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荡歌小说 > 其他类型 > 下雨天借的伞林遇夏热门全局

下雨天借的伞林遇夏热门全局

苏蕴宁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她在大学图书馆门口借了一个陌生人的伞,约好下周同一时间归还。他们每次见面,她都没带伞。第三次,他没带伞,却说:“那你下次来,是不是就不是为了还伞了?”她在雨天借走了他的伞,却借走了他的等待和心事。1雨天的相遇四月的江南,总是雨水缠绵。校园图书馆的白墙红砖在潮湿的雾气中泛着一层淡淡的朦胧,像从旧电影里抽出来的场景,安静又温柔。天色已晚,窗外雨声淅淅沥沥,伴随着翻书声、笔尖划过纸面的窸窣,构成了这个春日晚上的背景音。林遇夏合上了书。她低头看了眼手表,指针指向晚上九点零三。图书馆即将闭馆,值班的管理员正在提醒最后几位还未离开的学生收拾东西。她慢吞吞地把笔记本收好,动作温和得像不舍得吵醒一只沉睡的小猫。外面正在下雨,她没有带伞。站在图书馆门...

主角:林遇夏热门   更新:2025-05-19 17:4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遇夏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下雨天借的伞林遇夏热门全局》,由网络作家“苏蕴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她在大学图书馆门口借了一个陌生人的伞,约好下周同一时间归还。他们每次见面,她都没带伞。第三次,他没带伞,却说:“那你下次来,是不是就不是为了还伞了?”她在雨天借走了他的伞,却借走了他的等待和心事。1雨天的相遇四月的江南,总是雨水缠绵。校园图书馆的白墙红砖在潮湿的雾气中泛着一层淡淡的朦胧,像从旧电影里抽出来的场景,安静又温柔。天色已晚,窗外雨声淅淅沥沥,伴随着翻书声、笔尖划过纸面的窸窣,构成了这个春日晚上的背景音。林遇夏合上了书。她低头看了眼手表,指针指向晚上九点零三。图书馆即将闭馆,值班的管理员正在提醒最后几位还未离开的学生收拾东西。她慢吞吞地把笔记本收好,动作温和得像不舍得吵醒一只沉睡的小猫。外面正在下雨,她没有带伞。站在图书馆门...

《下雨天借的伞林遇夏热门全局》精彩片段

她在大学图书馆门口借了一个陌生人的伞,约好下周同一时间归还。

他们每次见面,她都没带伞。

第三次,他没带伞,却说:“那你下次来,是不是就不是为了还伞了?”

她在雨天借走了他的伞,却借走了他的等待和心事。

1雨天的相遇四月的江南,总是雨水缠绵。

校园图书馆的白墙红砖在潮湿的雾气中泛着一层淡淡的朦胧,像从旧电影里抽出来的场景,安静又温柔。

天色已晚,窗外雨声淅淅沥沥,伴随着翻书声、笔尖划过纸面的窸窣,构成了这个春日晚上的背景音。

林遇夏合上了书。

她低头看了眼手表,指针指向晚上九点零三。

图书馆即将闭馆,值班的管理员正在提醒最后几位还未离开的学生收拾东西。

她慢吞吞地把笔记本收好,动作温和得像不舍得吵醒一只沉睡的小猫。

外面正在下雨,她没有带伞。

站在图书馆门口的屋檐下,林遇夏犹豫着。

天已经黑透了,风带着潮湿的水汽扑面而来,她抬头望着雨帘发了几秒呆。

雨不大,却细密得像织了一整片帘子,挂在天与地之间,根本无法穿透。

她翻出手机,看了一眼天气预报——准确得让人无奈。

“真是准得讨厌。”

她小声嘀咕了一句,打算发信息给室友,让她来救场。

还没来得及按下发送,一个声音在她耳边响起,低而稳:“没带伞?”

林遇夏下意识侧过身,一个穿着灰色风衣的男生站在她身旁,手中撑着一把黑伞,伞面还有雨滴轻轻滚落。

男生看起来年纪不大,干净利落的短发,鼻梁挺直,眼神沉静,手里拿着一本合上的笔记本和黑色原子笔,像是刚刚从图书馆离开。

林遇夏一愣,随即点头:“嗯,忘了看天气。”

男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伞向她递了递,语气平静得像是陈述一个事实:“借你,记得还我。

下周这个时间,在这里。”

林遇夏有点犹豫:“可是……你呢?”

