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荡歌小说 > 其他类型 > 无人听见光落下:抖音热门番外笔趣阁

无人听见光落下:抖音热门番外笔趣阁

天上云间月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一、她出现在光里泷岭村的早晨总是湿冷的,像从土里渗出来的寒意。我背着单反相机,从村东的羊肠土路一路走向北坡废戏台。那是我来这座村子第五天。前几日拍了傩面具、织麻布、晒谷场,稿子不咸不淡地交了一部分,但我心里始终不安——总觉得真正值得拍摄的东西还没出现。直到那天清晨,我见到了她。雾很浓,像谁一夜之间往山谷倒了一锅煮开的米汤,空气仿佛湿得能拧出水来。山雀在林中叫个不停,我钻出林子一看,前方的空地正洒着一束斜斜落下的阳光——柔软、稀薄,却异常清晰。光落的地方,是一个人影。我几乎不敢眨眼。一个穿着白色长裙的女孩站在那里,头微微偏着,像在听风声。她背对我,黑发微卷,落在肩上,在雾中泛着淡淡的银光。她并不显得突兀,反而像是山林的一部分,是光里长...

主角:抖音热门   更新:2025-05-28 01: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无人听见光落下:抖音热门番外笔趣阁》,由网络作家“天上云间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一、她出现在光里泷岭村的早晨总是湿冷的,像从土里渗出来的寒意。我背着单反相机,从村东的羊肠土路一路走向北坡废戏台。那是我来这座村子第五天。前几日拍了傩面具、织麻布、晒谷场,稿子不咸不淡地交了一部分,但我心里始终不安——总觉得真正值得拍摄的东西还没出现。直到那天清晨,我见到了她。雾很浓,像谁一夜之间往山谷倒了一锅煮开的米汤,空气仿佛湿得能拧出水来。山雀在林中叫个不停,我钻出林子一看,前方的空地正洒着一束斜斜落下的阳光——柔软、稀薄,却异常清晰。光落的地方,是一个人影。我几乎不敢眨眼。一个穿着白色长裙的女孩站在那里,头微微偏着,像在听风声。她背对我,黑发微卷,落在肩上,在雾中泛着淡淡的银光。她并不显得突兀,反而像是山林的一部分,是光里长...

