整战略,凭借着骑兵的优势,对宋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宋军在战场上陷入苦战,粮草运输也变得愈发艰难。

金兵派出小股骑兵,专门袭击宋军的粮草运输队。

苏砚心急如焚,他与青鸾商议后,决定由青鸾带领义军护送粮草。

青鸾带领义军,一路上小心翼翼。

他们避开金兵的主力部队,专挑偏僻小路行走。

然而,在一次运输途中,他们还是被金兵的探子发现。

金兵骑兵迅速追来,青鸾指挥义军占据有利地形,与金兵展开殊死搏斗。

战斗中,青鸾身先士卒,手持长剑,斩杀数名金兵。

义军们在她的鼓舞下,奋勇杀敌。

但金兵人数众多,且骑兵在平原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义军渐渐抵挡不住。

关键时刻,辛弃疾派来的援军赶到,击退了金兵。

虽然此次粮草成功送达前线,但义军也损失惨重。

青鸾看着死伤的兄弟,心中悲痛不已。

她深知,这场战争的残酷远超想象,只有彻底打败金兵,才能还百姓一个太平。

第十八章:暗潮涌动在宋金激战正酣之时,临安城内却暗潮涌动。

主和派的官员们见宋
军在战场上并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便再次上书宋光宗,要求与金国议和。

宰相史弥远更是暗中勾结金国使者,企图通过议和谋取私利。

苏砚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

他联合朝中主战派官员,在朝堂上与主和派展开激烈辩论。

苏砚慷慨陈词:“金国狼子野心,议和不过是缓兵之计。

若此时议和,不仅前功尽弃,还将让无数将士的鲜血白流,百姓也将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主和派在史弥远的带领下,巧舌如簧,极力劝说宋光宗议和。

宋光宗本就生性懦弱,面对主和派的轮番劝说,渐渐动摇了决心。

苏砚无奈之下,决定寻求太上皇宋孝宗的支持。

他连夜进宫,向宋孝宗禀明情况。

宋孝宗对史弥远的所作所为十分震怒,他出面干预,宋光宗才暂时搁置了议和的想法。

但史弥远并不甘心失败,他派人暗中监视苏砚,企图找到他的把柄,将他扳倒。

同时,他还在民间散布谣言,称宋军必败,议和才是唯一的出路,企图动摇民心。

第十九章:生死之战在朝堂内斗的同时,前线的战事也到了关键时刻。

辛弃疾决定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一举击溃金兵。

他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调集各路大军,准备对金兵发起总攻。

苏砚和青鸾也全力配合。

苏砚确保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青鸾则带领义军在金兵后方进行骚扰,破坏金兵的补给线。

总攻当天,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宋军将士们在辛弃疾的指挥下,奋勇杀敌。

金兵也不甘示弱,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双方都伤亡惨重。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金兵突然派出了他们的精锐部队——铁浮屠。

铁浮屠人马皆披重甲,犹如一道钢铁洪流,所到之处,宋军纷纷溃败。

辛弃疾见势不妙,立即调整战术,他命人挖掘壕沟,用强弩射击,试图阻挡铁浮屠的进攻。

苏砚得知前线危急,亲自押运粮草赶到战场。

他看到宋军在铁浮屠的攻击下节节败退,心急如焚。

青鸾也带领义军赶来支援,她发现铁浮屠虽然强大,但行动迟缓,只要攻击其马匹的腿部,便可使其失去战斗力。

青鸾将这个想法告诉辛弃疾,辛弃疾立即下令,让士
兵们用长枪、钩镰枪攻击铁浮屠的马匹。

经过一番苦战,宋军终于打破了铁浮屠的攻势,金兵阵脚大乱。

宋军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了金兵的主力部队。

第二十章:功成身退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宋金战争的局势。

金兵元气大伤,不得不主动提出议和。

宋光宗接受了议和条件,宋金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边境终于恢复了安宁。

战争结束后,苏砚和青鸾因在战争中的卓越贡献,受到朝廷的嘉奖。

宋光宗封苏砚为丞相,青鸾为一品诰命夫人。

然而,苏砚和青鸾早已厌倦了朝堂的争斗和战争的残酷。

他们向宋光宗辞官,希望能回到临安城外的小村庄,过上平淡的生活。

宋光宗起初不舍,但见他们去意已决,只好应允。

苏砚和青鸾回到沈溪村,盖了一座小院,种上花草树木。

他们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修建学堂,资助贫苦人家的孩子读书。

青鸾还将自己的武艺传授给村里的年轻人,教他们强身健体,保护家园。

闲暇时,苏砚和青鸾会坐在院子里,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

那些惊心动魄的冒险,那些保家卫国的壮举,都成为了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而他们的故事,也在临安城,在南宋的大地上,代代相传,成为了一段传奇。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