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香袅袅在潮汕那片氤氲着古朴气息的土地上,悠悠岁月沉淀出无数独特的风俗与传统,宛如岁月长河中闪烁的星辰,深深镶嵌在潮汕人的生活脉络里。
于我外婆的世界而言,有两个月牙形的小木块,它们承载着特殊意义,悄然影响着她的人生,这便是 “杯”。
外婆出生于潮汕一个质朴的农家,在那个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陈旧观念盛行的年代,像外婆这样的女孩,命运被牢牢禁锢。
在偏僻的小村落,女孩们年幼时大多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早早地被卷入家庭琐碎事务的旋涡。
外婆从未踏入过学堂,不识字,可她的眼神里,却时常闪烁着质朴与坚韧的光芒。
外婆的童年,在无尽的劳作中度过。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村庄,她便跟着父母走进田间,帮忙除草、浇水。
烈日高悬,汗水湿透衣衫,小小的身影在广袤田野中显得十分单薄。
农忙时节,一家人日夜忙碌,外婆常常累得直不起腰,却从未抱怨过。
夜晚,在昏暗的灯光下,外婆还要跟着母亲学习针线活,一针一线,缝补着生活的艰辛。
潮汕的月光似乎总带着别样的气息。
每月初一、十五,外婆必定四更即起,灶台上的红桃粿蒸得晶莹透亮,糯米香混着花生碎在晨光里飘散。
这是她雷打不动的仪式 —— 用竹制的“米筛目”装上十二种时令水果,红烛在锡制烛台上投出摇曳的光影,映着她鬓角的银发。
“阿岸,香灰要筛三遍。”
她握着我幼嫩的手,将檀香灰细细铺平,“供品摆成双,大家都喜欢。”
八仙桌上的三牲(鸡、鱼、猪肉)皆以红纸点睛,青瓷碗里的甜汤还冒着热气。
我总记得她跪拜时的话语:“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庄稼能有好收成……” 那尾音带着潮剧般的婉转,在晨光中飘向天井。
杯就藏在神龛右侧的锦囊里。
每次拜完神,外婆总要取出那对温润的木块:“来,问问接下来怎么做才好。”
掷杯时,她的掌心沁着汗,木块撞击青砖的声音,仿佛带着岁月的痕迹。
在她的认知里,一阴一阳的“圣杯”是好兆头,双阳“笑杯”意味着还需再斟酌,双阴“怒杯”则表示要谨慎行事。
这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