《无人听见光落下:抖音热门番外笔趣阁》精彩片段

一、她出现在光里泷岭村的早晨总是湿冷的,像从土里渗出来的寒意。

我背着单反相机,从村东的羊肠土路一路走向北坡废戏台。

那是我来这座村子第五天。

前几日拍了傩面具、织麻布、晒谷场,稿子不咸不淡地交了一部分,但我心里始终不安——总觉得真正值得拍摄的东西还没出现。

直到那天清晨,我见到了她。

雾很浓,像谁一夜之间往山谷倒了一锅煮开的米汤,空气仿佛湿得能拧出水来。

山雀在林中叫个不停,我钻出林子一看,前方的空地正洒着一束斜斜落下的阳光——柔软、稀薄,却异常清晰。

光落的地方,是一个人影。

我几乎不敢眨眼。

一个穿着白色长裙的女孩站在那里,头微微偏着,像在听风声。

她背对我,黑发微卷,落在肩上,在雾中泛着淡淡的银光。

她并不显得突兀,反而像是山林的一部分,是光里长出来的人。

我本能地举起相机,“咔嚓、咔嚓”连按了三下快门。

她听见了,转过头来。

我这辈子都忘不了那一眼。

她的眼神不陌生。

不是那种第一次见到陌生人该有的迟疑、警觉,而是……温柔,甚至有点怜悯。

她仿佛早就认得我,像在等一个迟到多年的人终于来了。

我想喊她,但嗓子干涩,只发出一串哑音。

她的嘴唇轻轻动了动,像说了一句话。

然后,光散了。

雾卷起,如潮水回涌,将她的身影吞没。

我奔过去,脚下是湿滑的落叶,什么也没有留下。

地上没有脚印,没有折断的草枝,只有阳光在散落的灰尘中打出一道金色的圆弧。

我站在那片空地,风把我外套掀起来。

我浑身发冷。

不是冷空气的冷,而是一种被“看穿”的冷——像刚刚站在那光里的人,不只是看见了我,而是看穿了我骨子里的某个秘密。

我低头翻看相机里的照片。

她在。

第一张,她在光的中央,眉眼清晰,嘴角上扬,像是刚刚笑过。

第二张,她偏过头,眼里似乎有雾,像是在说话。

第三张,她的身体边缘开始模糊,仿佛要被光拉走。

那三张照片像是某种仪式的片段,而我,毫无准备地成了记录者。

那一刻我就明白了——她不是我这趟拍摄任务的一部分。

她,是我命里的某个碎片,被光落下的时候重新拾
起。

二、倒光人泷岭村是那种没有任何网络标记的小村落。

从地图上看,它像一块被时间遗忘的斑驳印记,躲在大山皱褶中,周围尽是森林、石沟和连绵不断的山坳。

村民不多,老人居多,说话带着浓重的川南土音,头发灰白得像山间常年未融的霜雪。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乎对我这个拍摄“非遗纪录片”的城里人不怎么感兴趣。

最初几天,我四处取景,他们也没阻拦,只是习惯性地沉默,仿佛我的存在根本不在他们的现实范围内。

但自从我拍下那个女孩的照片,一切都变了。

回村那天,天色阴沉,空气里有股说不清的腥甜味。

我走进村长家的小饭馆,一边给相机充电,一边翻出那三张照片。

照片还在,女孩的脸清晰如昨。

我走到柜台边,把屏幕转向正端碗的村长:“您认识她吗?”

村长是个五十多岁的大汉,平时话不多,眉毛粗黑,脸色总像没睡好。

他盯着那照片看了足足十秒,脸上的血色一点点退去。

“这是哪儿照的?”

“戏台边,今早。”

他没有回答,转头冲后厨房喊了一声:“你快来看!”

他老婆探头出来,接过相机一看,脸色当场变了。

“你把她……拍下来了?”

她声音颤着,几乎带着哭腔。

“她是谁?”

“别问了。”

村长低声吼了一句,把相机合上,重重放在桌上,“删了。”

“为什么?”

“我让你删了!”

我从他眼里看见一种混合了惊恐、内疚和愧疚的复杂情绪。

他不是怕这照片,而是怕这照片再次让某段历史浮出水面。

我正想再问,身后传来一阵咳嗽声。

那是聂奶,村里最年长的人。

她拄着竹杖,咳得喘不过气来,但眼睛却明亮得像山间的泉水。

“你是拍光的娃儿?”

她问我。

我一怔,点点头:“您说什么光?”

“倒光。”

她看了村长一眼,“你不说,我说。”

村长明显犹豫了一下,但最终什么也没阻拦,只是叹了口气。

“你听说过‘倒光人’吗?”

聂奶坐在了门边的木凳上,一边揉着膝盖一边说。

我摇头。

“倒光人是啥?”

我轻声问。

“被光照反的人。”

她缓缓开口,声音像随风飘出的旧戏词,“正常人,是从影子里走出来的。

但倒光人,是从光里走出来的
——他们不属于阳光下,不能留影,不能被照相,不能被记住。”

我下意识低头看相机。

照片里的女孩还在,笑容安静,轮廓清晰。

“但……我拍到了她。”

“那你就不该。”

她顿了顿,咳得更厉害,“你已经记住她了,接下来,她也会来找你了。”

“她是谁?”

“她曾是我们村里的最后一个‘落光戏’传唱人,十年前,在台上唱到最后一场戏的时候,被光带走了。”

“光……会带走人?”

“不是所有的光。

只有‘无人听见’时落下的光,才会带人走。”

她缓缓说出这句话时,语气像是念咒,“你看到的那道光,不是日头,是她的归路。”

我全身一震,脑子里闪过今天早上她的眼神。

是的,那一眼。

不是陌生人的眼神,也不是简单的回眸。

那眼神里有等待,有熟悉,有某种我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确认。

“她在确认我还记得她?”

