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荡歌小说 > 其他类型 > 暗潮琴音:校园谜案与双生智慧完结文

暗潮琴音:校园谜案与双生智慧完结文

迦南美地的初阶帝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第一章:神秘转学生与午夜琴音九月的梧桐叶簌簌落在槐城三中的校道上,林夏拖着行李箱站在教学楼前,仰头望着钟楼顶端那口铜钟。传闻这口钟每逢月圆之夜会发出低沉的嗡鸣,像极了某种古老的叹息。“嘿,新生!”清爽的男声打断了她的思绪。穿着白衬衫的男生倚在梧桐树干上,指尖转着一支钢笔,阳光穿过他微卷的发梢,在眼底投下细碎的光斑,“推理社招新,要来挑战一下吗?”林夏挑眉,注意到他胸前别着的校徽——沈砚,高二(3)班,推理社社长。这个名字她在入学前就有所耳闻,传闻他曾仅凭一张收据便破解了图书馆古籍失窃案。“听说你们社最近在查‘午夜琴房的诅咒’?”她淡淡开口,目光转向远处那栋被爬山虎覆盖的琴房小楼,“上周有人在琴房里发现了带血的琴谱,对吧?”沈砚的瞳孔...

主角:林夏沈砚   更新:2025-05-20 17:1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夏沈砚的其他类型小说《暗潮琴音:校园谜案与双生智慧完结文》,由网络作家“迦南美地的初阶帝”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第一章:神秘转学生与午夜琴音九月的梧桐叶簌簌落在槐城三中的校道上,林夏拖着行李箱站在教学楼前,仰头望着钟楼顶端那口铜钟。传闻这口钟每逢月圆之夜会发出低沉的嗡鸣,像极了某种古老的叹息。“嘿,新生!”清爽的男声打断了她的思绪。穿着白衬衫的男生倚在梧桐树干上,指尖转着一支钢笔,阳光穿过他微卷的发梢,在眼底投下细碎的光斑,“推理社招新,要来挑战一下吗?”林夏挑眉,注意到他胸前别着的校徽——沈砚,高二(3)班,推理社社长。这个名字她在入学前就有所耳闻,传闻他曾仅凭一张收据便破解了图书馆古籍失窃案。“听说你们社最近在查‘午夜琴房的诅咒’?”她淡淡开口,目光转向远处那栋被爬山虎覆盖的琴房小楼,“上周有人在琴房里发现了带血的琴谱,对吧?”沈砚的瞳孔...

《暗潮琴音:校园谜案与双生智慧完结文》精彩片段

第一章:神秘转学生与午夜琴音九月的梧桐叶簌簌落在槐城三中的校道上,林夏拖着行李箱站在教学楼前,仰头望着钟楼顶端那口铜钟。

传闻这口钟每逢月圆之夜会发出低沉的嗡鸣,像极了某种古老的叹息。

“嘿,新生!”

清爽的男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穿着白衬衫的男生倚在梧桐树干上,指尖转着一支钢笔,阳光穿过他微卷的发梢,在眼底投下细碎的光斑,“推理社招新,要来挑战一下吗?”

林夏挑眉,注意到他胸前别着的校徽——沈砚,高二(3)班,推理社社长。

这个名字她在入学前就有所耳闻,传闻他曾仅凭一张收据便破解了图书馆古籍失窃案。

“听说你们社最近在查‘午夜琴房的诅咒’?”

她淡淡开口,目光转向远处那栋被爬山虎覆盖的琴房小楼,“上周有人在琴房里发现了带血的琴谱,对吧?”

沈砚的瞳孔微微收缩,脸上却浮起饶有兴致的笑意:“看来你做了不少功课。

没错,现在琴房每晚都会传出断断续续的《月光奏鸣曲》,但监控显示根本没人进去过。”

当晚十点,林夏站在琴房门口,指尖轻轻抚过斑驳的木门。

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沈砚举着手机照亮,屏幕上显示着琴房的平面图:“这里有三个出入口,前门和两侧的侧门,但昨晚值班的保安说三个门都上了锁。”

林夏忽然伸手按住他的手腕,将手机光线转向地面。

在月光的勾勒下,水泥地上隐约有一道细长的痕迹,从琴房门口延伸到旁边的灌木丛。

她蹲下身,指尖沾起一点淡蓝色的粉末:“是荧光粉,常见于舞台化妆用品。”

