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王绾赵军的其他类型小说《大秦名人日记之宦臣赵高篇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改造人”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下,”我轻轻推开他,“咱家累了,想歇一歇。”子婴的剑刺来,我闭上眼睛,听见胡亥的惨叫,还有玉玺坠地的清响,原来,权力落地的声音,和当年母亲的玉佩碎在邯郸城墙上时,一模一样。9“赵高,你终于来了。”赵成坐在忘川边,手里捧着半块玄鸟玉佩,还是当年隐宫的模样,只是脖子上多了道勒痕:“阿高,你杀了多少人?”我望着奈何桥上来往的魂魄,看见孟姜女抱着砖哭泣,蒙恬骑在马上,目光望向阴山:“记不清了,只知道每杀一人,秦宫的砖就多一块。”“可砖塌了,”赵成忽然笑了,“大秦亡了,你的名字,被刻在史书的耻辱柱上。”我摸了摸左额,烙痕还在,只是不再疼痛:“耻辱柱?至少,天下人都记得我赵高。”孟姜女忽然走来,将一块砖塞给我,上面“扶苏”二字清晰如昨:“你看,...
《大秦名人日记之宦臣赵高篇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下,”我轻轻推开他,“咱家累了,想歇一歇。”
子婴的剑刺来,我闭上眼睛,听见胡亥的惨叫,还有玉玺坠地的清响,原来,权力落地的声音,和当年母亲的玉佩碎在邯郸城墙上时,一模一样。
9“赵高,你终于来了。”
赵成坐在忘川边,手里捧着半块玄鸟玉佩,还是当年隐宫的模样,只是脖子上多了道勒痕:“阿高,你杀了多少人?”
我望着奈何桥上来往的魂魄,看见孟姜女抱着砖哭泣,蒙恬骑在马上,目光望向阴山:“记不清了,只知道每杀一人,秦宫的砖就多一块。”
“可砖塌了,”赵成忽然笑了,“大秦亡了,你的名字,被刻在史书的耻辱柱上。”
我摸了摸左额,烙痕还在,只是不再疼痛:“耻辱柱?
至少,天下人都记得我赵高。”
孟姜女忽然走来,将一块砖塞给我,上面“扶苏”二字清晰如昨:“你看,百姓刻的名字,比你的玉玺更长久。”
我想反驳,却发现魂魄透明如雾,砖上的字,正一点点融进我的身体。
判官的惊堂木响起,震得忘川水倒流:“赵高,你篡改遗诏,诛杀忠良,致使大秦二世而亡,该当何罪?”
我望着生死簿上的空白,忽然笑了:“罪?
在隐宫时,我是赵虏;在秦宫时,我是权臣,这天下,从来没有罪,只有强弱。”
“错了。”
孟姜女的声音温柔却坚定,“天下有罪,罪在你忘了,砖是百姓砌的,国是百姓撑的,扶苏的名字能活,因为他在百姓心里;你的名字会死,因为你在百姓眼里,是恶鬼。”
我低头看着手中的砖,“扶苏”二字渐渐变成“仁”字,而我的魂魄,正在慢慢消散。
赵成递来母亲的玄鸟佩,残片终于完整:“阿高,玄鸟归巢了。”
忘川水泛起涟漪,我看见阳间的百姓在扶苏墓前哭泣,陈胜的义军举着“扶苏”的旗号,刘邦的军队约法三章,原来,民心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而我赵高,不过是这玉玺上的一道裂痕。
血口喷人!”
“来人!”
我挥手打断他,“王将军酒后失言,送他去修筑骊山陵,每日搬砖千块,何时认错,何时归来。”
殿中重臣纷纷跪下,冯去疾的声音带着哭腔:“此乃千里马,臣曾在《周官》中读过记载!”
“对,是马!”
更多人附和,唯有李斯沉默如石雕。
我走到他身边,压低声音:“丞相还记得焚书时,扶苏公子说的‘民为邦本’么?
如今邦本在何处?”
他抬头,眼中尽是悲凉:“赵高,你终究会被千夫所指。”
“千夫所指?”
我忽然笑了,“当年在隐宫,千夫所指的是赵虏赵高;如今在咸阳宫,千夫所指的是大秦丞相,丞相,您说,这天下的嘴,是长在百姓脸上,还是长在咱家的刀下?”
胡亥突然拍手:“师傅说得对,这就是马!
明日昭告天下,敢言鹿者,斩!”
我望着他兴奋的模样,忽然想起隐宫的孩童,用草绳勒死同伴时,眼里也是这般光亮。
退朝后,李斯拦住我:“陈胜的叛军已破陈县,称‘张楚’,你就不怕天下人反?”
