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荡歌小说 > 其他类型 > 异地恋被嘲笑,我们用offer打脸赵晴沈行舟前文+后续

异地恋被嘲笑,我们用offer打脸赵晴沈行舟前文+后续

田心如蜜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杆效应变成了跷跷板,资产配置变成了彩色饼图,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被我画成了积木结构。慢慢地,我发现金融世界并非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发现自己的设计背景竟然能为理解这些概念提供独特视角。“看,我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做成了信息图表。”我得意地向沈行舟展示自己的作品。“这太棒了!这种表达方式比教科书清晰多了。”他惊讶地说,“你知道吗?金融机构其实特别需要能把复杂概念简化的人才。”---大三上学期,机会来了。设计系的江教授在课后找到我。“林溪,系里有个跨学科创新实验班,和商学院合作,你有兴趣吗?”“什么项目?”我问。“为创业团队提供商业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持续一学期。”江教授说,“你最近不是对商业分析很感兴趣吗?”项目很快开始...

主角:赵晴沈行舟   更新:2025-05-15 14:4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晴沈行舟的其他类型小说《异地恋被嘲笑,我们用offer打脸赵晴沈行舟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田心如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杆效应变成了跷跷板,资产配置变成了彩色饼图,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被我画成了积木结构。慢慢地,我发现金融世界并非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发现自己的设计背景竟然能为理解这些概念提供独特视角。“看,我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做成了信息图表。”我得意地向沈行舟展示自己的作品。“这太棒了!这种表达方式比教科书清晰多了。”他惊讶地说,“你知道吗?金融机构其实特别需要能把复杂概念简化的人才。”---大三上学期,机会来了。设计系的江教授在课后找到我。“林溪,系里有个跨学科创新实验班,和商学院合作,你有兴趣吗?”“什么项目?”我问。“为创业团队提供商业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持续一学期。”江教授说,“你最近不是对商业分析很感兴趣吗?”项目很快开始...

《异地恋被嘲笑,我们用offer打脸赵晴沈行舟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杆效应变成了跷跷板,资产配置变成了彩色饼图,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被我画成了积木结构。

慢慢地,我发现金融世界并非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发现自己的设计背景竟然能为理解这些概念提供独特视角。

“看,我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做成了信息图表。”

我得意地向沈行舟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太棒了!

这种表达方式比教科书清晰多了。”

他惊讶地说,“你知道吗?

金融机构其实特别需要能把复杂概念简化的人才。”

---大三上学期,机会来了。

设计系的江教授在课后找到我。

“林溪,系里有个跨学科创新实验班,和商学院合作,你有兴趣吗?”

“什么项目?”

我问。

“为创业团队提供商业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持续一学期。”

江教授说,“你最近不是对商业分析很感兴趣吗?”

项目很快开始,我被分到一个研发金融APP的创业团队。

团队成员大多是商学院和计算机系的学生,只有我一个设计系的“异类”。

“你能负责UI设计,其他的我们来做。”

组长小马看着我说,语气里有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除了UI,我想参与用户调研和商业模式分析。”

我直接说。

小马愣了一下,“你懂这些?”

“试试就知道了。”

那个学期的项目经历让我成长了不少。

我熬夜研究竞品分析,做用户访谈,设计调查问卷。

团队讨论商业模式时,我不再只关注界面好看与否,而是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提升用户转化率和留存率。

“这个功能设计得很漂亮,但会增加获客成本,影响盈利模型。”

项目中期汇报时,我提出了自己的分析。

教授和组员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你这些在哪学的?”

小马问我。

我笑而不答。

---沈行舟的道路看似更顺畅,但同样充满挑战。

大三上学期,他通过层层筛选,获得了一家知名券商的实习机会。

“每天早上七点到岗,晚上经常十一点才能走。”

他的语气中有疲惫,也有兴奋,“但能接触到实际项目,比学校学到的多多了。”

---我们的进步和努力没有逃过赵晴的眼睛。

那学期,我因为跨学科项目获得了校“创新人才”称号,照片还登上了学校官网。


他们说,异地恋熬不过毕业,尤其我这种跨界去金融圈更是天方夜谭。

毕业聚会上,所有目光都带着同情或看戏。

直到那个高调炫耀的同学再次提起我的“劣势”。

我和异地四年的男友相视一笑,平静地抛出王炸:我们双双空降陆家嘴,就在顶级公司总部。

四年双向奔赴的秘密,在此刻引爆全场。

她的得意变成了破碎的玻璃声。

第 1 章毕业聚会。

赵晴挽着她那个西装革履的男友大步走来,周围人群自动分开,仿佛在迎接什么贵宾。

她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锁定在我们身上,嘴角微微上扬。

“林溪,沈行舟!”