“我宿舍不远。”

他说。

她看着他衣服已经被淋湿了一角,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却又不想在雨里等太久,最后轻声说了句“谢谢”,小心翼翼地接过那把伞。

伞柄有些凉,像那晚雨后的空气。

她撑开伞,小跑着走进夜雨中,伞下是她湿润又清澈的眸光,在夜色中
不时回头望他一眼。

那一晚的雨,没带来雷声,也没留下闪电,只是悄悄地,在两个尚未交集的世界之间,轻轻地搭了一座桥。

而她并不知道,她借走的不是一把伞,而是一个男生多年来小心翼翼的期待。

他站在图书馆门口,看着她撑伞奔入夜雨,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一片昏黄灯光中。

他把手里的书抱紧了些,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封面。

那本书叫《光的方向》。

雨还在下,但他心底某个角落,似乎已经悄悄升起了一道光。

2第二次归还这一周,林遇夏一连看了三次天气预报。

一次是周二午后,图书馆窗边阳光正好,图书管理员还在喷清洁剂,她躲在文学理论书架后面,偷偷打开手机,看那天熟悉的图书馆门前是否会下雨。

一次是周五凌晨,她从梦中醒来,下意识摸到床边手机,查看未来24小时的降水概率,睡眼惺忪地在心里念叨:“最好别下雨……也最好别太晴。”

第三次,是周六晚上。

她坐在宿舍床上,室友正吵着要订奶茶,她却盯着手机上的天气小图标发呆。

百分之六十的降水概率,像一个模糊的问句:你去吗?

你会去吗?

你,会带伞吗?

那天夜里,她梦见自己忘记还伞,男生转身走进图书馆,雨落进他的背影里,融进他未说完的话。

星期天傍晚,林遇夏还是出发了。

天空如约阴沉下来,乌云像一层未醒的灰色薄被,盖住校园的屋顶。

风潮湿又不冷,像在提醒人们,雨快来了。

她到图书馆门口时,雨点刚好落下。

啪嗒、啪嗒,密密麻麻地洒在红砖小道上,像某种巧妙的安排。

而他,已经站在原地了。

那把黑伞并不在他手里,但他却像知道她一定会来一样,目光没有半点意外,只有温和的注视。

林遇夏走近,低声说:“你怎么又来了?”

“约好了不是吗?”

他的语气淡淡,却笃定。

“可是我……”她看了眼怀里的伞柄,顿了顿,低头承认,“我又忘带伞了。”

他笑了。

这一次,不再是沉静的表情,而是嘴角微微扬起的弧度,像春天里最不动声色的晴光。

他伸出手,像第一次那样,将伞握住,又自然地站到了她身边:“那就下次吧。”

他们一同站在图书馆门口,雨落下时,两人
肩膀几乎贴着,空气中混合着潮湿的树叶味与书页的墨香。

她悄悄看了他一眼,发现他站得比她更外一点,伞倾向她这边。

林遇夏忽然有点想笑,不是因为好笑,而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心跳感——仿佛下雨天不再是麻烦,而是一种巧妙的邀约。

“你是不是在图书馆工作?”

她忽然问。

“偶尔值班,顺便自己看书。”

“上次你看的那本,是建筑方面的?”

她试图不显得太刻意。

“嗯,《空间与人的关系》。

看完就还了。”

“听起来很……有哲理。”

他看了她一眼,轻声说:“其实你每天待在图书馆的角落,就和那本书讲的空间感很像。

你看起来总是很安静,但却很有存在感。”

林遇夏怔住了。

她没有想到他会注意到自己在图书馆的习惯,更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别人眼中“有存在感”。

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这两次借伞,或许并不只是“巧合”。

“你叫什么名字?”

她终于问。

“沈执。”

他说。

她点点头:“林遇夏。”

“遇夏,是遇见夏天的意思吗?”

