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历史的边角料:北宋小人物志二全文+番茄

第2章

发表时间: 2025-04-27
质富足催生了精神消费需求。

柳永专门为乐工歌伎填词作曲,不知不觉成为了职业词人。

在当时,乐工歌伎颇受欢迎,而柳永的作品更是备受追捧,一经其品题,词曲价值倍增。

柳永已然完全融入民间俗词的市场大潮,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文化商人。

与众多普通士子一样,柳永也期望通过科举实现理想。

他满怀信心地踏入考场,志在必得。

然而,柳永未曾料到,他那满腹深情、动人心弦的词藻,竟成了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宋真宗早闻柳永之名,但作为一国之君,他更看重那些有抱负、能治国安邦的人才。

皇上翻阅柳永的考卷后,斥责柳永读书不正宗、文章浮夸,柳永的状元梦就此破灭,名落孙山。

首次科举失利,柳永内心矛盾且冲动,他挥笔一气呵成,写下了《鹤冲天・黄金榜上》这首词。

词中,柳永用直白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将自己的失意归咎于“未遂风云变”,而非个人才学不足,认为自己的才华难以掩饰,即便考不中,也照样能位至卿相,只不过是不穿官服的卿相罢了。

柳永还表达了对功名的鄙视与轻蔑,指出与其追逐虚幻的功名,不如享受眼前的声色之乐,以此宣泄他的不满与愤怒。

柳永本可将此词藏而不露,或采用更文艺、含蓄的表达方式,但他选择顺从内心、放飞自我。

既想随心所欲,又欲科举高中,柳永这种骄傲自负的性格,致使他的人生路异常艰难,郁郁不得志。

但柳永尚未意识到,他那接地气的市井文化已在不知不觉中给正统文化以沉重一击,与儒家文化叫板起来。

不过,儒家文化不会轻易让市井文化抢占风头。

此时的柳永心有不甘,决定再次参加科举。

北宋的皇帝已是宋仁宗,但皇帝虽换,柳永的命运却“换汤不换药”。

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便对身边的人讽刺道:“柳永不是说过要喝酒填词,不要那些虚名吗?

那就让他去享受他的美酒,创作他的词吧,要那些浮名做什么?”

这一句话,犹如一把利剑,直接斩断了柳永的仕途之路。

柳永一怒之下,自嘲“奉旨填词”,这既是他对功名失意的愤懑,也是自我放逐的开端。

科举失意使柳永苦闷孤独,他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