我喃喃。

聂奶没回答。

她只是盯着我,看了很久,然后轻声道:“她是倒光人。

但你……是忘光人。”

我仿佛听到了戏台上传来的轻柔锣声,明明四下无声,却好像有某种仪式在悄然开始。

三、她在梦里唱戏我的梦境,从那晚开始变得清晰得可怕。

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梦,而是仿佛沉入另一个世界——空气有温度,泥土有气味,连梦里的光线都如现实一般真实。

我站在戏台前,天灰得像蒙着厚厚的纱布,风轻轻吹着。

台上挂着红布,布面早已褪色,有些地方还烧焦了边。

鼓锣已经停了,只有一个女孩站在台中央。

她着白色水袖戏服,头发高高挽起,鬓角垂下细细的流苏。

她的脸上是淡淡的白粉和红胭脂,眉心点着朱砂印。

她一动不动,双眼望着我,像是在等一个信号。

然后,乐声响起——不知从哪里传来,古琴的音色细细碎碎,带着潮湿山气。

她开口唱。

声音如雾,像泉水流过青石。

我听不懂她唱什么,但我听懂了情绪。

那不是一出戏。

那是思念。

一种穿越了十年、千山万水的思念,一字一调,藏在她的咬字和每一次转音里。

我想冲上去告诉她:“我来了,我记得你。”

但我动不了。

身体像被钉在了原地,我的喉咙也被什么堵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一遍又一遍
地唱着一段从未结束的曲子。

她终于唱完,微微低头,像完成一场仪式。

然后抬眼看我。

“你终于来啦。”

她说。

我想说:“对不起,我来晚了。”

她却摇头:“不,你来得刚刚好。”

我醒来的时候,天还没亮,外面下着小雨,落在木窗纸上的声音像水滴打在琴弦上,轻而碎。

我坐起身,看向桌上的相机。

三张照片仍在,相框里的她安安静静地站在光中。

我把照片一张一张放大来看,眼神、动作、背景……都熟悉得过分。

忽然,我注意到她左耳垂下有一颗小小的痣。

那痣,我梦见过无数次。

准确地说,是小时候我认识的一个女孩也有。

我记得她蹲在我旁边,教我做草哨子,我们蹲在溪边吹了一整个午后。

她也穿白裙,笑起来会眯眼,说话总带着调子:“你别怕,我一直在。”

但我记不起她的名字。

记不起她的脸。

唯一记得清楚的,就是那颗痣。

我走出门,泷岭村还是安静得像凝固的水。

狗在睡,屋檐滴水声滴滴答答,远山裹着雾,仿佛世界只剩一个色调。

我回头看房子,忽然发现一件奇怪的事:门口的对联——是我贴的,今天早上还好好的——现在少了一半。

右联还在:“光里逢人留影断。”

左联却没了。

只剩门框上光秃秃的痕迹。

像被什么撕走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些害怕。

那种害怕不是来源于鬼怪,而是一种被现实“悄悄更改”的恐惧——你还站在这儿,但你熟悉的世界在慢慢变形,一点点抹去你曾见过的细节。

如果我再不做点什么,是不是下一个消失的,就是我?

我想起梦里她说的那句:“你来得刚刚好。”

刚好来得及,还是刚好也要离开?

<四、老照片的裂缝我开始寻找证据。

准确地说,我开始怀疑——我和阿芙,不只是“见过”,而是曾经朝夕相处,只是我把这段记忆忘了。

不是淡忘,是刻意的遗忘。

我回到村口的老祠堂,那是泷岭村的族谱堂。

大部分村民家的老照片、祭祀记载、口述族史都堆在这里,有些甚至还用麻绳缠着,像是怕有人碰碎了一段太过久远的时间。

我戴上手套,一箱一箱翻过去。

大多数照片泛黄,边缘翘起,有人笑着、有人举着锄头
、有人穿着老式布衣站在田埂上。

第三个牛皮纸档案袋里,我看见一张拍得非常清晰的合影。

背景是戏台,前排是七八个小孩,有男有女,全穿着白麻衣,腰上系红带,应该是村里孩子集体上戏课的合照。

我顺着一张张脸看过去,目光定格在一个坐在最右边的女孩身上。

是她。

阿芙。

她还没有画戏妆,笑得没心没肺,右手撑在膝上,左手握着一个小木哨,耳垂上那颗熟悉的痣若隐若现。

我心跳快了一下。

下一秒,我看到了她身边的男孩。

大概六七岁,剪着板寸头,一脸不耐烦地别过头,脚上穿着一双大一号的布鞋,裤腿挽得老高。

我不认识他。

可他的脸……有种说不出的熟悉。

直到我低头看照片背面,龙飞凤舞地写着几行字:“2003年夏,戏台下小班合影。

前排左二:宋知遥,右一:聂阿芙。”

