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少女,便是年少时的母亲苏婉。
父皇说,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母亲当时狡黠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眸,像江南的阳光一样明媚。
两人在湖上共度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下午,一起采莲,一起说笑。
临别时,他问了她的名字,她告诉他,她叫“芸娘”。
后来父皇在江南遇到了些麻烦,情急之下寻求“芸娘”的帮助,本以为会吓到她,却没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江南女子,骨子里竟有着惊人的胆识与义气。
她不仅帮了他,还巧妙地掩护他脱离了险境。
只可惜当时情势紧急,父皇只来得及留下一封信物便匆匆离京。
回到京城后,宫中变故迭起,父皇忙于应对夺嫡风波,无暇他顾。
待他终于站稳脚跟,想要寻找那位名叫“芸娘”的江南女子时,却因线索有限(女子闺名外人难知),阴差阳错之下,先找到了苏家旁系那位适龄的姑娘,将其纳入宫中。
父皇自然知道找错了人,但碍于皇家颜面和苏家势力,只能暂时按捺。
直到那位旁系妃嫔病逝,他才得以再次下旨,指名要“苏家女”,这才将真正的“芸娘”——苏婉,接入了宫中。
“所以,”父皇握着母亲的手,眼中是沉淀了岁月的深情,“从朕第一次在江南见到你,朕就认定了你。
后来宫中再见,纵然你形容憔悴,心事重重,朕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你。
别人都说你变了,变得沉默寡言,谨小慎微,唯有朕,看到的还是当年那个会嘲笑朕、会仗义相助的小丫头。
你的性子,从未变过。”
母亲愣愣地听着,眼中蓄满了泪水。
原来,那所谓的“一见钟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早已埋藏心底多年的惦念与追寻。
原来,他一直都知道她的真实性情,那些小心翼翼的隐藏与伪装,在他眼中,或许都带着点笨拙的可爱。
帝王的情深,或许并非虚无缥缈。
至少,眼前的这个男人,用十几年的时光,证明了他的爱,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刻骨铭心。
自那以后,母亲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虽然依旧娴静少言,但眉宇间的忧虑与惶恐,却在父皇始终如一的温柔呵护下,一点点消散。
她开始真正地享受流云宫的宁静,打理那些花草,教我读书写字,甚至偶尔还会抚琴一曲。
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