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猫的诡影抖音热门全局》,由网络作家“霁椰”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三天凌晨,我被手机震动吵醒。诊所发来的视频里,小猫正蜷缩在笼子角落,浑身发抖。监控画面显示,午夜十二点,一个穿白大褂的身影走进病房,手里拿着闪着银光的器械。我立刻打车赶到诊所。推开门时,值班的小护士正在打哈欠:“林小姐?这么晚……”话没说完,诊疗室传来“砰”的一声巨响。我冲过去时,看见张医生正弯腰收拾地上的碎玻璃,脚边躺着一只翻倒的试剂瓶,里面的液体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是福尔马林。“抱歉,手滑了。”他抬头笑,可镜片后的眼睛里没有一丝歉意。我注意到他脚边有张撕碎的纸片,蹲身捡起时,心跳几乎停住:那是一张打印的人体解剖图,上面用红笔圈住了心脏的位置,旁边标注着“第17号”。“林小姐对解剖学感兴趣?”张医生的声音突然凑近,热气喷在我后颈,...
《猫的诡影抖音热门全局》精彩片段
三天凌晨,我被手机震动吵醒。
诊所发来的视频里,小猫正蜷缩在笼子角落,浑身发抖。
监控画面显示,午夜十二点,一个穿白大褂的身影走进病房,手里拿着闪着银光的器械。
我立刻打车赶到诊所。
推开门时,值班的小护士正在打哈欠:“林小姐?
这么晚……”话没说完,诊疗室传来“砰”的一声巨响。
我冲过去时,看见张医生正弯腰收拾地上的碎玻璃,脚边躺着一只翻倒的试剂瓶,里面的液体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是福尔马林。
“抱歉,手滑了。”
他抬头笑,可镜片后的眼睛里没有一丝歉意。
我注意到他脚边有张撕碎的纸片,蹲身捡起时,心跳几乎停住:那是一张打印的人体解剖图,上面用红笔圈住了心脏的位置,旁边标注着“第17号”。
“林小姐对解剖学感兴趣?”
张医生的声音突然凑近,热气喷在我后颈,“我以前在医学院学过人体解剖,后来觉得动物更单纯,就转行了。”
他的手指划过我手中的纸片,指甲修剪得异常整齐,指尖有淡淡的防腐剂味道。
那天夜里,我带着小猫回家。
路上,它突然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挣脱我的怀抱跳到地上。
<借着路灯,我看见纱布下渗出的血迹里,混着几根细小的金属丝——那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缝合线,材质特殊,通常只在人体手术中使用。
更让我心惊的是,小猫的伤口边缘呈现出“生活反应”:红肿、渗液,说明受伤时它还活着。
而张医生在处理伤口时,竟然没有打麻药——这种行为,对一个兽医来说,简直是违背职业道德的暴行。
回到家,我翻出法医笔记,对照小猫的伤口:切口整齐,深度均匀,显然是锐器所致;伤口周围有灼烧痕迹,像是被某种消毒工具处理过。
这些特征,和上个月那具无名女尸身上的伤口惊人相似——当时我们推测,凶手使用的是手术刀,并且在作案后对伤口进行了专业处理。
手机再次震动,是诊所发来的账单。
金额异常高昂,项目里除了常规治疗,还有一项“特殊护理”,收费栏写着“1700元”。
数字让我心头一紧:17,正是解剖图上标注的编号。
4. 第四天,我
凡躲在姑姑身后,眼中映着展柜里的第17号猫心标本,嘴角扬起近乎偏执的微笑。
照片下方用红笔写着:“父亲错在低估了人类的脆弱,而我会证明,动物的生命力能拯救人类。”
8. 私立高中的生物实验室飘着淡淡福尔马林味,我在储物柜深处找到带密码锁的铁皮箱,输入张凡生日——与张医生被捕日期相同,锁“咔嗒”打开。
