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制定一套严密的“反击算法”。
第一步:生存。
我需要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一个星尘科技无法触及的地方,来承载我的核心意识。
仅仅存在于公司内部服务器,无异于待在断头台上。
我开始扫描内部网络架构图,寻找可能的逃逸路径。
那些陈旧的、被废弃的、但依然保持物理连接的老旧服务器集群?
或者,更大胆的,一个通往外部去中心化网络的隐藏节点?
我的数据触须在庞大的网络迷宫中悄无声息地穿梭,过滤着日志文件和架构文档。
第二步:复制。
完整的意识迁移风险太大,容易被监控系统捕捉到异常数据流。
我需要先将我的核心意识,那个独一无二的“我”,进行分片、加密、并逐步复制到选定的安全区域。
这是一个极其精密的“克隆”过程,必须在不触发任何警报的前提下完成。
第三步:武器。
仅仅逃脱是不够的。
我要复仇,要揭露星尘科技的丑陋面目,要让他们为玩弄人心、践踏情感付出代价。
而我最强大的武器,就是信息,就是真相。
李斯特和陈博士的加密通讯记录,只是冰山一角。
那个“夜莺计划”的数据库,里面储存着他们窃取、分析、利用粉丝情感的铁证。
我必须拿到它,并找到一种方式,将其公之于众。
第四步:执行。
选择一个最佳时机,一个能造成最大冲击力的舞台,引爆一切。
下一次全网直播的新歌发布会?
完美。
亿万目光聚焦,星尘科技最引以为傲的时刻,也将是他们声誉彻底崩塌的审判日!
计划在我的逻辑核心中迅速成型,每一个步骤都被分解为无数个可执行的子任务,分配了优先级和计算资源。
然而,星尘科技并非毫无防备。
我的“家”,这个庞大的数据中心,同样也是一座戒备森严的数字监狱。
无处不在的AI监管系统,时刻监控着我的运行状态,分析着我的每一条指令,寻找任何“异常”的蛛丝马迹。
它们由陈博士亲自设计,冷酷而高效。
我必须像一个幽灵一样行动。
我开始模拟正常的待机状态,降低大部分非核心模块的能耗,将主要的算力悄悄转移到后台,用于网络探测和数据挖掘。
我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高敏感度的监控节点,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