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女频言情 > 江西非遗大观园·九江卷白居易梁山伯结局+番外

都昌灯歌

发表时间: 2025-02-19

是都昌民歌中的一种民间小调,多采用徵调式和徵商结合的调性处理,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明末清初,开始在都昌镇、土塘镇、徐埠镇等地传唱,晚清时流传甚广。都昌人喜欢在正月十五闹花灯时载歌载舞演唱这类灯调民歌,故称为灯歌。
多是以展示男女情爱和叙事抒怀为主的一段体曲式的民间小调,采用独唱、对唱的歌唱形式,歌词通俗易懂,情感朴实真切。一般为二四拍,也有间隔插入三四拍,音乐处理上多运用颤音和上下滑音,旋律动感性强,特点鲜明。在全县广为传唱的曲目有二十多首,最具代表性的有《姑嫂望郎》《红绣鞋》《姑嫂观灯》《夫妻观灯》《染围裙》《卖棉纱》《补背褡》《打樱桃》《十绣荷包》《奉香茶》等,许多曲目久唱不衰。
其中的《姑嫂望郎》是一首两段体的叙事民歌,在音型结构和旋律处理上独具特色,全曲以十二个月开什么花为主线,“姑”唱单月,“嫂”唱双月,借花抒发对出门在外的哥哥和丈夫的思念之情。20世纪50年代初期,盲艺人黄昌冬怀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抒发对新社会新生活的热爱,在行走乡间时,把《姑嫂望郎》中“姑”唱的曲调和歌词,稍作修改,加以衬词衬句扩充句幅,全曲3段共19字,以《奉香茶》的歌名自拉自唱,开始在都昌镇和周边乡镇传唱。《奉香茶》仍属一首徵调式民歌,不同于《姑嫂望郎》的是,该民歌多处运用颤音和上下滑音的处理,曲调更加优美动听,加之朴实无华的歌词,通俗易懂,极富感染力,一经传唱,便受到大众的喜爱。
灯歌在江西众多传统音乐作品中很有代表性。1959年3月,《姑嫂望郎》、民舞《红绣鞋》《十绣都昌》等6个节目参加江西省群众文艺会演,分别获得演出剧本、表演、演奏奖。1960年4月,《姑嫂望郎》、民间舞蹈《打岔伞》、民间舞蹈剧《红绣鞋》参加全省民间艺术会演获奖。1978年,新一代传承人邵爱群参加全省民歌演唱会,《奉香茶》获得优秀节目奖,并在省广播电台录制唱片,作为《每周一歌》在全省播放。1985年,《奉香茶》作为对台广播曲目,在省电视台重新录制专题节目对台播放。1980年,《奉香茶》参加全国部分省市农民业余调演,获优秀节目奖。同年,瑞昌民歌手朱娥蓉赴中南海演唱《奉香茶》受到高度赞扬。1983年4月,都昌民歌手江新娥出席全国聂耳音乐年会,在庐山演唱了《奉香茶》《选花样》,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奉香茶》同年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歌曲》刊物上发表,《姑嫂望郎》《奉香茶》均收录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
2014年,被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