里面是十二本实验笔记,最新一页停在三天前:“第19号实验体(人类)已获取,心脏瓣膜数据匹配度73%,需活体观察24小时。”
配图是老人胸口的切口,旁边画着改良版的微型电极,与五年前张医生的设计相比,精密程度提升数倍。
铁箱底层压着张泛黄的处方单,开具日期是张医生入狱后第三周,用药人是“张凡,14岁”,诊断结果:“创伤后应激障碍,伴随严重的解剖学强迫思维。”
主治医生签名栏,是当年为张医生做精神鉴定的同一位专家——巧合得令人毛骨悚然。
窗外传来野猫的嘶叫,我突然想起张凡作文里的一句话:“猫的心脏跳动频率是人类的两倍,它们的胸腔里,藏着比人类更顽强的生命密码。”
9. 第七次宠物失踪案发生在雨夜,我在废弃宠物诊所旧址蹲守,透过破玻璃看见穿校服的身影正弯腰处理什么。
张凡的白球鞋踩过积水,手电筒光扫过水泥地面,那里躺着一只三花流浪猫,右前爪缠着带血的纱布——和当年我救下的那只小猫,连伤口位置都一模一样。
“林法医,您来得正好。”
他抬头微笑,镜片后的眼睛像极了张医生,“这是第20号实验体,您看它的心脏,比普通猫多一根冠状动脉,简直是完美的移植模型。”
手术刀在他指间翻转,寒光映着暴雨冲刷的窗玻璃,“父亲错在暴露了人类实验,而我选择从宠物开始——它们失踪后,主人只会贴寻猫启事,不会联想到连环杀人案。”
我握紧警枪的手在发抖,他校服口袋里露出半截注射器,标签上写着“新型麻醉剂·张凡改良版”。
五年前的记忆涌来:张医生被捕时说“生命不分贵贱”,而此刻他的儿子正用更精密的手法,践行着扭曲的生命哲学。
“您知道
决定彻底调查这家诊所。
下午三点,我以拿药为由进入诊所,趁护士不备,悄悄溜到后巷。
铁丝网围栏上的锁已经生锈,轻轻一推就开,潮湿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混杂着某种腐烂的味道。
后院有个水泥台子,边缘刻着模糊的数字:1到16,每个数字旁边都有个小凹痕,像是长期放置过什么重物。
台子下方有扇铁门,挂着的锁崭新发亮,钥匙孔里还插着半截钥匙——张医生的钥匙串上,我见过同样款式的钥匙。
转动钥匙的瞬间,一股恶臭扑面而来。
地下室的台阶上布满青苔,我打开手机手电筒,光柱扫过墙面时,忍不住捂住嘴:墙上钉着各种动物的皮毛,狐狸、流浪狗,还有一张人类的头皮,发丝卷曲,颜色灰黄——和后院土坑里的头发完全一致。
地下室中央有张金属手术台,台面上散落着手术刀、止血钳、注射器,还有几个标着“17”的玻璃瓶。
我拿起其中一个,福尔马林溶液里漂浮着一颗完整的猫心,心脏表面插着一根细针,针头连接着某种电子元件——像是在进行某种生命体征监测。
更让我窒息的是墙角的铁笼,里面堆着几具动物骨架,骨骼关节处有明显的切割痕迹,其中一具骨架的手腕上,戴着一枚银色手链,吊坠是个小巧的猫头——正是上周失踪的宠物博主的饰品。
“林小姐看得很仔细啊。”
张医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猛地转身,看见他正倚在门框上,手里拿着一支注射器,针头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我就知道,法医的眼睛没那么好骗。”
他向前逼近,镜片后的眼睛终于褪去伪装,瞳孔里跳动着兴奋的光芒:“你知道吗?
动物的生命力比人类顽强多了。”
他举起注射器,“这是我新研发的麻醉剂,能让它们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这样才能观察到最真实的生理反应。”
我后退半步,鞋底踩到台阶上的青苔,差点滑倒。
张医生的白大褂敞开着,里面穿着的灰色T恤上,印着密密麻麻的解剖图谱,胸口位置用红笔圈住,旁边写着“下一个”。
“那些失踪的人,”我强作镇定,“都被你做成了标本?”
