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异地恋被嘲笑,我们用offer打脸赵晴沈行舟前文+后续

第5章

发表时间: 2025-05-15
杆效应变成了跷跷板,资产配置变成了彩色饼图,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被我画成了积木结构。

慢慢地,我发现金融世界并非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发现自己的设计背景竟然能为理解这些概念提供独特视角。

“看,我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做成了信息图表。”

我得意地向沈行舟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太棒了!

这种表达方式比教科书清晰多了。”

他惊讶地说,“你知道吗?

金融机构其实特别需要能把复杂概念简化的人才。”

---大三上学期,机会来了。

设计系的江教授在课后找到我。

“林溪,系里有个跨学科创新实验班,和商学院合作,你有兴趣吗?”

“什么项目?”

我问。

“为创业团队提供商业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持续一学期。”

江教授说,“你最近不是对商业分析很感兴趣吗?”

项目很快开始,我被分到一个研发金融APP的创业团队。

团队成员大多是商学院和计算机系的学生,只有我一个设计系的“异类”。

“你能负责UI设计,其他的我们来做。”

组长小马看着我说,语气里有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除了UI,我想参与用户调研和商业模式分析。”

我直接说。

小马愣了一下,“你懂这些?”

“试试就知道了。”

那个学期的项目经历让我成长了不少。

我熬夜研究竞品分析,做用户访谈,设计调查问卷。

团队讨论商业模式时,我不再只关注界面好看与否,而是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提升用户转化率和留存率。

“这个功能设计得很漂亮,但会增加获客成本,影响盈利模型。”

项目中期汇报时,我提出了自己的分析。

教授和组员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你这些在哪学的?”

小马问我。

我笑而不答。

---沈行舟的道路看似更顺畅,但同样充满挑战。

大三上学期,他通过层层筛选,获得了一家知名券商的实习机会。

“每天早上七点到岗,晚上经常十一点才能走。”

他的语气中有疲惫,也有兴奋,“但能接触到实际项目,比学校学到的多多了。”

---我们的进步和努力没有逃过赵晴的眼睛。

那学期,我因为跨学科项目获得了校“创新人才”称号,照片还登上了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