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寒门惊变南宋淳熙年间,临安城(今杭州)外的余杭县,有个名为沈溪的小村庄。
村头住着一户姓苏的人家,家中父母早亡,仅留下兄妹二人相依为命。
兄长苏砚年方弱冠,自幼聪慧好学,白日里在私塾帮先生授课,夜间则挑灯苦读,立志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妹妹苏棠年十四,生得清秀温婉,每日操持家务,农忙时还会下田劳作,省吃俭用供兄长读书。
这日清晨,苏棠如往常般去溪边浣衣。
晨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
她刚蹲下身子,便见上游漂来一个油纸包裹。
好奇之下,苏棠将包裹捞起,打开一看,竟是几锭白花花的银子和一封书信。
书信字迹潦草,隐约可辨“莫要声张,保命要紧”几字。
苏棠吓得脸色煞白,她深知这绝非寻常之物,匆忙将包裹藏进衣襟,慌慌张张跑回家中。
苏砚见妹妹神色有异,忙问缘由。
苏棠将事情经过和盘托出。
苏砚展开书信反复研读,越看越心惊。
他虽不知这银子和书信从何而来,但敏锐察觉到其中必有隐情。
就在兄妹俩商议如何处置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骤然响起。
来者是县衙的捕快,为首的刘捕头一脸凶相,称有人报案丢失财物,怀疑与苏家有关。
苏砚据理力争,可刘捕头根本不听解释,强行带人进屋搜查。
很快,他们便从苏棠藏包裹的柜子里搜出了那几锭银子。
苏砚兄妹百口莫辩,被当成盗贼押往县衙。
第二章:牢狱迷云余杭县衙内,昏暗的牢房弥漫着腐臭气息。
苏砚和苏棠被分别关押。
苏砚心中焦急,他明白自己和妹妹是被人陷害,可苦于没有证据。
隔壁牢房传来阵阵哀嚎,原来是个老者因交不起赋税被打得遍体鳞伤。
苏砚上前询问,才得知这老者是同村人,平日里为人老实本分。
正当苏砚思索如何自救时,一个身着华服的年轻人出现在牢门前。
此人自称是临安城赵家的公子赵元修,他饶有兴致地看着苏砚,说道:“听闻苏公子才学出众,若愿为我所用,我可保你和令妹平安。”
苏砚心中一惊,他虽不知赵元修的目的,但断然拒绝:“在下虽为寒门子弟,却也知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绝不会为了脱罪而丧失气节。”
赵元修碰了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