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阁,收藏着各地搜罗来的古籍善本。
陆明砚坐在阁楼顶层,望着院中弟子们练习书画。
有的在临摹《清明上河图》,有的在研习书法,笔尖流淌的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出世间百态。
苏三娘端着一盏新泡的墨茶走来,茶香与墨香交织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
“明砚,你看。”
苏三娘指着远处的官道。
一队马车正朝着墨韵阁驶来,车上插着朝廷的旗帜。
为首的官员见到陆明砚,连忙下马行礼:“墨韵侯,陛下有旨,命您即刻进京。”
陆明砚与苏三娘对视一眼,心中虽有疑惑,但还是随官员进京。
皇宫内,皇帝赵元昭满脸喜色:“墨韵侯,朕要你主持编纂《大朔书画志》,将天下书画技艺、墨韵之道尽数列于其中,传于后世。”
陆明砚欣然领命。
此后数年,他走遍大江南北,拜访各地书画名家,收集散落民间的墨韵阁古籍。
在他的努力下,《大朔书画志》终于编纂完成。
全书共一百卷,不仅详细记载了书画技法,还融入了墨韵阁守护山河的理念。
这日,墨韵阁张灯结彩,皇帝亲临阁中,为《大朔书画志》举行首发仪式。
阁中弟子们纷纷献上自己的书画作品,其中一幅《山河永固图》最受瞩目——画中青山巍峨,江河奔涌,一位执笔书生立于山巅,守护着脚下的土地。
皇帝看着画作,感慨道:“此画意境深远,正应了墨韵阁‘以墨为刃,山河为证’的誓言。
墨韵侯,朕封你为‘山河守护者’,望你及后世子孙,永守大朔安宁。”
陆明砚跪地谢恩。
仪式结束后,他独自来到阁后的墨池边。
池中墨色的莲花静静绽放,倒映着天边的晚霞。
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想起与苏三娘并肩作战的岁月,想起墨魂赋予自己的使命,心中满是欣慰。
“明砚,在想什么?”
苏三娘走来,将一件披风披在他肩上。
陆明砚握住她的手:“我在想,墨韵阁的传承,终于可以告慰父亲和老执事的在天之灵了。
不过,守护山河的路没有尽头,我们仍需努力。”
苏三娘点头,两人望着远处的山河,相视一笑。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墨韵阁的飞檐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
阁中传来弟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墨韵之道,在于明心见