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不到十分钟。
7“快,回工位!”
我拉起李维。
我们跌跌撞撞跑回自己的座位,努力调整呼吸,重新挂上僵硬的微笑。
十二点整,安保人员再次出现,巡视。
这一次,他们走到我们工位前,没有任何表示,直接走了过去。
看来,去 13 楼“报备”过,即使主管不在,也暂时不会被“优化”。
但这能持续多久?
“辰哥,我们现在怎么办?”
李维的声音充满了疲惫和绝望。
我看着周围,办公区的人又少了一些。
留下的人,脸上的笑容更加扭曲,眼神也变得有些……空洞。
长时间的恐惧、压抑和强制微笑,似乎正在慢慢侵蚀他们的理智。
我甚至看到有几个人,开始无意识地模仿那些“积极模范”的僵硬动作和过度热情的语气。
这种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污染。
“我们不能一直待在这里。”
我说,“迟早会被同化,或者在下一次规则变动中死掉。
必须想办法出去。”
“出去?”
李维苦笑,“门和窗户都被封死了,手机也没信号。”
“规则,”我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规则里一定有漏洞,或者……出口的线索。”
我开始重新梳理所有规则,试图找出矛盾或隐藏信息。
规则一:微笑,不疲惫,喝黑咖啡/水,离开不超过 10 分钟(除非主管批准)。
规则二:用蓝色笔,远离红/黑笔使用者,整点后 10 分钟用打印机,销毁彩色打印内容。
规则三:安静,不奔跑(除非沿箭头),不进会议室(除非单数门牌号且被多次邀请)。
规则四:应付安保,远离“积极模范”,躲避“保洁”。
规则五:团队检视(半小时一次,全员微笑在岗)。
规则六:主管在 13 楼(空置层),坐专用电梯去,绝对尊敬,不反驳。
目前看来,规则构成了一个封闭的、不断筛选“不合格者”的系统。
去 13 楼见主管似乎是获得某种“权限”(比如长时间离开工位)的唯一途径,但代价可能是被同化或接到死亡任务。
等等……规则三第二条:若遇紧急情况需要快速移动,请沿地面指示箭头方向行走。
注意:我们没有设置指向安全出口或窗户的箭头。
地面指示箭头!
我之前没太注意这个。
我低下头,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