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些我从未想过的公司或个人。
“城市之光”项目的设计被修改了上百处,有些是无伤大雅的细节,但有十几个关键节点,涉及结构、材料和消防等核心安全指标,被他们偷偷降低了标准或偷换了劣质材料。
这些改动在外观上看不出来,但在长期使用中会埋下巨大隐患。
“这是谋杀。”
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他们不是在建造一座建筑,而是在建造一个定时炸弹。
除了项目本身的问题,瞿骁还挖出了栾承康和栗樱的一些私人信息。
他们之间的通讯记录非常谨慎,大部分是工作内容,但偶尔穿插着一些简短、暧昧的对话,证实了他们的情人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在某些时间点,栗樱会背着栾承康,与一个代号“M”的人进行加密通讯,内容涉及一些关于“境合”公司内部人员变动和财务情况的汇报。
而栾承康,则在同时期与另一个代号“K”的人保持着密切联系,讨论的似乎是如何进一步压缩项目成本和转移资金。
“M”和“K”是谁?
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这些都指向了栾承康和栗樱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大网络。
我将这些信息与连工分享。
连工听完,叹了口气。
“这水比我想的还深。”
连工说,“‘城市之光’项目牵扯的利益太大了,不是栾承康和栗樱两个人就能玩得转的。
他们只是台前的人。”
“连工,您知道‘M’和‘K’可能是什么人吗?”
我问。
连工沉思了一下:“代号这种东西,不好猜。
但在大连建筑圈里,能让栾承康和栗樱这种级别的人卖命汇报的,不会是小角色。
可能是更高层的资本,或者…权力。”
“他们自己内部就有问题。”
我说,“栗樱背着栾承康汇报,栾承康也背着栗樱有自己的小算盘。”
“内讧是迟早的事。”
连工说,“利益联盟是最不稳固的。
一旦蛋糕不够分,或者面临外部压力,他们就会互相撕咬。”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我说,“加剧他们的裂痕。”
“怎么加剧?”
连工问,“直接告诉他们对方的秘密?
太蠢了。
他们只会先联手把你撕碎。”
“当然不是。”
我说,“我们需要像放水滴一样,悄悄地,一点点地,把那些能引发他们猜忌和不安的信息,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