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提供的关于食材以次充好的线索(比如某种高档食材的进货价和实际售价差距巨大)。
这些证据的放出,让更多人相信了她的话。
2. 引导舆论关注重点:她没有和水军在细节上纠缠,而是不断强调核心问题: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黑心老板应该受到惩罚。
她呼吁更多的受害者站出来,一起维权。
3. 联系媒体:林晚星意识到,仅仅依靠社交媒体的传播力度可能不够,她需要更权威的声音来介入。
她搜集了本地几家媒体的联系方式,向他们投递了爆料材料,详细说明了自己的遭遇和“星耀”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克扣工资、食材问题等)。
起初,媒体的回应也很谨慎,毕竟“星耀”在本地也算小有名气,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们也不愿意轻易得罪人。
但随着林晚星提供的证据越来越多,尤其是当有媒体记者私下里采访了几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星耀”前员工,证实了林晚星所说的部分情况后,一家以民生新闻见长的本地都市报决定对此事进行调查报道。
记者的介入,让整个事件的关注度迅速提升。
报纸的一篇题为《暑假工维权之路:揭秘“星耀”私房菜馆背后的用工乱象》的报道,详细讲述了林晚星的遭遇,并揭露了“星耀”存在的克扣工资、管理混乱等问题。
报道中虽然没有直接点名高志远,但字里行间都指向了他。
这篇报道就像点燃了炸药桶的导火索,彻底引爆了舆论。
“支持小姑娘维权!”
“黑心老板必须曝光!”
“‘星耀’我去过,东西死贵,没想到背后这么脏!”
“食材以次充好?
这可是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严查!”
“劳动监察部门干什么去了?
赶紧介入调查啊!”
舆论的压力像潮水一样涌向“星耀”和高志远。
不仅是线上,线下也开始受到影响。
很多原本打算去“星耀”消费的顾客看到报道后,纷纷取消了预订。
一些供应商也听说了高志远拖欠货款的事情,开始上门催款。
高志远焦头烂额。
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暑假工竟然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他试图联系报社删稿,但报社态度坚决,表示报道基于事实,不会轻易删除。
他又想找关系压下劳动监察部门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