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余自芳刚回到办公室还没落座,妇联主席王科长来了。
也是找她的。
王科长有张喜庆的圆脸,嘴角有颗标准的媒婆痣,人也的确好做媒,如今厂里不少人都是由她牵的线,年轻的未婚男女很爱在她面前晃,就盼着她介绍个好对象。
崔和平看见她如临大敌,一下站到余自芳桌前,跟个护崽的母鸡一样,“你来干嘛?有事说事,我们下午忙得很!”
王科长面色一僵,这个老崔,真不会说话!她哦了一声,“那你去忙吧,我是来找小余的。”
说罢,绕过他,笑眯眯的拉住了余自芳的手,越看越满意,“小余啊,今年二十了吧?还没有对象吧?王姨手里有几个好小伙,个顶个的优秀!都是私藏的,也就是看你和眼缘,一般人我都不会介绍的!”
余自芳尴尬一笑,想抽回手,没抽成。
王科长还真给她介绍了起来,三个师兄也好奇的竖起了耳朵。
“这一号小伙爹妈都是干部,自己也出息,是高中生,现在在人事科当干事,写得一手好字,长的高大帅气,家里也简单,只有一个小两岁的妹妹。”
王科长一说,三个师兄就了然的哦了一声,一下就知道是谁了。
厂里适龄小伙不少,但称得上优秀的就那几个,更何况在人事科,还有当干部的爹妈和妹妹,这就差把名字说出来了。
江振华连连点头,这王科长真实在,手里还真有不少好货啊。
“二号小伙,爹妈也是干部,但职别差点。现在在宣传科当干部,高中生,很有文采,他的文章厂长都说好!家里还有两个兄弟,都结婚了,嫂子好相处,以后养老也不用你们操心。”
“三号小伙......”
......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周天有个联谊会,他们都在,你去亲眼看看,有合意的就跟王姨说,别害羞,就没有你王姨保不到的媒!”
王科长顶着崔和平的死亡视线,笑容不改,笔一挥,把余自芳的信息登记好,然后转身朝下一个科室走去。
黄国庆是个八卦的,江振华也不赖,两个人意犹未尽的跟余自芳说一二三四五分别是谁,又悄咪咪的说他们的八卦,一番评价后,还给她排了个序。
吴爱军则隐晦的对她使了个眼色,那表情分明是在说:这媒婆介绍的都不如我这个好!
看那表情,很有几分骄傲。
余自芳哭笑不得。
心道她怕是不能如师兄的意了。
崔和平看着三个做媒上瘾了的学生,冷笑一声,“上班时间是让你们聊八卦的?让你们思考如何延长高炉寿命都有成果了?下周一交报告给我!”
众人顿时苦起脸。
这研究院都研究不出成果的东西,他们几个菜鸟哪能拿出成果来?
“心思都放在正道上,少在那想七想八!”崔和平又训了一句,“都给我好好钻研,我就在这盯着你们!”
三人:“......”
大可不必。
只要是学生,就会有一种被动技能,名曰:装模作样。
翻书的翻书,查资料查资料,写字的写字,不管有没有成果,至少看起来是那个样。
余自芳就是那个捧着书神游天外的。
她在想王科长说的联谊会。
这是噩梦的开始。
这场联谊会规格很高,由市里统一组织,目的是为江城的优秀男女青年们牵线搭桥。除了他们炼钢厂,还有棉花厂、肉联厂、机械厂等国营企业,除此外,还有铁路系统、科研院、江城驻扎部队、政府部门的参加。
可以说,这是江城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联谊会了。
大家热情度都很高,参加的人很多,妇联工作人员在积极动员,据说有上千青年参加,市里还设了个四个会场,炼钢厂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没有明说,但四个会场的青年质量也是有三六九等的。
妇联会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分类,像余自芳这种,自然要配同样甚至更加优秀的。毕竟,条件太差的,就算去了也看不上,岂不是浪费资源?
这事在厂里早有传闻,余自芳本身优秀,她很有自信自己是第一档,但也有不少不够优秀的,免不了私下给王科长送礼,让她给自己打个高分,分个好会场。
梦里,自己就是在这个联谊会上认识周怀礼的。
一见钟情。
可以说一见周怀礼就误了终身,直接从一个前途无限的女青年变成了只知情爱的疯癫女人。
完全丧失了自我。
太可怕了!
余自芳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她可是单独开了族谱的女人,怎能耽于情情爱爱!
余自芳告诉自己不能未战先怯。
梦境是可以改变的!
她都救了肖春了,一定能救自己!
只要自己远离周家,就能改变命运。
余自芳尽量让自己专注于当下,高炉......高炉......
研究如何延长高炉寿命,是他们技术科的老传统了。从崔和平到技术科开始,他给每个学生都安排了这个课题。
当然,他也只是随便提几嘴,敲打敲打他们,免得他们骄傲自满。
毕竟,改造高炉不仅涉及到工程学,还涉及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等等,复合性强。他们这群工农兵大学生说到底,底子薄,能力弱,比专家教授差远了。
真正的栋梁都在研究院。
崔和平心知肚明,所以很少逼问进度,只有生些无理由的闷气时才当由头。
但余自芳不这么想。
她很有野心。
也很有天赋。
她想要攻克下来。
国内高炉寿命都不长,平均只有5-10年寿命,而同期的日本、欧洲的高炉寿命已经达到了15年以上,中间的技术差距和材料限制不可谓不大。
想要突破,不是件简单事。
首先,得搞清楚原理。
余自芳花了半年的时间琢磨原理,小有成果,也有了改进方向。
——冷却技术。
目前的冷却技术,是在炉身部分加装铸铁冷却壁或者喷水冷却装置,延缓炉墙烧穿,但炉体热负荷控制还是比较一般,管道结垢也很严重,严重影响热传导效率。
铜的导热效率是铁的三倍,大家不是不知道铜更好,但眼下的铸造技术还比较落后,有心无力啊。
余自芳琢磨了很久,认为得从四方面下手,冷却介质、冷却设备、循环水泵和稳压膨胀罐、冷却塔。
可行性方案她写了十几版,但始终没拿出来,就是因为方案对制造技术精度要求太高,考虑到现有的铸造工艺,做不到批量生产。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头绪。
余自芳想到从老家寄来的那些信,手指有节奏的敲打着。
还在沉思,耳边就传来了孙国庆激动的“到点了”!
到点了?
思绪彻底跑没了。
明天再说,明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