我手指一抖,差点把照片撕破。

那一刻,我的脑海像被锤子狠狠敲了一下,一些早已封尘的画面猛地窜进意识:阿芙拉着我的手跑过雨后的小路,我们撑着破油纸伞,她拎着戏装说晚上要彩排;她爬到墙头学猫叫吓我,我装作不怕,却把糖都让给了她;她用指头蘸水在我手心写字:“记得我。”

她走上戏台,最后一次站在光中,回头对我笑。

那些画面像从时间裂缝中掉下来,把我活生生砸住。

我瘫坐在祠堂地板上,脑子里嗡的一声。

我怎么能忘了她?

我怎么能把她——从整段童年记忆里剔除得一干二净?

又是为什么?

一个声音在我脑海低语:你没有忘。

是有人让你必须忘。

我拿着照片跑回村长家。

“这张照片你早就看过,对吗?”

我几乎是逼问。

村长愣住,脸色霎时变了。

“你小时候住过我家半年。”

他声音低下去,“你爸妈车祸住院,你托人送来村里,说住几个月,结果住了一年。”

“你那时候和阿芙天天在一块。”

“那她——为什么失踪?”

“她没失踪。”

“那她去哪了?”

“她……是自愿走的。”

村长艰难地说。

“走进光里?”

“对。”

“她为什么要走?”

村长脸上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疲惫神情。

他指了指我心口的位置,低声道:“你小时候差点死过,是她……拿命换的。”

“换?”


“她唱了七天‘送魂戏’,唱完最后一夜,天上突然亮了,她站进光里就没再回来。”

“她说——你要活下去。”

我浑身冰凉。

那一刻,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的记忆是断的、为什么照片会消失、为什么梦境会这么真实。

她从没真正“离开”。

她只是一直等我想起来。

五、褪色世界祠堂的霉味突然变得刺鼻难忍,仿佛有无数腐烂的经卷在暗处翻涌。

我攥着照片踉跄后退,后背撞上神龛,香炉里的陈年香灰簌簌落下。

那些正在记忆里褪色的画面突然具象成实体——阿芙教我吹草哨的指尖正在碳化,雨中共撑的油纸伞骨发出断裂的脆响,她最后一次回眸的笑容裂成瓷片,扎进我的太阳穴。


在月光下化作带血的牙齿。

六、镜面通道戏台下的青石板渗出粘稠露水,像大地在渗血。

我按聂奶指示摆出三件祭品:正在褪色的照片被蛛丝吊在台角,盛着子时井水的陶碗置于台基裂缝,染血的发丝流苏缠在左手无名指。

当双月重叠的刹那,戏台两侧的楹联突然渗出鲜血:
柱,祠堂的族谱腾起蓝火,我住的吊脚楼像蜡烛般融化。

更可怕的是那些村民——他们正在变成人皮灯笼,空荡荡的皮肤下亮着幽光。


阿芙的面具已经晶化,表面布满陨石坑般的凹痕。

当两个面具相互靠近时,整座神殿突然响起祭祀古乐,地面裂开深不见底的沟壑。


子态身躯正在重组烛龙基因,整座神殿开始光合作用般脉动。

我咬破舌尖在傩面书写血咒,古羌巫文与星际符码产生共振。

当烛龙咬向祭坛时,我们同时引爆体内的巫血。

时空在那一刻分层。

第一层现实:烛龙被反物质火焰吞没,傩神殿堂坍塌成黑洞;第二层记忆:泷岭村恢复2013年的暴雨夜,阿芙在戏台上对我微笑;第三层虚界:我们漂浮在麦田怪圈般的星际符阵中,四周悬浮着无数地球文明的光锥。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