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汉解释道:“这两个包袱一大一小,重量不均匀,我得调整一下,好挑着走。”
王老五说:“打开也行。”
于是,他和王玉雯一起把两个包袱里的东西匀了匀,王老五又把两个铁丝灯笼挂在扁担上。
庄稼汉把扁担往肩上一扛,说道:“这两个包袱可真沉啊,路上可得小心点。”
王老五说:“你别嫌沉,我还打算再买点零碎东西让你带上呢。”
庄稼汉拍着胸脯说:“再重点我也挑得动。
不过到了地方,官人您可得多给点酒钱啊。”
王老五笑着说:“这还用你说。”
王老五和女儿拿起兵器,重新上马,和庄稼汉一起回到了市镇。
王老五说:“咱们去买点酒肉吃。”
于是,三人一起找了个地方吃了顿饭。
吃完饭,王老五又去买了两把雨伞和几张油纸,以防下雨。
庄稼汉也去买了一把伞,都放在了扁担上。
王老五在路上看到黄酒和牛肉不错,又买了个葫芦,装了几斤黄酒,还切了三五斤黄牛肉带着。
三人离开了市镇,沿着大路继续赶路。
一路上,挑担的庄稼汉好奇地问:“二位官人,你们从东京去沂州府,为啥要走这条路呀?”
王老五回答说:“我们有点别的事儿,所以必须得从这儿走。”
庄稼汉又问:“二位官人都是做什么官职的呀?”
王老五说:“我们都是提辖。”
庄稼汉瞅了瞅王玉雯,接着问:“这位年轻的官人是您什么人呀?”
王老五说:“这是我儿子。”
庄稼汉一听,忍不住称赞道:“这位年轻的官人,年纪看上去还不到二十岁吧,手里拿的这枝梨花古定枪,怕不得有四十来斤重。
要是能耍得动,那可真是厉害啊!”
王玉雯笑着说:“你还挺识货的嘛。
难道你也懂这个,说来给我听听。”
庄稼汉赶忙说:“不瞒二位,我今年二十二岁,骨子里就特别喜欢耍枪弄棒。
虽然也学了几路,但可惜家里穷,没钱去拜名师学艺。”
王老五笑着说:“你既然这么热爱,那就把你之前学的跟我讲讲。
要是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我也好指点指点你。”
那庄稼汉一听,高兴坏了,立马来了精神,一边走一边手舞足蹈,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大通。
有些说得还像那么回事,有些就难免让人发笑。
王玉雯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