“嗯,也可以是……在雨天里,遇见了你。”

她说完才意识到这句话太直白,脸颊微红,想转身躲进雨里。

他却笑了,伸手拉住伞柄:“等等,至少让我先把你送到教学楼下。”

雨落得更大了些,滴滴答答地打在伞面上,像是这个校园偷偷说出的心事。

他们并肩走进雨中,一把伞,两个人,脚步不快,却刚刚好。

她从未想过,一场春雨可以这样温柔。

他也从未想过,有人会在第二次的“忘带伞”后,还留在身边。

那天晚上,她回到宿舍,偷偷打开备忘录,打下一行字:“今天是第二次借伞,伞还在,心也有点乱。”

3不是为了还伞星期天晚上的图书馆,比平时要安静。

连风声和雨声,都像是小心翼翼地从玻璃窗外路过,生怕惊扰了这层学术与静谧编织的薄幕。

林遇夏坐在靠窗的阅览区,翻着一本《岛上书店》,却没读进去几行字。

她心里有点乱,又不是真的乱。

准确来说,是某种莫名的情绪,在这段时间悄然发芽了,甚至比江南的春雨还要安静,却更有穿透力。

从她“借”走那把伞开始,她和沈执已经见了四次面。

第一次,是借伞。

第二次
,是还伞——却又没还。

第三次,是图书馆偶遇。

他从她身旁经过,轻声说了一句“你还是忘带伞啊”,她一边脸红,一边嘴硬地回:“说不定是故意的。”

那天晚上下了暴雨。

他还是撑着那把黑伞,陪她走了半条校园。

第四次,是今天。

她终于想起了要带伞,但还是在他走近时,鬼使神差地把它塞进了包里。

她一度想问问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可当他站在她对面,轻声问:“走吗?”

时,她便跟了上去。

他们走出图书馆,雨还在下,细细密密,像织了一层透明的空气。

沈执撑起伞,两人再次走在伞下。

这一次,没有人再提“借还”的事,反倒像是约定成俗般的默契,一到周日傍晚,她会忘带伞,而他会记得站在图书馆门口。

沈执走得慢,步子沉稳,不像她的性子总带着一点犹豫。

林遇夏悄悄看了他一眼,忍不住问:“你是不是一直就知道我会来?”

“我猜你会。”

“万一我不来呢?”

“那我等。”

她一怔。

这句话说得太自然,像是在说“雨会停”、“春天会来”,没有刻意,却动人。

林遇夏低下头,盯着自己鞋尖,犹豫了一下,轻声说:“其实我……今天带了伞的。”

“我知道。”

“你……怎么知道?”

“你包鼓得有点明显。”

她顿住,轻轻哼了一声:“你还装作不知道。”

“不是装。”

他轻声说,“我只是等你开口。”

林遇夏咬了咬唇:“那我要是一直不说呢?”

沈执顿了几秒,忽然偏过头,望向她,嘴角有一丝浅笑——那笑带着点隐忍的克制,却又带着真诚的温柔。

他说:“那你下次来,是不是就不是为了还伞了?”

这句话落下的瞬间,周围像静了一下。

雨还在落,但落在他们伞边的雨声,忽然变得温柔了。

林遇夏觉得自己的心也“砰”地跳了一下,然后一下又一下,怎么也停不下来。

她抬头看他。

沈执的眼神清澈却不锋利,是那种能温柔看穿人的目光。

他不再是初见时的陌生人,也不是那个偶然借伞的路人,而是在她心里,占据了一个越来越重要位置的人。

林遇夏没回答他的问题。

她只是低下头,像是心虚,又像是害羞,轻轻“嗯”了一声,然后朝他靠近了一点点。

伞,没有变
大,但却似乎更加包容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雨没停,他们也没停。

那天晚上,他们一起走到了校园西门口,一路说着无关紧要的话题,从喜欢的书,到难吃的食堂三楼套餐;从谁在图书馆角落偷偷打过瞌睡,到哪天的雨下得最大。

林遇夏第一次觉得,下雨天也可以让人心安。

分别时,她轻声说:“那,下周见?”

沈执点点头,没问她会不会带伞,只是说:“我还是会来。”

她看着他站在雨中,黑伞在他头顶撑开,背影被昏黄的路灯拉长,像一段柔和的伏笔,等待下一次被续写。

夜晚,回到宿舍,她坐在书桌前,打开备忘录,又写了一行字:“今天是第四次遇见。

雨还是雨,他还是他,但我……好像已经不是我了。”

4图书馆的午后林遇夏最近的日常,悄悄变了些。

她开始不自觉地把每周日下午三点,留出来;她开始每次出门时都要瞥一眼天空,不为天气,而是为某种“可能性”;她甚至在去图书馆前,会多花几分钟在镜子前整理刘海。

<但她谁也没说。

包括室友在内,没人知道她在等一个人——一个说不上“喜欢”,却越来越放不下的人。

这天午后,天气出奇地好,图书馆天窗洒下碎金一样的阳光,连窗边积着灰的书架也显得温柔了几分。

林遇夏坐在二楼阅览室,一杯黑咖啡,一本厚书,阳光正好。

书读到一半,手机震了一下,是沈执发来的消息:沈执:今天没雨,你还来吗?

