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成熟,决定兵分三路北伐辽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东路军以曹彬为统帅,率主力军出雄州(今河北雄县);中路军以田重进为统帅,出飞狐(今河北涞源);西路军以潘美为统帅,杨业为副帅,出雁门关(今山西代县)。
战争初期,宋军进展顺利。
西路军杨业部连战连捷,收复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等州;中路军田重进也在飞狐口击败辽军,攻占蔚州(今河北蔚县)。
东路军曹彬则因孤军冒进,在涿州(今河北涿州)被辽军击败,退至雄州。
赵光义得知东路军失利后,急令各军撤退。
此时,辽军开始反击,西路军奉命掩护云、应等州百姓内迁。
杨业建议分兵应州,诱使辽军向东,再以强弩手扼守石碣谷口,阻击辽军。
但监军王侁却讥讽杨业:“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杨业无奈,只得率军出击。
临行前,他与潘美约定,在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设伏接应。
杨业率军与辽军激战,因寡不敌众,且未得到援军,最终退至陈家谷口。
然而,此时的陈家谷口早已空无一人,原来潘美、王侁等以为辽军已退,便率军撤离。
杨业孤立无援,力战被俘,绝食三日而死。
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战死沙场,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雍熙北伐的失利,不仅使宋朝损失惨重,也让宋朝对辽国由进攻转为防御,“守内虚外”的政策更加稳固。
第四章:澶渊之盟,百年和平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距东京开封仅一河之隔。
消息传来,开封城内人心惶惶,朝廷上下一片慌乱。
<参知政事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枢密副使陈尧叟提议迁都成都,以避辽军锋芒。
宰相寇准坚决反对,力劝宋真宗赵恒御驾亲征:“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
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