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也称“庐山石工号歌”,是庐山石工在修造庐山别墅的劳动过程中搬运大体量石材时哼唱的一种劳动号子,在庐山系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庐山人民生产、民俗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是赣北文化中的一个瑰宝,流传在庐山牯岭镇及山体周边的乡村中。
诗人徐志摩在庐山听到石工号歌时,被号子曲调中那抑扬顿挫,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凄婉如诉的旋律深深打动,创作并发表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庐山石工号歌》。民间艺人张雷先生历时二十余年,多年来在庐山收集了大量与石工号子有关的故事,将它们整理成册。
抢救、发掘、传承和保护,对激发人们劳动热情,提高劳动效率,活跃舞台艺术表演,丰富地域文化生活,充实民族文化宝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号歌由多种风格的号子组成,有大中小号之分,以领唱与和唱形式对答,一人领,众人唱和。虽然只有“和、哇、哩、嘿、呀”几个简单字符,但旋律起伏跌宕,节奏变化大,能起到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情绪等作用,是集体劳动时必不可少的声音。
2013年,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