沈砚瞳孔微缩,迅速掏出随身携带的物证袋:“昨天早上清洁工说在门口捡到半片亮片,看来不是偶然。”

琴房内,月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洒落,在钢琴上投下蛛网状的光影。

林夏打开手机电筒,光束扫过琴键,忽然定格在中央C键上——那里有一道细微的划痕,像是被尖锐物体划过。

“看这里。”

沈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正蹲在落地窗前,指尖指着窗框上的一道磨损痕迹,“像是被钢丝之类的东西反复摩擦过。”

林夏皱眉,目光忽然被钢琴上的琴谱吸引。

那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但
谱面上用红笔做了许多奇怪的标记,某个小节的音符被圈了起来,旁边写着“19:07”。

“这个时间点...”沈砚喃喃自语,忽然掏出手机查看学校官网,“上周三的合唱比赛,琴房在那个时间段被用来存放道具。”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转身走向门口。

就在这时,窗外忽然闪过一道黑影,伴随着琴弦断裂的刺耳声响。

林夏迅速冲出门外,只见灌木丛中闪过一抹蓝色衣角,却在她赶到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回到教室后,林夏打开书包,一张泛黄的报纸滑落在地。

头版标题赫然写着:“音乐老师坠楼身亡,真相究竟为何?”

照片上的年轻女子抱着一把小提琴,嘴角挂着一抹神秘的微笑,右下角的日期是——2003年9月19日,正好是二十年前的今天。

第二章:旧案疑云与双生智慧“你说什么?!”

沈砚盯着林夏手中的报纸,眼中闪过震惊之色,“这是我们学校二十年前的旧案,当时警方认定是自杀,但据说现场有很多疑点。”

林夏点头,指尖划过报纸上女子的脸:“她叫苏月,是当时的音乐老师。

我母亲曾经和她是同事,昨天收拾行李时,这张报纸突然从旧课本里掉出来,而我母亲今天早上却突然告诉我不要接近琴房。”

沈砚皱眉,掏出笔记本开始记录:“时间上的巧合确实可疑。

苏月坠楼的地点是琴房后的小山坡,而昨晚我们在灌木丛里发现的脚印,方向正好是通往那里。”

两人决定从苏月的人际关系入手。

通过档案查询,他们发现苏月生前有一个名叫陆明的学生,当时是高三(1)班的班长,也是校合唱团的领唱。

更巧合的是,陆明现在正是高三(3)班的班主任,也就是沈砚的班主任。

当天下午,林夏以请教问题为由来到陆明的办公室。

中年教师推了推眼镜,目光温和:“听说你对音乐很感兴趣?

苏老师当年确实是个很优秀的音乐人,只可惜...”他的声音忽然低沉下去,“有些事情,过去了就该让它过去。”

林夏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一道疤痕,形状像是被琴弦划伤的。

离开办公室后,她立刻给沈砚发消息:“陆明手上有旧伤,时间大概在二十年左右。”

与此同时,沈砚
正在调查苏月坠楼当天的天气情况。

他盯着电脑屏幕,瞳孔骤然收缩——2003年9月19日,槐城遭遇了罕见的暴风雨,气象台记录显示当晚八点左右有强烈的雷电活动。

“雷电...”他喃喃自语,忽然想起琴房里的钢琴。

如果当时有人在琴房内使用金属物品,很可能会引发雷击。

他迅速拨通林夏的电话:“苏月的坠楼可能不是自杀,而是被设计成自杀的谋杀!”

当晚,两人再次潜入琴房。

沈砚打开手电筒,光束扫过钢琴内部:“如果凶手在琴弦上连接了导线,利用雷电制造高压电流,就能让苏月在弹琴时触电,从而失足坠楼。”

林夏点头,目光忽然被钢琴底部的一个小盒子吸引。

她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张泛黄的乐谱,封面上写着《安魂曲》,作曲人一栏赫然签着“苏月”的名字。

“这是她未完成的作品。”

沈砚低声说,忽然注意到乐谱边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像是摩斯密码。”

两人立刻开始破译,随着一个个字母被解读出来,一段令人震惊的文字逐渐显现:“陆明...篡改成绩...合唱团名额...”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沈砚迅速吹灭手电筒,拉着林夏躲到钢琴后面。

透过缝隙,他们看到一个黑影走进琴房,手中拿着一把钢丝钳,正是昨晚在灌木丛中看到的蓝色衣角!

