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与情感犯罪方向。
她常常在课堂上引用姐姐的案件,作为案例分析。
她说:“这不是一起普通的谋杀案,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战。
它告诉我们,伤害往往来自最亲近的人。”
有一次,她在模拟法庭上扮演辩护律师,面对陪审团时,她突然停顿了一下,然后说:“我不是为被告说话,我是想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事会发生。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惩罚,更是预防。”
她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婚姻中的权力结构与心理操控机制研究》,后来被多家学术期刊转载。
邱小强的母亲搬去了乡下。
她住在一个破旧的老屋里,门口种了几株向日葵。
每天早上,她都会给花浇水,然后坐在藤椅上发呆。
有人来看她,问她是否后悔生了这样一个儿子。
她摇头,嘴唇颤抖,却说不出话来。
几天后,她在集市上偶遇了顾母。
两人隔着几米远的距离对视,沉默良久。
忽然,她跪了下来,泪水夺眶而出:“我不是个好母亲……但我真的不知道他会变成这样。”
围观人群骚动起来,有人拍照上传网络,评论瞬间爆炸。
“原生家庭到底有多重要?”
“父母是不是该为孩子的行为负责?”
“她道歉有用吗?
能换回一条命吗?”
没有人给出答案。
舆论并未随着时间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媒体以“凤凰男弑妻案”为题,制作了一系列专题报道。
标题如刀锋般锐利:《当爱情成为毒药》《医生为何成杀手》《婚姻里的隐形杀手》心理学家在节目中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情感操控型杀人’,凶手利用亲密关系制造安全感,实则进行精神控制与肉体毁灭。”
法律学者呼吁:“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婚姻制度中的风险因素,建立更完善的保护机制。”
社交媒体上,无数网友自发转发顾苏的研究文章,评论区里堆满了感言:“愿你安息,也愿更多人因此觉醒。”
“真正的悲剧,不是死亡本身,而是那些藏在亲密关系背后的算计与谎言。”
一年后的清明节,顾苏墓前摆满鲜花。
她的学生们来了,同事来了,朋友来了。
还有许多陌生人,默默站在远处,不敢打扰这片宁静。
屏幕上播放着她生前录制的教学视频。
画面中的她穿着白大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