她噗地笑出声。

回了一句:林遇夏:你不是说,雨不雨都来吗?

他回复很快:沈执:嗯,所以我来了,想看看你是不是真的不是为了还伞了。

林遇夏心脏微微一紧,脸也不争气地红了起来。

她放下书,小跑着下楼,在图书馆门口看到了他。

沈执站在花坛边的长椅旁,穿着藏蓝色的风衣,身边没有伞。

阳光从树叶缝隙洒下,在他发间留下一层淡金色的光晕。

他低着头,像是在看一本小册子,指尖不经意地翻页,神色安静又专注。

她慢慢走过去,站定:“我来了。”

他抬头看她,眼里有一瞬间亮了。

“我知道。”

他说,“你书包的拉链没拉,你跑下楼的时候还晃了一下。”

她赶紧转头拉
好拉链,耳根都红了。

“走吧。”

他笑着说,“今天带你去个地方。”

“去哪?”

“图书馆顶楼。”

“顶楼?”

她疑惑地看着他,“不是不开放的吗?”

“对大多数人不开放。

对勤工俭学的图书管理员来说,是一间‘工具间’。”

他说完,朝她眨了下眼,“有点秘密基地的意思。”

她跟着他穿过阅览室,拐进一条平时从未注意到的小通道。

那里有一扇窄窄的门,没有标识,钥匙藏在门框后一个小钩子上。

沈执熟练地打开,木门“咯吱”一声,应声而开。

楼梯陡而狭窄,光线昏黄。

他走在前面,不时回头看看她有没有踩稳。

终于抵达顶层,一阵风扑面而来。

那是一块平坦的天台,被书架和天台围栏围成一个不大的方形空间。

靠北的一侧还有一张老旧的铁椅和木制长桌,像是某位前任管理员留下的遗物。

“这里……是你平时一个人待的地方?”

她问。

“偶尔。”

他点点头,“心烦的时候,或者觉得楼下太吵。”

“你很常心烦吗?”

他看了她一眼:“不是我,是世界。”

她不由得笑出声。

沈执走到长桌前,从背包里掏出两个保温杯和一个便当盒,递给她:“今天没雨,我就换一种方式留下你。”

林遇夏怔住。

他眼底没有开玩笑的意思,语气平静,却带着某种只对她才会有的认真。

“你准备了便当?”

“嗯,早餐店老板是我邻居,我多买了一份,怕你没吃。”

林遇夏低头打开杯盖,发现是她最爱喝的黑糖姜茶。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喝这个?”

“上次你在自习桌下放过一次,杯子还没洗。”

他说得轻描淡写,“记得而已。”

她怔住,忽然想哭。

不是因为感动到夸张,只是因为——有人默默看着你、记得你、不声不响地为你准备好喜欢的东西,这种温柔,太少了。

她没说话,只是咬了一口饭团,努力压下眼眶的酸意。

风吹过图书馆顶楼,林遇夏抬头看见天很蓝,天台一角的风铃在风中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她终于开口:“我想,可能真的不是为了还伞了。”

沈执笑了,低声说:“我知道。”

那天傍晚,他们坐在图书馆顶楼,聊了很久,从初中的作文题,到小时候对未来的幻想。

沈执说:“我
小时候想当宇航员。”

林遇夏惊讶:“你现在在学建筑啊,差挺远的。”

“但建筑也是某种造梦的方式。”

他说,“只不过,我后来发现,比起飞向宇宙,我更想留在某个人身边,给她一把屋檐,能挡风。”

林遇夏的心,忽然就被击中了。

不是因为他说得多动人,而是因为那一刻,她突然有点确信了:她找到了那个人。

那晚,回宿舍的路上,她再次打开备忘录。

“今天是第五次遇见。

我带了伞,却没想过要打开。

原来,有些人,是想靠近的,不只是借伞的借口。”