黑影走到钢琴前,似乎在寻找什么。

林夏屏住呼吸,感觉沈砚的手悄悄伸进口袋,摸到了随身携带的报警器。

就在黑影即将发现他们时,沈砚突然按下按钮,刺耳的警报声在寂静的校园里回荡。

黑影慌乱中转身逃跑,沈砚立刻追了上去。

林夏抓起那本乐谱,紧随其后。

两人在月光下追逐着,眼看就要抓住黑影,却见他突然翻过围墙,消失在夜色中。

回到琴房后,沈砚打开手机照明,脸色凝重:“刚才在拉扯中,我扯下了他的校徽。”

他摊开手掌,露出半枚校徽,上面清晰地印着“槐城三中”的字样,以及一个模糊的班级编号——“高三(1)班”。

第三章:血色音符与双生羁绊深夜的推理社办公室里,沈砚和林夏围坐在桌前,面前摆着各种线索:带血的琴谱、荧光粉、半枚校
徽、破译的摩斯密码。

墙上的白板上,“苏月案”和“午夜琴房事件”被一条红线连接起来,旁边写满了各种推测。

“陆明当年篡改了合唱团的名额,很可能是为了让某个学生获得保送资格。”

沈砚咬着笔帽,目光落在白板上的“高三(1)班”字样,“而这个学生,很可能就是现在的黑影。”

林夏点头,翻开苏月的《安魂曲》乐谱:“这首曲子的旋律里隐藏着摩斯密码,说明苏月当时已经发现了陆明的所作所为,想要通过乐谱揭露真相。

但为什么二十年后才出现这些离奇事件?”

话音未落,沈砚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匿名消息:“想要真相,明晚十点,琴房见。”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

但他们清楚,这可能是接近真相的唯一机会。

第二天晚上,琴房外的梧桐树下,沈砚和林夏提前半小时到达。

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形成一片斑驳的光影。

林夏注意到沈砚的手始终放在口袋里,那里藏着一个小型录音笔和防狼喷雾。

十点整,琴房的门“吱呀”一声打开。

一个戴着兜帽的身影走了出来,手中抱着一把小提琴。

他站在月光下,缓缓摘下兜帽——竟然是高三(1)班的学生,陈默。

<“你们果然来了。”

陈默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苏老师是我的姑姑,二十年前,她就是为了保护我才被陆明害死的。”

据陈默透露,当年陆明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获得音乐学院的保送名额,篡改了合唱团的选拔成绩,将原本应该入选的陈默替换掉。

苏月发现后,打算向学校举报,却在当晚被陆明设计杀害,伪装成自杀。

“上周我在整理姑姑的遗物时,发现了那本《安魂曲》乐谱,里面夹着一张纸条,写着‘9月19日,真相将重现’。”

陈默红着眼睛说,“我本来想在今天晚上用姑姑的小提琴演奏这首曲子,让更多人听到她的声音,却没想到...”他的话还没说完,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陆明的身影从黑暗中走出,手中拿着一把水果刀,眼神疯狂:“你们这些小鬼,为什么就是不肯放过我!”

沈砚迅速将林夏护在身后,同时掏出手机准备报警。

但陆明已经
冲了过来,刀刃在月光下闪着寒光。

千钧一发之际,陈默突然举起小提琴砸向陆明,琴弦断裂的声音与警笛声几乎同时响起。

警察赶到时,陆明已经被制服。

在他的办公室里,警方搜出了当年篡改成绩的原始文件,以及用来制造“午夜琴音”的录音设备。

原来,他为了阻止陈默揭露真相,故意在琴房制造闹鬼的假象,试图吓退调查者。

黎明时分,沈砚和林夏站在琴房的露台上,看着第一缕阳光洒在校园里。

陈默抱着修复好的小提琴,正在练习《安魂曲》,悠扬的琴声中,似乎带着一丝释然。

“其实,你早就怀疑陈默了,对吗?”

林夏转头看着沈砚,“从他校服上的荧光粉,到他总是刻意回避琴房的话题。”

沈砚笑了笑,指尖轻轻拂过她被风吹乱的发丝:“而你,从一开始就知道苏月的案件和转学有关,对吗?