赵晴的声音比平时高了八度,“我的天,你们竟然真的坚持到毕业了!”

整个大厅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我能感觉到沈行舟的手在桌下轻轻握住了我的。

四年异地恋,我们早已习惯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听说你们还在异地?”

赵晴拉开我对面的椅子坐下,她男友站在她身后,一副成功人士的姿态,“毕业季真是太残酷了,大家都在为前途发愁。”

我抿了口香槟,没有接话。

赵晴从大一开始就看不惯我和沈行舟的关系,总是阴阳怪气地预测我们会分手。

“林溪,你学设计的,这下毕业了是要回老家了吧?

或者随便找个地方先待着?”

赵晴歪着头,眼神里满是假惺惺的关心,“现在经济这么差,设计行业更是内卷,我表妹学设计的都只能回老家当电商美工了。”

周围几个同学发出低低的笑声,有人投来同情的目光,更多的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我感觉到沈行舟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手背,那是我们之间的暗号——别着急,让我来。

沈行舟站起身,动作优雅地牵起我的手。

他今天穿了件深蓝色西装,衬得他肩宽腿长,气场全开。

“林溪没有回老家。”

他的声音不高,却让周围的嘈杂声瞬间安静下来。

赵晴的笑容僵在脸上,她上下打量着沈行舟,眼神中的轻蔑毫不掩饰:“不回老家?

那能在魔都立足?

尤其是在陆家嘴这种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专业都能进的。”

她的话像一把刀,精准地戳向我的痛点——专业不对口。

设计专业想进陆家嘴金融圈,在大多数人眼里简直是天
频那头揉着太阳穴。

---一周后,第一批网申结果出来了。

我投递的十二家金融机构,只有三家给了笔试机会。

“三家已经不错了。”

沈行舟安慰我,“我认识的金融专业同学,有人投了二十家全军覆没的。”

但我知道,这三家都不是我们的目标公司。

真正的陆家嘴顶级投行,连笔试机会都没给我。

---第一次面试机会来自一家中型券商。

我穿着提前准备好的职业套装,化了淡妆,提前半小时到达面试地点。

候场时,我注意到其他候选人几乎都是金融、经济专业背景,谈话间不时蹦出专业术语。

面试官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西装革履,表情严肃。

他低头看了看我的简历,眉头微皱。

“林溪同学,你是设计专业的?”

“是的。”

“为什么不去应聘设计岗位?”

我早已准备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发现金融分析与设计思维有很多共通之处。

设计师需要理解用户需求,分析师需要理解市场需求;设计师创造视觉方案,分析师构建投资方案。

我相信我的跨界背景能为贵公司带来不同的视角。”

面试持续了四十分钟,比预计的三十分钟长。

我回答了关于市场趋势、行业分析的专业问题,也展示了我的数据可视化作品。

面试结束时,面试官的表情有所缓和,但依然保持着职业化的距离。

“我们会在一周内通知结果。

谢谢你的参与。”

走出面试室,我松了口气,给沈行舟发了条消息:“结束了,感觉还行,至少撑到了最后。”

三天后,拒信如期而至。

理由很官方:“虽然对你的背景印象深刻,但目前我们更倾向于招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候选人。”

---沈行舟的求职之路看似顺利些,但压力丝毫不小。

“今天群面遇到的对手太强了,”他在电话里说,“一个清华金融硕士,一个哥伦比亚大学回来的,还有个复旦特奖得主。”

“那你表现怎么样?”

“勉强hold住吧。

案例讨论时我提出了一个他们没想到的角度,面试官好像有点兴趣。

但这种群面太看运气了,要是遇到特别强的组或者特别弱的组,都不好发挥。”

我能感受到他的疲惫。

为了准备面试,他几乎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有时候我
沈行舟则在他们学校的金融建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听说你最近不务正业啊,放着设计不好好学,去搞什么金融分析?”