我瞥了眼他手中的急报,“张楚”二字被朱砂圈得通红:“丞相可知,叛军的旗号是什么?”
“扶苏。”
李斯的声音低沉。
“正是。”
我凑近他,“扶苏已死,可他的名字,比咱们的刀更锋利,所以咱们要让天下人知道,跟着扶苏的,是鹿;跟着陛下的,才是马。”
李斯望着殿外的星空,忽然长叹:“赵高,你我都是刻在秦宫砖上的字,只是你刻的是‘权’,我刻的是‘法’,如今砖要塌了,你我都得埋进去。”
我拍拍他肩膀:“所以更要抓紧时间,让这砖上的字,在塌之前,刻得更深些。”
7“孟姜女,跪下。”
我捏着她丈夫万喜良的尸身名牌,木牌上“赵高监制”四字被划得面目全非,露出底下的“扶苏”二字。
她头发散乱,衣襟上还沾着长城的土:“你杀了他,就因为他刻了‘扶苏’?”
“扶苏”二字像根刺,扎在我亲手监制的砖上。
不是因为他刻了扶苏,是因为他让民夫知道,砖上还能刻除了“胡亥赵高”之外的名字。
隐宫的砖下埋着赵成的尸骨,长城的砖下埋着万喜良的尸骨,这些尸骨不是累赘,是托起我权柄的基石,每多一块
尾,倒像个跪着的人形:“大人恕罪,小的手不稳……手不稳?”
王绾抓起我的手,将食指按在砚台里,“你这双手,本该握剑杀人,却要握笔写秦隶,赵虏的血,终究是脏的。”
他忽然看见我袖口露出的碎玉,眼神一凛:“这是什么?”
我立刻攥紧手心,碎玉划破掌心。
王绾的皮鞭抽在背上时,我数着鞭数,十三鞭,对应郎中令丞的十三道铜印纹。
他骂赵虏的血脏,却不知我每日清晨用舌尖舔舐砚台里的残墨,让秦隶的笔画渗进喉管,让赵语的乡音烂在肚里。
袖口的碎玉不是破绽,是我故意露出的饵,等他问,等他疑,再用他的疑,铺就接近秦王的路。
“回大人,是前日收拾书案时,捡到的您掉落的玉屑。”
王绾的目光在我左额烙痕与碎玉间逡巡,忽然冷笑:“倒是个机灵的。
明日随我去甘泉宫,陛下要考校宦者秦隶,若让陛下看出你是赵虏,我便剜了你的舌头。”
更深露重,王绾的鼾声从内室传来。
我爬到书架前,指尖刚触到“赵世家”竹简,窗外突然传来闷响。
借着月光,我看见谒者令正往花坛里埋木盒,动作慌乱如丧家之犬。
“谁在那里?”
谒者令转身时,我已跪在他脚边。
他认出我是王绾的从吏,松了口气:“小友,帮我个忙……”话未说完,我突然掐住他手腕,木盒掉在地上,半块玄鸟佩滚了出来。
“赵王室的余孽。”
我盯着他惊恐的眼睛,“你若敢声张,我便告诉王绾大人,你私藏赵器,意图谋反。”
他扑通跪下,我趁机压低声音,“明日随我去甘泉宫,把这玉佩献给陛下,就说……是在兰台殿的砖缝里发现的。”
谒者令浑身发抖:“你、你不是秦人?”
我忽然笑了,左额烙痕在月光下泛着狰狞的光:“秦人?
赵人?
在陛下眼里,只有能用的狗,和该杀的狼,而我,想做陛下最锋利的犬齿。”
想做?
不,是必须做。
从隐宫到章台宫,从磨墨吏到谒者令的掌控者,每一步都是算好的棋。
秦王的兴味、王绾的猜疑、谒者令的恐惧,都是我棋盘上的卒子,而棋盘的终点,是能亲手盖上传国玉玺的御案前。
3“赵高,这是你写的《招降书》?”
秦王嬴政的手指划过竹简,狼
1“赵姓,赵王室余孽。”
典狱令的木牍重重磕在我脊梁骨上,我闻到他腰间头骨印纽的血腥气。
左额的烙铁刚烙下,疼得眼前发黑,却听见自己的声音从喉咙里挤出来:“大人记错了,小的姓秦,从邯郸城破那日起,便姓秦。”
“嘴硬。”
典狱令揪住我头发,将我左脸按在青石板上。
“长平之战时你父亲在赵军任都尉,砍过我秦军三十颗人头,如今他的头骨刻着‘隶臣’二字,就悬在隐宫门口。”
我盯着砖缝里的蚂蚁拖走半粒米,后颈突然挨了一鞭,“明日起去章台宫当差,若让王绾大人发现你是赵虏。”
他忽然贴近我耳边,温热的呼吸混着酒臭。
“就剜了你弟弟赵成的眼睛,喂给隐宫的鸱鸮。”
砖缝里的蚂蚁在月光下投下细弱影子,却让我想起邯郸城破时,秦军铁蹄下的蝼蚁,它们被踩碎前,是否也在盯着某粒米?