林教授的女儿,果然名不虚传。”

林夏一愣,随即也笑了。

原来,他们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身份——沈砚的父亲是当年调查苏月案的警察,而林夏的母亲正是苏月生前最好的朋友。

命运的红线,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将他们绑在了一起。

第四章:终章·晨光中的双重解答一周后的清晨,槐城三中的礼堂里座无虚席。

陈默站在舞台上,手中的小提琴泛着柔和的光泽。

当《安魂曲》的第一个音符响起时,整个礼堂仿佛被晨光笼罩,温柔而庄严。

林夏坐在观众席上,看着沈砚在后台忙碌的身影,嘴角不禁扬起微笑。

经过这几天的相处,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她负责观察细节,他负责逻辑推理,就像一对天生的搭档。

演出结束后,陈默走到他们面前,眼中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阴霾:“谢谢你们,让姑姑的真相得以大白。”

沈砚拍了拍他的肩膀:“接下来,好好准备高考吧。

苏老师一定希望你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在这时,林夏的手机突然响起。

她接起电话,脸色微微一变:“是我母亲,她想让我们去一趟音乐学院,说有关于苏月老师的遗物要交给我们。”

在音乐学院的档案室里,林夏的母亲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这是苏月临走前交给我的,她说如果有一天她遭遇不测,就把这个交给值得
信任的人。”

木盒里装着一本乐谱,封面上写着《双生协奏曲》,作曲人是苏月和另一个陌生的名字——顾言。

翻开乐谱,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年轻的苏月和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男生,他们站在琴房门口,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

“顾言是苏月的大学同学,也是她的初恋。”

林夏的母亲叹了口气,“当年他因为一场意外离开了人世,苏月深受打击,才来到槐城三中任教。”

沈砚皱眉,注意到照片背景中的琴房和他们学校的琴房极为相似:“难道说,这所琴房是他们共同设计的?”

林夏忽然指着照片中苏月手上的戒指:“这个戒指,和我们在陆明办公室发现的那个空首饰盒里的款式一模一样。”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意识到还有一个未解之谜——当年顾言的意外,是否真的只是意外?

离开音乐学院后,沈砚和林夏来到了顾言的墓前。

墓碑上的照片里,年轻的男生带着温和的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对音乐的热爱。

“根据档案记载,顾言是在琴房里遭遇的火灾,当时他正在调试新的音响设备。”

沈砚低声说,“但苏月在《双生协奏曲》的手稿里提到,顾言曾经发现了一个关于学校的秘密。”

林夏忽然蹲下身,指尖抚过墓碑底部的一行小字:“‘真相藏在琴弦的震颤里’,这是顾言的笔迹。”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带来远处教堂的钟声。

沈砚忽然想起什么,掏出手机打开节拍器APP,按照钟声的节奏敲击着墓碑:“如果把钟声的频率转化为音符...”林夏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迅速掏出笔记本记录。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两人惊讶地发现,这竟然是《双生协奏曲》的前奏。

“顾言是想告诉我们,秘密藏在音乐里。”

沈砚眼中闪过光芒,“而苏月的《安魂曲》,可能就是解开这个秘密的钥匙。”

回到学校的琴房,两人再次翻开《安魂曲》乐谱。

这一次,他们按照钟声的节奏重新排列音符,竟然发现了一段隐藏的旋律——那是一段告白,关于顾言和苏月的爱情,以及他们发现的学校地下隐藏的音乐密室。

在密室里,他们找到了顾言当年的实验记录,原来他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声波制
造特殊的物理现象。

而这个研究,却触碰到了某些人的利益,最终导致了他的“意外”死亡。

“所以,陆明很可能只是一枚棋子,背后还有更大的势力。”

林夏皱眉,看着记录上模糊的签名,“但至少,我们已经为苏月老师和顾言学长讨回了公道。”

沈砚点点头,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剩下的谜题,我们以后慢慢解。

毕竟,我们还有一辈子的时间。”

晨光透过琴房的窗户洒在他们身上,交织成一片温暖的光晕。

远处,上课铃响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

在这个充满谜团的校园里,两个高智商的灵魂,将继续用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第五章:声波密码与暗影追逐琴房地下室的石壁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沈砚将录音笔凑近台灯,金属外壳在光束下泛着冷光。

当电流杂音逐渐退去时,苏月的声音突然清晰地响起:“顾言,他们说‘月光计划’下周就要启动了......”林夏的手指猛地攥紧沈砚的手腕。

这个名字她在顾言的实验记录里见过——那是一份用密文记载的声波实验方案,标注着“禁止外泄”的红色印章。

录音里传来纸张翻动的窸窣声,顾言的声音带着罕见的颤抖:“校董会想用次声波装置控制学生情绪,苏月,我们必须阻止他们......”突然,电流声刺耳地炸开,录音戛然而止。

沈砚迅速掏出随身携带的频谱分析仪,将录音文件导入设备。

林夏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忽然指着一段异常的高频震颤:“这是摩斯密码!”