5说不清的默契四月的校园,绿得正好。

教学楼后的小路上,香樟树的枝叶茂密,阳光被切割成碎片,洒落在青石板上,地面像打翻了金粉。

林遇夏踩着斑驳的光影,背着包,刚上完选修课,慢悠悠地往图书馆方向走。

她的耳机里放着《莫扎特小夜曲》,眼前却浮现的是沈执早上发来的那句短信。

沈执:图书馆后排那个靠窗的位置,今天留给你。

这一整天,她都没忍住时不时去看手机,仿佛那条消息的存在本身,就是她日子的亮点。

她绕进图书馆,熟门熟路地走向二楼阅览室。

靠窗的位置空着,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西洋建筑简史》,封面压着一张便利贴,潦草字迹一如既往:“我在前排三格远,看书时也能偷看你,挺好。”

林遇夏噗地笑出声,小心翼翼收起便签,像藏起一个微小的、只属于她的快乐。

坐下后,她没急着看书,而是偷偷看向沈执那一排。

他确实坐在她斜前方,靠近窗边的位置,专注得像画进静物素描里的背景。

他一向如此。

无论是第一次借伞时那样淡定地站在雨中,还是在图书馆角落一坐就是一下午,从不喧哗,却总能让人察觉到他的存在。

而现在,他的存在,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

林遇夏翻开笔记本,写下今天的计划,但脑袋却始终处在某种温热的浮游状态里。

她努力看进书里,却读了几行后又回神,偷偷在本子边角画了一个小人——撑着伞,站在一棵大树下。

“咳。”

耳边突然出现一声轻咳。

她抬头,就看到沈执正站在她桌边,手里端着两杯热可可。

“图书馆冷气太强。”

他说,“你没穿外套。


”林遇夏这才意识到,自己起身太匆忙,连外套都忘了。

她接过杯子,杯壁温热,烫得刚刚好。

“谢谢你。”

“你总是容易忘。”

他说,“我习惯了。”

“我不是故意的。”

“我知道。”

他看着她,眼神温柔又坦然,“我也不是故意的。”

她一怔,低头喝了一口可可。

甜味涌入口腔的时候,她忽然想起,那年冬天,她也是在图书馆门口借的伞,也是这个人,在她不经意的空白时刻伸出手,给了她一点温度。

他们的互动,没有告白,没有标签,却在一日复一日的日常里,生出了一种说不清、拆不散的默契。

校园艺术节开始了。

林遇夏被选中做文学院展台的志愿者,要在操场布置一个小型阅读角。

布展那天下午,她顶着大太阳跑前跑后,脸都晒红了。

沈执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拎着两个饮料袋和一卷胶带。

“你怎么来了?”

她惊讶。

“建筑系布展就在隔壁,我布完早。

看你热得快晕了,过来救场。”

“你不是不喜欢热闹吗?”

“我不是来凑热闹,是来找你。”

他说这话时,像是在说今天的风很大,一点都不矫情,却打得她心里一颤。

他蹲下帮她固定展板,熟练得像是做了很多次,甚至比她还熟练。

“你以前做过?”

“去年我系布展我全包了,图纸也是我画的。”

他停了停,“其实……我去年也来过文学院的展台。”

“那我们去年是不是就见过?”

“见过。”

他低头,嘴角带着一点笑,“你站在书摊边,翻了一本村上春树,边看边吃冰淇淋,把封面弄得一塌糊涂。”

林遇夏脸一红:“你记得这么清楚?”

“嗯。”

他说,“那时候就觉得,你应该是个不容易忘掉的人。”

艺术节结束那天晚上,两人一前一后走在校园林荫道上,夜风里带着青草香和烟火味,林遇夏低着头,半天没说话。

“遇夏。”

沈执忽然叫住她。

她“嗯”了一声。

“如果有一天不下雨了,你还会来图书馆门口吗?”

林遇夏停下脚步。

四周太安静,连脚步声都消失在夜风里。

她慢慢转身,看着他,眼神平静却认真。

“我不是为了雨才去的。”

“那你为了什么?”

