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和一份简洁实用的工具模板。
第二天,他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将这份诚意满满的“免费礼包”,发布在几个精准的行业论坛和社群,标题朴实无华:《干了五年市场,这三招定位方法救了我无数次》。
这一次,没有付费推广,只有孤注一掷的真诚。
如同往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涟漪开始扩散。
文章因为极强的实操性和干货密度,被许多同行自发地转载、收藏。
后台开始收到真实的咨询私信,课程页面那孤零零的“1”,开始缓慢而坚定地跳动起来,变成了“5”、“10”、“20”……虽然距离解决资金困境还很遥远,但希望的曙光,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穿透了厚重的乌云,照亮了他布满血丝却重新燃起斗志的双眼。
破晓:助人达己的微光免费“三板斧”的投放,如同在李伟沉寂的知识付费池塘里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文章的阅读量和转载量持续攀升,后台的咨询私信从涓涓细流变成了几乎要挤爆信箱的湍急溪流。
那些问题具体而真实:“老师,我这种本地小餐饮怎么定位才不卷价格?”
“初创品牌预算有限,怎么找到第一批种子用户?”
“您提到的痛点访谈模板能再详细说说吗?”
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一个焦灼的创业者,一个渴望突破的个体户,一个和他当初一样在迷雾中摸索的身影。
李伟像一块重新吸饱了水的海绵,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他不再把自己关在狭小的书房里闭门造车。
他近乎贪婪地阅读着每一条留言,每一个提问。
深夜的书房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密集如雨点。
他针对高频问题,迅速整理出详尽的图文解答;针对复杂的个案,他会主动加对方微信,进行简短但深入的一对一免费诊断。
他的回复从不敷衍,字里行间浸透着从实战中摔打出的经验和设身处地的思考。
这份毫无保留的真诚和极强的专业性,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住了最初涌进来的这批精准用户。
口碑,在创业者们务实而紧密的小圈子里,悄然发酵。
“那个讲定位的李老师,是真有货,不忽悠!”
“问问题他真的会回,而且一针见血!”
这些朴素的评价,比任何华丽的广告词都更有力量。
他的付费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