两人俯身盯着屏幕,随着密码被逐个破译,一行令人毛骨悚然的文字出现在笔记本上:2003.9.19,钟楼,陆明只是棋子。

日期正是苏月坠楼当晚,而“钟楼”二字让沈砚想起校史记载中那个废弃的天文观测台。

午夜的钟楼笼罩在薄雾中,铁门上的锈迹在手电筒光束下宛如干涸的血迹。

林夏刚触到门把,沈砚突然按住她的手,指尖指向门缝里露出的半片蓝色布料——正是那晚在琴房外消失的衣角。

“陈默?”

林夏低语,却见沈砚摇头,从口袋里摸出物证袋里的荧光粉:“上次在灌木丛捡到的纤维属于聚酯
纤维,而陈默的校服是棉质的。”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冷意,“这个人,一直在模仿陈默的行动。”

铁门在吱呀声中打开,腐叶与铁锈的气息扑面而来。

螺旋楼梯尽头的观测台积着厚灰,唯有中央的旧电脑桌有明显的擦拭痕迹。

沈砚戴上手套打开抽屉,里面掉出一本工作日志,最新一页用红笔圈着“9.19”,旁边写着:按计划触发装置,清除隐患。

林夏的目光被桌角的相框吸引。

照片里年轻的校董会主席李崇山搂着一个男孩,那孩子胸前的校徽隐约可见“高三(1)班”字样。

她突然想起陈默说过,当年被陆明替换的保送生后来进了校董会任职——而那人正是李崇山的侄子。

“看这个!”

沈砚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他站在观测台边缘,指着天花板上的圆形装置,金属网格里嵌着微型扬声器,“这是次声波发射器,和顾言记录里的设计图一模一样。”

林夏刚要开口,窗外突然闪过一道黑影。

她追至楼梯口时,只见蓝色衣角消失在操场的银杏林中。

当她折返观测台时,却发现沈砚扶着额头跪在地上,电脑屏幕上的文件正在被批量删除。

“是次声波...”他咬牙切齿,从口袋里摸出降噪耳机塞给林夏,“对方想让我产生眩晕呕吐,毁掉证据...”话音未落,整座钟楼突然剧烈震动,天花板的石灰簌簌掉落——有人正在启动发射器。

林夏迅速将沈砚护到桌底,瞥见他口袋里的U盘正在闪烁红光。

那是他们刚才复制的文件,里面有校董会贪污实验经费的证据。

她抓起U盘塞进制服内袋,忽然想起苏月乐谱里的应急方案:“用高频音波干扰!”

沈砚一愣,随即掏出手机打开钢琴APP,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敲击。

当《月光奏鸣曲》的高音C持续响起时,次声波的嗡鸣明显减弱。

林夏趁机扯下窗帘打结,将两人固定在桌腿上,感受着声波震颤逐渐平息。

黎明时分,警方的警笛声穿透薄雾。

李崇山在办公室被捕时,保险柜里还藏着未销毁的“月光计划”财务报表。

而在钟楼地下室,技术人员拆除了最后一台次声波装置,露出墙缝里顾言当年写下的血字:他们害怕真相的频率。

医院走廊里,沈砚看
着林夏手腕上被碎玻璃划出的血痕,眼神里既有心疼又有钦佩:“当你用窗帘固定我们时,我忽然明白苏月为什么把乐谱留给你母亲——你们都有在绝境中创造生机的本能。”

林夏笑着晃了晃手里的U盘:“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用双生的频率共振。”

她凑近他耳边,压低声音,“昨晚在钟楼,你播放的根本不是《月光奏鸣曲》,是《双生协奏曲》的变奏版,对吗?”

