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屋檐下,喃喃交流。
大约过了两个钟头,小枣母女回来了。
母女一前一后,一人一担满满的蔬菜。
红枣扁担都压弯了,一上一下轻轻荡着,小枣却没有放下担子,身子摇晃,脚步却稳重。
米仓想,这菜有百来斤吧,她怎么挑得起啊?
米仓马上冲上前去,准备接过小枣的担子。
虽然米仓不敢保证,有能力肩负这担子。
“哪能让你挑,读书人没干过,不行。”
小枣一拐一拐的,喘息有点粗重,并没有停下脚步,摇晃着把菜挑进了残缺的四合院。
米仓笑着站在一边,看着她们母女放好了菜,赶快在晾衣架上取下一条毛巾,递过去。
身边,一阵汗热味儿马上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不好意思,菜得收了,才能赶上明天早上的集市。”
宋嫂说着,撩一下散落在脸上的头发,歉意地望着米仓。
“没事,就是帮不上忙。
到镇上市场也得一里吧,怎么去?”
米仓有点担心。
很快的,时分钟就到了。”
宋嫂喘着粗气,放好了菜。
“十分钟?
两担菜?”
“地里还有一担红枣,明天早上去的时候,搬上去就行。
小枣会骑三轮车。
几百斤没问题,拉得动。
去年暑假跟着她爸爸送挂面学会了。”
米仓注意到,小枣真的长大了很多,像个大姑娘似的。
可她的脚,怎么骑得了三轮陈?
米仓没敢问。
小枣擦了汗,就去看书。
回到米仓身边时,手里还捧着一本高家堡挂面的经典制作。
不过,看这书也许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她每天都得看看,有一年了吧。
过了一会儿,小枣终放下了书本,她来到米仓身边,又给米仓倒了一碗白开水。
不一会儿,宋嫂端出一盘炸油糕,放在米仓面前。
“吃吧,没啥好招待的。
土豆和粉面粉做的,里面有芝麻。
乡下只有这东西了。
昨天小枣爸爸做周年,剩下的。”
油糕很香,菜饺子一样可爱,可米仓没了胃口。
小枣没了一年前的腼腆,夹起一个油糕就往嘴里送,大口咀嚼着。
宋嫂又到厨房里忙去了。
风一吹,屋顶上电灯泡左右曳着摇晃,小枣的脸,被摇晃得有点夸张。
脸上的绒毛,也一根根地生动起来。
米仓把挎包里的钢笔和作业本掏出来,放在桌子上。
“这几支钢笔和本子,我挑的,质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