设计系迎新晚会上,赵晴端着酒杯“关心”地问我。

“多学点跨界知识,对设计也有帮助。”

我淡淡地回答。

“算了吧,金融圈那么难进,你以为看几本书就行了?

别到时候两头落空。”

她轻笑,“而且你男朋友那么好,学校里肯定有很多女生追吧?

何必为了异地恋委屈自己呢。”

我没有立刻反驳。

赵晴的话像一把刀,精准地刺向我心中最脆弱的地方。

“赵晴学姐,”系学妹小李突然插话,“林溪姐和她男朋友上周刚拿了校企合作的金融+设计创新奖,好像还有实习机会,我在教务处公告栏看到的。”

赵晴的表情僵住了。

我心里偷着乐,这次是沈行舟远程帮我完成的一个金融APP设计方案,我们没想到会获奖。

“是啊,多亏了我男朋友的指导。”

我故意补充,“对了,他说那个实习单位正好在陆家嘴。”

赵晴的脸色变得很难看,端着酒杯走开了。

---大三下学期开始,求职的阴云逐渐笼罩校园。

陆家嘴顶级企业的校招信息如约而至,看着那些严苛的要求,我和沈行舟都感到压力巨大。

“这家投行要求GPA 3.8以上,两段相关实习,还要顶尖大学背景。”

沈行舟念着招聘要求,声音有些紧绷。

“我查了一下,近三年他们在国内招的应届生,基本都是清北复交的。”

我盯着电脑屏幕。

那晚,我们都心事重重。

视频里,沈行舟欲言又止,最后只是说:“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已经比大多数人努力得多。”

“是啊,”我看着窗外的夜色,“但愿这份努力,能让我们真的在陆家嘴相见。”

求职季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大四开学第二周,各大金融机构的校招信息铺天盖地涌来。

我和沈行舟同时收到了各自学校就业办的通知:陆家嘴顶级投行和银行的校园宣讲会即将开始。

“听说XX投行去年在全国只招了28个应届生,清北复交占了24个。”

我对着手机屏幕念出论坛上的帖子。

“YY银行更狠,管培生全国只要15个,还有5个是留给海归的。”

沈行舟在视
方夜谭。

“赵晴,你猜得没错,”我微笑着看向她,“我确实在魔都,而且就在……陆家嘴。”

气氛瞬间凝固。

赵晴的表情像是被人按了暂停键,嘴巴微微张开却说不出话。

“陆家嘴?

你一个学设计的?

怎么可能?!”

她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但语调已经变了调。

沈行舟的手臂环上我的腰,他的声音平静却掷地有声:“而且,林溪拿到了摩根大通魔都总部的管培生Offer。”

全场爆发出低低的惊呼声。

赵晴的脸色煞白,她的男友也收起了之前的傲慢神情,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至于我,”沈行舟继续道,嘴角微微上扬,“拿到了汇丰银行魔都总部的Offer,就在摩根大通斜对面。”

“你们…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不知是谁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我和沈行舟相视一笑。

四年前那个火车站的告别,那个看似不可能的约定,那些无数个熬夜学习的深夜,那些被质疑被嘲笑的日子,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故事。”

我轻声说道。

“要不要告诉他们,我们的双向奔赴到底有多难?”

沈行舟的话让我思绪回到四年前的那个夏天。

大学报到前的那个傍晚,S市火车站的站台上挤满了赶车的旅客,而我和沈行舟却站在角落,与周围的匆忙格格不入。

“到点了,你该上车了。”

我看着手表,强迫自己保持平静。

沈行舟没有立刻回应,“林溪,”他突然转向我,眼神异常坚定,“我们不要做那种模糊不清的约定。”

“什么意思?”

“不要说等我回来这种话。”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展开后是一张陆家嘴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几栋高楼,“四年后,我们在这里见面。”

“你疯了?”

我笑出声,“你是金融专业还说得过去,我学设计的,怎么可能进这种地方?”

“所以这才叫目标,不是吗?”

他指着地图,“四年后,陆家嘴,顶峰相见。

不是我等你,也不是你等我,而是我们一起努力,在最好的地方相遇。”

站台上响起列车进站的广播。

沈行舟把地图塞进我手里,在我额头上轻轻一吻。

“记住,我们一起加油。”

没有撕心裂肺的哭泣,没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