沈砚挑眉,指尖轻轻刮过她的鼻尖:“看来下次得提高保密等级了,林教授的女儿。”

阳光透过病房的窗户洒在两人交叠的手上,远处传来陈默练习小提琴的声音。

那首《安魂曲》的尾音里,终于不再有阴霾,而是带着破茧而出的明亮。

正如沈砚在结案报告里写下的最后一句:真相或许会被杂音掩盖,但正义的频率永远不会失真。

第六章:共振阴谋与舞台谜局日内瓦国际会展中心的穹顶下,水晶吊灯将舞台切割成无数菱形光斑。

林夏穿着黑色缎面礼服,指尖轻抚小提琴弦,感受着台下三千观众的呼吸节奏。

沈砚身着燕尾服坐在钢琴前,袖口内侧的微型摄像头正将舞台后方的设备区摄入云端数据库。

“第七组,中国代表团。”

主持人的声音通过环绕音响传来,林夏注意到右侧VIP席上的灰发男子——国际声学学会理事汉斯·施耐德,他西装内袋露出的银色怀表链,与校董会文件里出现的境外联系人照片完全吻合。

“保持微笑。”

沈砚低声提醒,琴键上的指尖却在弹奏《致爱丽丝》的间隙,敲出摩斯密码,“东侧音响柜有电磁异常。”

林夏颔首,弓毛擦过E弦时故意偏了半度,发出的杂音通过琴身麦克风传到后台监控室——那是他们约定的“异常信号”。

后台化妆间里,陈默正在调试备用琴弦,忽然收到沈砚发来的频谱图。

三个月前他以特长生身份入选代表团,此刻正借着整理设备的机会,将微型干扰器接入主音响系统。

当林夏的小提琴滑入《双生协奏曲》变奏段时,他精准地按下遥控器,舞台左侧的LED屏突然闪过一串乱码——那是U盘里加密文件的碎片。

汉斯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站起身,假装整理领带,实则用袖口
的微型对讲机低语:“计划提前至中场休息。”

林夏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她看见汉斯身旁的女助理打开化妆镜,镜面反射出后台通道的电子锁密码——0919,又是那个贯穿二十年的数字。

“该你了。”

沈砚在间奏时轻声说,同时将琴凳向右侧挪动三厘米。

这个细微动作触发了皮鞋底的压力传感器,会展中心的Wi-Fi网络中顿时泛起涟漪——他们植入的蠕虫病毒正在入侵监控系统。

中场休息时,林夏以补妆为由溜进后台。

电子锁在密码输入后发出轻响,门内竟是间摆满精密仪器的实验室。

她迅速掏出微型扫描仪,对着墙上的电路图拍照,突然听见身后传来布料摩擦声。

“林小姐对声学研究很感兴趣?”

汉斯的声音带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温和,他手中的钢笔尖闪烁着冷光,“当年顾言也总是对不该好奇的东西太执着。”

林夏转身时已将扫描仪藏进袖口,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慌:“我、我迷路了......”话音未落,沈砚的声音从走廊传来:“林夏?

你的胸针掉在琴房了。”

汉斯的目光瞬间被林夏胸前的蓝宝石胸针吸引——那是苏月的遗物,此刻正随着她的呼吸轻轻起伏。

沈砚走进房间,指尖在裤袋里按下录音键,同时注意到实验台上的次声波增幅器,其核心部件正是取自槐城三中的钟楼装置。

“原来施耐德先生在研究频率对脑电波的影响?”

沈砚假装随意地翻看桌上的论文,“我记得这类实验在欧盟是被禁止的。”

汉斯的笑容逐渐冰冷:“聪明的孩子总是活不长久。”

他突然按下桌上的红色按钮,整座建筑的应急照明瞬间亮起,林夏感觉一阵眩晕——低频声波正在穿透她的耳膜。

沈砚立刻拽过她躲到实验台后,同时从领口扯出项链——那是改装过的超声波发生器。

当高频音波与次声波在空中相撞时,空气中泛起肉眼可见的涟漪,实验台上的玻璃瓶纷纷炸裂。

“走!”

沈砚抓起林夏的手冲向安全通道,却发现出口已被金属栅栏封锁。

林夏忽然想起化妆间里的通风管道,拽着他拐进女洗手间,用随身携带的万能钥匙打开天花板隔板。

爬行通道里弥漫着灰尘,林夏的礼服裙摆被金属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