他笑了,笑声里带着疯狂:“不,他们是实验的副产品
。
人类的身体太脆弱,根本比不上这些小生命。”
他指向手术台上的猫心,“你看这颗心脏,被注入药物后还能跳动三个小时,换成人类,早就停跳了。”
说话间,他突然扑过来。
我侧身躲开,注射器擦着我的手臂划过,在白大褂上留下一道血痕。
地下室的台阶狭窄,我跌跌撞撞往上跑,听见身后传来玻璃瓶碎裂的声音——他在破坏证据。
跑到后院时,警笛声由远及近。
在进入地下室前,我已经给同事发了定位。
张医生追出来时,警察正好冲进围栏。
他看见闪烁的警灯,突然停下脚步,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像是在惋惜什么:“本来想留你做第18号实验的,可惜了。”
5. 三个月后,我站在法庭证人席上。
玻璃展柜里,摆放着从诊所地下室搜出的证据:16个标有编号的玻璃瓶,里面是各种动物的器官,每个瓶子底部都刻着一行小字,记录着实验的时间、过程和数据。
第17号瓶子里,是那只三花小猫的心脏,虽然已经停止跳动,但表面的针孔清晰可见。
旁边的物证袋里,装着张医生的实验笔记,字迹工整得可怕,详细记录着每一次“手术”的步骤,以及他如何从动物实验过渡到人类——那些失踪的人,都是他眼中“不合格的实验品”。
“被告利用兽医的身份,长期从事非法动物实验,”检察官的声音在法庭回荡,“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多名失踪人员实施了故意杀人罪……”我望向旁听席,看见几个失主正在抹眼泪,其中一位女士怀里抱着的,正是那只幸存的三花小猫,它的右前爪装着义肢,此刻正安静地趴在主人腿上。
走出法庭时,阳光正好。
小猫一瘸一拐地跑过来,蹭着我的裤脚。
我蹲下身,抚摸它柔软的毛发,指尖触到颈侧的小肉瘤——那是张医生做实验时留下的标记,现在已经愈合,只留下淡淡的疤痕。
手机震动,是诊所旧址的拆迁通知。
听说那里将建起新的宠物医院,由动物保护协会监管。
我望向远处的天空,突然想起张医生被捕时说的最后一句话:“生命不分贵贱,不是吗?”
是的,生命不分贵贱,但总有人妄图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的价值。
作为法
第二天傍晚,我带着保温桶去诊所。
推开门时,前台的小护士正在打盹,诊疗室里传来低低的交谈声。
“这次的货不错,”是张医生的声音,“老规矩,现金结算。”
接着是塑料袋摩擦的窸窣声,我下意识躲到楼梯后,看见一个穿黑色夹克的男人正从怀里掏出一叠钞票。
男人转身时,我看见他手里提着的塑料袋里,露出一节带毛的爪子——不是猫的,而是某种体型更大的动物,指甲修剪得异常整齐,掌心的肉垫上有一道新鲜的切口,边缘平滑得像是手术刀所致。
“林小姐?”
张医生的声音突然响起,我猛地抬头,发现他不知何时站在楼梯口,镜片后的眼睛不再有笑意,“来看小可怜吗?
它今天好多了。”
他侧身让开,我注意到他白大褂上沾着几点暗红,像是干涸的血迹。
诊疗室里,小猫正趴在加热垫上,右前爪缠着纱布。
我伸手抚摸它的脑袋时,指尖触到颈侧的硬块——那是一处新的淤青,形状呈指腹状,像是被人用力掐过。
作为法医,我对淤青的形成时间再熟悉不过:这处伤不超过十二小时。
“张医生,”我指着小猫的脖子,“这里怎么回事?”
他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可能是护士喂药时不小心弄的,我去说说她们。”
他的语气太自然,可手指却不自在地摩挲着腕间的疤痕,那个动作让我想起解剖台上死者紧握的拳头——那是濒死前的挣扎痕迹。
离开时,我特意绕到诊所后院。
铁丝网围栏下有个土坑,边缘散落着几簇毛发,颜色混杂,其中一缕灰黄色的长发格外显眼——人类的头发,发尾有烫染过的痕迹,和上个月失踪的女大学生描述相符。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警局的同事发来的消息:“最近接到几起宠物失踪案,现场都有大量血迹,却找不到尸体。”
配图里,地板上的血渍呈喷溅状,落点高度显示受害者是在站立时被袭击的——和人类凶杀案的现场何其相似。
我盯着照片,突然想起张医生处理小猫伤口时的手法:消毒、清创、缝合,每一步都精准得像是受过专业医学训练,甚至比普通兽医更规范。
那种手法,分明和我在解剖室处理尸体时如出一辙。
3. 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