她抿了抿唇,像是在克服一场告白。

“我为的是——有人撑伞,有人
等我。”

沈执愣住。

他没有立即回答,只是走上前,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发,那动作克制而温柔,像捧着一场迟来的春天。

“我会一直等你,不管下不下雨。”

那天晚上,林遇夏写下日记:“第六次了。

我们没有明确的约定,没有牵手,但我知道,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我们彼此都知道的答案了。”

6那张照片里的你四月底,学院摄影社举办了一个“捕捉生活的温柔”主题展,号召学生提交关于校园日常的摄影作品,用镜头记录平凡中的温暖。

林遇夏原本只是去凑热闹。

但她在展板前停住了。

一张照片吸引了她的全部注意——画面定格在教学楼后的小道上,黄昏时分的光线像柔软的滤镜,洒在树影斑驳的地面上。

照片中央,有个女孩,身背斜挎包,头发微卷,被风吹得轻轻扬起,低着头,走得很慢,像在听耳机里的某首慢歌。

那是她自己。

她记得那天——那天下午她刚从选修课出来,正准备去图书馆。

照片下没有署名,只简单写了一句:“她像所有温柔都应许过的傍晚。”

林遇夏怔在原地,手指轻轻贴上照片下缘,心跳没来由地开始加快。

是谁拍的?

是什么时候?

他站在什么角度,又为什么要拍这一幕?

那一瞬间,许多零碎的细节忽然拼凑起来:沈执每次在她出现前几分钟抵达图书馆,明明不爱拍照却经常拿着相机,说在帮建筑系做记录……他的沉默,他的笨拙,他的一点点试图靠近。

林遇夏转身,远远就看到沈执站在人群外,双手插兜,安静地等着,像是习惯了在她走出来的路口守望。

她走过去,没再犹豫。

“是你拍的,对吧?”

她问。

他没否认,只是点了点头。

“你拍那张照片……多久了?”

“那天刚好带了相机,看到你从教学楼出来,逆光特别好看。”

他顿了顿,“所以就拍了。”

“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沈执低头,嗓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怕你觉得我太突然。”

林遇夏看着他,忽然很想笑,却又鼻头发酸。

“你怕突然,可是你也一直在身边,不说话、不多问,只是默默出现。

我该怎么回报你这份‘突然’呢?”

沈执抬头,望进她眼里,眼神一点点变柔。

“你能站在我拍的画
面里,已经是我最想要的回报。”

那一刻,林遇夏觉得自己所有犹豫都失效了。

她从来不是个冲动的人,可现在,她鼓起勇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折纸伞——那天她开玩笑折给沈执的,说这是“纪念初遇的象征”。

“给你。”

她把纸伞放在他掌心。

沈执低头,看到那张用草稿纸折的小伞,角落里还写着两个字:“遇夏”。

“这是还伞吗?”

他问。

“不,”林遇夏认真地看着他,“是告诉你,以后我想和你一起撑伞了。”

沈执不说话,只是慢慢笑了。

他将纸伞小心翼翼收进口袋,然后拉住她的手,力道温柔,却又不容挣脱。

“我也想,一直撑着伞等你,不管你来不来。”

“那我来了呢?”

“那我就牵住你,不再放开。”

那天晚上,林遇夏在宿舍阳台打电话给沈执。

她靠在窗边,望着夜色浓重的操场,嗓音低软。

“沈执,其实你第一次递伞给我时,我就记住你了。”

“我以为你忘了。”

“我没有。”

她轻笑,“只是,我那时候还不知道,借的不是伞,是陪伴。”

电话那头的沈执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遇夏,谢谢你——终于不是为了‘还伞’才来了。”

“嗯。”

她答,“以后我们一起走,不等雨,也不怕晴。”

7一起走回去的路初夏来得有些悄无声息,校园的草地从深绿变成了亮绿,图书馆门口的玉兰花一夜之间全开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甜香。

林遇夏和沈执已经在一起一个月,还是没有正式公开,但身边几个朋友早已悄悄看出点什么。

他们在图书馆依旧坐得不远,偶尔交换笔记,更多时候只是并肩坐着,各做各的事,却很安静、很安心。

这天晚上,林遇夏留在学院做志愿者,帮忙整理毕业展布展物料。

忙完的时候已经快十点,天完全黑了,校园小道上连路灯都稀稀落落。

她站在教学楼门口,低头正想打车,就听见身后熟悉的脚步声。

“还在想怎么走回去?”

沈执站在她身后,手里拎着一瓶水,脸上有些汗,像是刚从操场那边小跑过来。

“你怎么来了?”

“我猜你可能会晚走,就过来看看。”

林遇夏看他一眼,嘴角没忍住弯起来:“你不怕我早走了?”

“那也没关系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