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李玄和张虎对视一眼,皆被我的决心所震撼,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同年夏,大军再次出征。
我亲率三十万大军,渡过鸭绿江,直扑高句丽都城平壤。
高句丽倾全国之兵抵抗,然不过螳臂当车。
激战两月后,王城破,高句丽王被生擒于宫中。
面对我的质问,他倒是比匈奴单于有几分骨气,拒不求饶。
我念其尚有君王气节,赐其自尽,保留全尸。
随后,设立“东庭都护府”,派驻官员,安抚百姓,推行大明律法。
几乎在高句丽城破的同时,秋风乍起之时, 东方海疆亦传来捷报。
郑和率领的庞大舰队,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毁了扶桑水师,登陆本岛。
扶桑王慑于天威,自缚出降。
我下旨将其废为庶人,迁居内地安置。
同时设立“东海都护府”,监管扶桑诸岛。
天乾七年冬, 我班师回朝。
至此,北逐匈奴,东平高句丽,再定扶桑。
大明王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四方来朝,八方拜服。
站在奉天殿的丹陛之上,俯瞰着前来朝贺的各国使节,我心潮澎湃。
这万里江山,终于在我手中,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9 四海归一天乾十五年,大朝会。
我端坐于奉天殿的龙椅之上,身着十二章衮服,头戴通天冠。
殿内静鞭三响,百官按品阶肃立,锦衣绣袍,庄严肃穆。
殿外,自午门至奉天门,御道两侧,站满了前来朝贺的各国使节。
阳光透过巨大的格窗,洒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目光所及,大殿两侧的廊庑下,挤满了肤色各异、服饰奇特的使者。
有来自西域的胡商,高鼻深目,献上美玉良驹;有来自南海诸国的使臣,皮肤黝黑,带来香料、象牙和珍禽;还有更远方的,那些我甚至叫不出名字的小国代表,也带来了他们最珍贵的土产……林林总总,不下百国。
鸿胪寺的官员高声唱喏,引领着各国使节按照顺序上前,献上国书与贡品。
奇珍异宝堆积如山,异兽珍禽引人注目,各种语言的颂赞之词不绝于耳,虽然大多需要通译转述,但那份敬畏与臣服,却是共通的。
我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
想当年,我自边关起兵,所见不过是烽烟四起,民不聊生。
而今,放眼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