典狱令的威胁像块烙铁,在我心里烫出更清晰的路,章台宫是秦王与重臣议事之地。
王绾的书案上摆着大秦律典,只要能磨好一砚墨,就能看清竹简上未干的朱砂批文;只要能扫净一片砖,就能记住重臣们鞋底的官阶纹章。
赵成藏在袖口的碎玉,不该是母亲的陪葬,而该是敲开权门的砖锥。
夜里,赵成蜷缩在柴草堆里啃炊饼,指缝间还沾着白天勒死小宦者的血:“阿高,典狱令说王绾大人缺个磨墨的……”他忽然把饼掰成两半,塞进我手里的那半带着体温,“你记得咱娘临终前说的话么?
玄鸟的爪子断了,喙还能啄人眼珠。”
我摸着左额的烙痕,指尖触到凹凸的“隶”字:“明日我若被王绾打死,你就用咱娘的玉佩残片,划开他的喉咙。”
赵成猛地抬头,眼里映着石窗漏下的月光,我看见他藏在袖口的碎玉,正是母亲悬梁前塞进我衣襟的那半块玄鸟佩。
“赵成!”
典狱令的吼声传来,赵成迅速把碎玉塞进我手里,自己迎了上去。
我听见皮鞭抽在骨肉上的闷响,却咬住嘴唇没动,在隐宫,眼泪比血更值钱,而我们的血,早该用来浇灌仇恨。
2“竖子!
‘废’字的戈部是这么写的?”
王绾的皮鞭抽在我后颈,我趴在书案上,狼毫在竹简上拖出歪斜的墨迹。
血珠滴在“废”字末
,我就离权力巅峰更近一步。
“不,”我蹲下与她平视,“因为他让三十万秦军的粮草晚到了三日,你知道么?
北疆的士兵,因为断粮,被匈奴割了耳朵当箭靶。”
她突然扑过来,指甲划过我脸颊:“骗子!
粮草都被你拿去修阿房宫了!”
我擦了擦血,示意监工上前:“把她的手剁了,免得再抓人,哦对了,留着舌头,让她去给民夫们唱《筑城歌》。”
监工拖走她时,她还在喊:“赵高!
你会下地狱!”
我摸着脸上的血痕,忽然笑了。
地狱?
隐宫是第一层地狱,章台宫是第二层,咸阳宫是第三层,而我要爬向的,是比地狱更高的位置。
让所有人仰望的权力巅峰,哪怕那巅峰上只有我一人,哪怕脚下踩着的是大秦的崩塌。
“郎中令,李斯丞相求见。”
小宦者的通报打断思绪。
李斯站在脚手架下,朝服上落满白灰,像具行走的骷髅:“关东叛军已过函谷关,刘邦的军队……丞相是来劝我投降的?”
我打断他,“当年在沙丘,你我可曾有过退路?”
他递上竹简,封泥上的“急”字歪歪扭扭:“陈胜的谋士张耳,曾是赵王室门客,他在檄文里写……写‘赵高篡诏,逼死扶苏’,对么?”
我接过竹简,扫过“天下共击之”四字,“丞相可知,咱家为何让你监工阿房宫?”
李斯沉默。
我指向远处堆积的尸体:“这些民夫的血,比墨汁更浓;他们刻的砖,比铁石更硬,等阿房宫建成,咱家要在每块砖上刻‘胡亥’之名,让叛军的脚,踩在陛下的名讳上。”
“可砖上的‘赵’字暗纹,天下人都看得见。”
李斯忽然抬头,“你以为百姓是瞎子?
他们知道,这宫殿是用扶苏的血、蒙恬的骨、万千黔首的命砌成的。”
我忽然抽出玉笏,砸在他肩甲上:“所以更要让他们闭嘴!
明日起,阿房宫周围三十里,不许有活物出声,若听见婴儿啼哭,便杀其母;若听见老人叹息,便断其舌!”
李斯退下时,我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在兰台殿的夜晚,他教我写“秦律”时的严厉模样。
如今他腰弯了,眼浊了,可咱家的腰,却比当年在隐宫时更直,因为这天下的脊梁,都被咱家踩在脚下了。
深夜,阿房宫的灯火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