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二十几张风尘仆仆却充满求知渴望的面孔——有小店老板、有初创团队负责人、有渴望转型的职场人——他的紧张奇迹般地消失了。
这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奔赴。
他抛出一个又一个源自真实咨询的棘手案例,引导学员们分组讨论、激烈辩论、模拟实战。
思想的火花在小小的会议室里激烈碰撞,解决方案在争论中逐渐清晰。
课间休息时,学员们围着他问个不停,那种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觉,让他浑身充满了力量。
效果远超预期。
三天的高强度烧脑结束后,学员们自发建了群,群里信息刷得飞快。
有人兴奋地分享回去后立刻实践的小成果:“用课上讨论的‘场景化话术’,昨天单店流水破纪录了!”
有人继续抛出新的难题,群策群力。
更让李伟没想到的是,超过一半的学员当场预定了他的下一期高阶课程和年度陪跑服务!
口碑效应再次显现,第一期线下课的成功经验被学员们自发传播,第二期、第三期的报名迅速满额。
李伟的公司,终于不再是他一个人的“工作室”。
他租下了一个小小的共享办公空间,谨慎地招聘了第一位负责社群运营和助教工作的伙伴。
业务模式也日渐清晰:免费的高质量内容引流,深度线上课程建立信任和基础收入,高价值的线下小班课和年度企业陪跑服务实现盈利和深度价值交付。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卖课的老师”,而是一个真正能帮创业者、经营者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伙伴”。
又一个深秋的下午,李伟站在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
窗外车水马龙,阳光正好。
手机震动,是一条银行入账短信,显示一笔来自某家刚完成首轮融资的初创企业的年度陪跑服务费。
数字不小,足以覆盖下个月的房贷、女儿的学费,甚至能给妻子换一部她念叨了很久的新手机。
但这串数字带来的踏实感,远不如他点开手机里那个名为“三板斧战友群”的置顶群聊时,看到里面热火朝天的讨论和一个个具体的进步分享来得强烈和温暖。
一位做文创产品的学员刚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她的产品第一次进入了本地高端商场的一个醒目展位。
配文是:“感谢李老师和小伙伴们陪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