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看见他,突然像被抽走力气,刻刀当啷落地。
账本摊开在1962年那页,蝇头小楷记着:“父嘱,三立楼钥匙随蓝布包埋于李林园第三棵凤凰树下,遇乱世方启。”
窗外,第一颗星子从云隙里探出头来。
林默望着父亲颤抖的左手,突然发现他无名指根部有块暗红的胎记——和自己掌心的位置分毫不差。
那是爷爷说的“漆匠手”,本该用来握刻刀,此刻却沾满了撕碎的蓝图与未干的墨迹。
章节尾记午夜,林默坐在阁楼天窗下,用胶带拼接被父亲撕碎的方案。
海风带来咸涩的潮气,他指尖划过“智能工厂”四个字,突然注意到父亲撕碎的方式——每道撕裂痕都沿着“智能”的笔画,仿佛要将这两个字从纸面上剜除。
手机屏幕亮起,李若雪发来修复后的老照片:1979年三立楼前,父亲与爷爷中间站着个戴斗笠的中年人,腰间别着的铜钥匙与林默口袋里的那把极为相似。
照片下方,若雪用红笔圈出三立楼门柱上的暗纹——正是漆线雕中“锁云纹”的变体。
楼下传来父亲的咳嗽声,混着母亲压低的啜泣。
林默摸向口袋里的黄铜钥匙,齿纹间的红漆渣蹭在掌心,像道新鲜的伤口。
他突然想起爷爷临终前的话:“守住柜子第三层的蓝布包。”
而父亲,用了三十年时间,把这句话变成了刻在骨血里的密码。
海潮声渐响,远处南熏楼的钟声敲了两下。
林默打开笔记本电脑,新建文档命名为《裂痕修复计划》。
第一行字刚敲下,阁楼地板突然发出“咔嗒”轻响——在堆放模具的角落,一块青砖微微下陷,露出半截缠着蓝布的木盒。
第三章:暗涌林默的手指在布满灰尘的笔记本边缘摩挲,泛黄的纸页间飘出一缕陈年旧事的气息。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打在工坊斑驳的玻璃上,仿佛在为他内心的困惑伴奏。
父亲林建国那本未完成的《集美烽火》,此刻就静静地躺在工作台上,像是一个沉默的证人,等待着被解读。
一、往事的枷锁1970年代的厦门,炽热的阳光洒在三立楼的红砖墙上,映照着林建国年轻而充满激情的脸庞。
作为共青团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理想,与志同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