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
如果是他杀,凶手为何要精心布置成自杀现场?
如果是自杀,为何现场又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这些问题像是一团乱麻,紧紧缠绕在他的心头。
他的思绪又回到了王虎身上。
这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孝顺的儿子,但肖峰敏锐地察觉到他眼神中的闪烁和不安。
王虎的不在场证明似乎无懈可击,但肖峰总觉得他隐瞒了什么。
他回想起王虎提到的县长晚宴,那些达官显贵们欢聚一堂,而王民却死在家中。
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王民的死会不会与县长的到来有关?
肖峰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个三四十岁、戴着小胡子的男子,他与王民的会面,会不会是案件的转折点?
肖峰站起身,走到书桌前,拿起一支笔,在纸上飞快地写下几个关键词:王民、王虎、县长、晚宴、小胡子男子。
他试图通过这些关键词来梳理案件的脉络,但思绪却像是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头绪。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但内心的焦虑却如潮水般涌来。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从一开始就陷入了错误的思维定式。
他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明确的凶手,却忽略了案件背后可能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动机。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任何事情都可能与政治、权力甚至战争有关。
王民的死会不会只是一个棋子,被更大的势力所利用?
肖峰的脑海中浮现出日本人占领隔壁市的情景,他突然感到一阵寒意。
如果王民真的知道了某些不该知道的秘密,那么他的死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肖峰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既想尽快解开这个谜团,又害怕真相背后隐藏的黑暗。
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但又不知道该如何继续。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仿佛被黑暗吞噬。
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坚持下去,为了正义,也为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
就这样,肖峰沉沉的睡去。
第二天,肖峰在一家常去的早餐店里吃早餐。
这时,来了一位穿着棉布鞋,身着长衫,戴一顶黑色帽子的男人坐在了肖峰的后面。
十分钟后,两人同时出了早餐店门。
肖峰落下男子一段距离,但紧紧的跟着男子;男子也有意放缓脚步,似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